如果你有心读一下欧阳询书法作品《九成宫》全文,你就会觉得欧阳询最大的功绩不仅仅是他的《九成宫》让人们学习书法,而是他的《九成宫》内容让后人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因为“九成宫”是劝诫李世民勤政为民的政治纲领,当然也是普通人的行为准则,人们在学习《九成宫》时,就会受到这种感染,写字才会有精神。
欧阳询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整理。他充分思考了点画之间的主次关系、穿插挪让、整体的章法和汉字形式的类别劈面,使书法成为一种严肃的、郑重其事的创作方式。而后代师从他的书法风格者不乏其人。
欧阳询笔画最锋利削瘦的一个字帖是什么?
化度寺碑
我认为是端方版的《九成宫》在欧阳询众多帖中,可排首位。其次是《兰亭记》。
前言大家都知道欧阳询的楷书名帖有九成宫。(李琦版)→《九成宫》,《兰亭记》,《化度寺》,《黄埔诞碑》等……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另一个端方版的《九成宫》。
端方版九成宫局部▲
此本曾归端方所有,乃称“端方旧藏本”。其后,经程琦以及裴景福之手,终归日本三井听冰阁。此本,钱大昕定为唐拓,杨守敬定为北宋拓,亦有称为南宋拓本,在“李祺本”被重新发现之前,一直被认为乃传世最早、最精的拓本。
李祺版九成宫局部▲
接上:此本八字一行,与李祺本六字一行的剪裱异,行气更佳,且更易于较客观再现原作格式。与李祺本相校,字迹略瘦,泐损更为明显。三井高坚(字宗坚,号听冰)者,好艺事,嗜鉴藏,因挟雄厚之资,委其好友、著名篆刻家河井荃庐(仙郎)往中国,大肆搜罗中国金石碑刻,获取珍贵罕见的中国古代善本碑拓百余种,其中唐字孤本十数,宋拓则愈半百,皆秘藏于其听冰阁。
三年前练字草稿▲
本人刚开始临的是李祺版,一年后改临端方版。此贴没有李祺版圆润,却笔锋锋利消瘦菱角分明,却不失美感筋骨聚在。起笔处多用于切笔。字体比李琪版要挺秀美观,当是学者临摹佳本。
其次是下面的《兰亭记》笔锋也非常消瘦锋利,但书写用方笔较多。比端方版九成功稍逊色。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你对哪个版本有眼缘,就临习哪个版本。
兰亭记贴局部▲
温馨提示鉴于目前大多好友都是以手机看字帖,其实不知弊端很多。我开始走很多弯路,因为用手机临帖,手机屏幕有限,字帖显示得非常小,我也就自然跟着写小了。后来发现写10公分字都不会写,才意识到不对。纠正很久才纠正过来。个人感觉练字先大后小好练,先小后大害人不浅。那怎么在手机上正常临帖?
解决办法:先把要临的字截图保存相册再临就好多了。因为相册图片可以自由放大,临起来就非常省力大小也可以。仅此个人体验分享给大家,但愿对你有所帮助!
我的@墨韵I箬曦感谢您的阅读。
古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故事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扩展资料: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