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善长山水画,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为最好。
赵孟遍学诸家,苦练书法,曾日书万字,终成一代大家他的字被称为赵体字。赵字曲折优美、点画呼应,于其它字帖相比赵字更加灵活多变,特是楷书被称为行楷,将行书融入楷字中,更加优美,骨肉俱有。
赵曾深研褚遂良、李北海、特别对王字深有研究,他的行书用笔取势大多来自王字,章法气势俱精,是初学行书者比较喜欢的字体。
赵体字如果仔细认真的学习,会让你爱不释手,字不但好看而且相对于王字较容易入手,坚持不懈的练下去,在熟练掌握赵体字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特点,久之将形成自已的风格,我一直在学赵字,觉得在某些地方赵体字超过了王羲之,爱好此道者仔细揣摩自有领悟!
谢谢头条邀请!
l
赵孟,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为我国元朝杰出书法家,画家,尤精楷书。赵以王羲之,王献之为宗,笔法圆转遒丽,沉着疏朗,字体端劲,人称赵体。赵孟的行书不论字形结构线条都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喜爱。学行书我偏爱王羲之和赵孟的。谢邀。
赵孟甫的故事4字?
赵孟\生于南宋末年,一生历宋、元两朝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从小聪明好学,十四岁时就被选出做官。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少时的赵孟\以很好的文化熏陶。宋朝灭亡后,赵孟\一段时间赋闲在家。元朝皇帝为了缓和当时蒙古与汉族人民的矛盾,制定了许多以汉人制度为标准的政策,派人到全国各地寻找南宋留下来的知识分子。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等十余人被奉诏访逸的御史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让赵孟\代自己发了一道诏书,通告天下。诏书写成后,忽必烈看了极口称赞,说他把自己想说的话全都写出来了。惊呼赵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世祖去世后,鉴于元廷内部矛盾重重,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夏秋之交,他终于得准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闲情逸致与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四方才俊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挥毫遣兴,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大德三年(1299),赵孟\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官位虽无升迁,但此职不需离开江南,与文化界联系密切,相对儒雅而闲适,比较适合赵孟\的旨趣,他一直干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赵孟\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拜赵孟\为翰林侍读学士(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太子请赵孟\当了他的老师),同时还任命赵为知制诰同修国史。次年五月,爱育黎拔太子即位,是为仁宗。他登基后不久,立即将赵孟\升为从二品的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将赵孟\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相当于正部级官员,正式成为皇帝的师傅)。由于仁宗的青睐和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赵孟\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成为全国知名人物。赵孟\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