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欧阳询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欧阳询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91 更新时间:2023/12/5 21:43:52

如果你有心读一下欧阳询书法作品《九成宫》全文,你就会觉得欧阳询最大的功绩不仅仅是他的《九成宫》让人们学习书法,而是他的《九成宫》内容让后人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因为“九成宫”是劝诫李世民勤政为民的政治纲领,当然也是普通人的行为准则,人们在学习《九成宫》时,就会受到这种感染,写字才会有精神。

欧阳询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整理。他充分思考了点画之间的主次关系、穿插挪让、整体的章法和汉字形式的类别劈面,使书法成为一种严肃的、郑重其事的创作方式。而后代师从他的书法风格者不乏其人。

欧阳询笔画最锋利削瘦的一个字帖是什么?

化度寺碑

我认为是端方版的《九成宫》在欧阳询众多帖中,可排首位。其次是《兰亭记》。

前言大家都知道欧阳询的楷书名帖有九成宫。(李琦版)→《九成宫》,《兰亭记》,《化度寺》,《黄埔诞碑》等……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另一个端方版的《九成宫》。

端方版九成宫局部▲

此本曾归端方所有,乃称“端方旧藏本”。其后,经程琦以及裴景福之手,终归日本三井听冰阁。此本,钱大昕定为唐拓,杨守敬定为北宋拓,亦有称为南宋拓本,在“李祺本”被重新发现之前,一直被认为乃传世最早、最精的拓本。

李祺版九成宫局部▲

接上:此本八字一行,与李祺本六字一行的剪裱异,行气更佳,且更易于较客观再现原作格式。与李祺本相校,字迹略瘦,泐损更为明显。三井高坚(字宗坚,号听冰)者,好艺事,嗜鉴藏,因挟雄厚之资,委其好友、著名篆刻家河井荃庐(仙郎)往中国,大肆搜罗中国金石碑刻,获取珍贵罕见的中国古代善本碑拓百余种,其中唐字孤本十数,宋拓则愈半百,皆秘藏于其听冰阁。

三年前练字草稿▲

本人刚开始临的是李祺版,一年后改临端方版。此贴没有李祺版圆润,却笔锋锋利消瘦菱角分明,却不失美感筋骨聚在。起笔处多用于切笔。字体比李琪版要挺秀美观,当是学者临摹佳本。

其次是下面的《兰亭记》笔锋也非常消瘦锋利,但书写用方笔较多。比端方版九成功稍逊色。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你对哪个版本有眼缘,就临习哪个版本。

兰亭记贴局部▲

温馨提示鉴于目前大多好友都是以手机看字帖,其实不知弊端很多。我开始走很多弯路,因为用手机临帖,手机屏幕有限,字帖显示得非常小,我也就自然跟着写小了。后来发现写10公分字都不会写,才意识到不对。纠正很久才纠正过来。个人感觉练字先大后小好练,先小后大害人不浅。那怎么在手机上正常临帖?

解决办法:先把要临的字截图保存相册再临就好多了。因为相册图片可以自由放大,临起来就非常省力大小也可以。仅此个人体验分享给大家,但愿对你有所帮助!

我的@墨韵I箬曦感谢您的阅读。

古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故事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扩展资料: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欧阳询在书法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

  • 有关黄河的民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

  • 范笑歌说赵孟的结体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专指二王书法,是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自古很多人解释过赵孟的这句名言,个人觉得只有范笑歌先生说的最有道理,“结体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就是指二王书法。首先,这句话就是写在《兰亭十三跋》后面,如果有所指,明显就是专指王羲之。第二,赵孟是不喜欢颜真卿等人的,所以他强调二王的用笔是千古不易,就是指其它的路子是野路子,不能与千古不变的王羲之相

  •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各两个,五十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

  • 有哪些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要短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1。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

  • 古丝绸之路是怎么穿越葱岭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东汉时由都城洛阳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

  • 丝绸之路始于西汉,兴于隋唐,为何中断于宋元明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邀请!古丝绸之路在隋唐处于兴盛期,到了宋元明清的确开始衰退,甚至中断。其中原因,简而言之:国内国外因素共同作用,战争科技交互影响。1、南宋经济中心南移,金国渔猎民族不善对外贸易。宋朝重文轻武,军队实力相对薄弱。金国见机大举南侵,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康王赵构被迫南下,在南京重新设国,建立南宋,政治

  • 行书的来历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1、来历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这相当于从隶书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桓灵朝的“正体字”除了隶书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其实它也是同其他书体一样最初的创始还是一般的群众书写者,只要

  • 有什么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

  • 谁能说出黄河的民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