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米芾书法的笔法是纯正的魏晋笔法吗?

米芾书法的笔法是纯正的魏晋笔法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630 更新时间:2024/2/3 7:05:19

米芾书法的笔法不是纯正的魏晋笔法,他也吸收和发扬了其他笔法的长处,他也不可能有纯正的魏晋笔法。

米芾心无旁骛用毕生精力精研书法,力追“二”,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因为米芾对“二王”的书法作品进行过大量的收藏、临摹与研究,良好的继承了传统,有因为他聪慧。努力,又在“二王”的基础上有创新,形成“米书”

清末藏书家杨钟羲云:“宋四家书法,当推米芾为第一,盖犹有六朝三唐之遗意耳。”可见米芾在宋代的影响力之大。现存米芾的书体以行书和草书居多,成就最大的书体为行书。他的书法作品表现了强烈的变化和节奏,展示了其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一斑。

米芾在32岁与苏轼交往后,更加感受到魏晋书法中天真平淡的古意,并且发现唐代书法家刻意做作的弊端,从此之后,专学晋人。有无古意也是米芾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之一。以古为尚的书法思想让米芾对前人书法有了更加明确的评判标准,在对古人的学习继承上有了更明确的取舍。

学二王魏晋之风首先值得说明的是,米芾是一位极其擅长临摹的人。据古书记载,他曾经临借来的书法作品,之后把自己临写的赝品归还给人家,而主家不能发现。米芾用毕生精力精研书法,力追“二王”,并获得不菲的成绩,下图就是王羲之和米芾二人的“安”字。从中可以看出明显的师承关系。

在不断的临写中,米芾对“二王”的捻指转管的绞转笔法等技巧得到继承,并发展为“独有四面”。米芾自称“刷字”也是印证了绞转笔法的事实。另外,对二王的字体态势,整体章法都有继承和发扬。从上面两个“安”字中就能看到其中的奥妙。

承唐人提按笔法在“二王”的用笔上基础上,米芾又做了其他的继承和创新。其中明显的一点就是在“提按”上做了加强。

魏晋以来绞转笔法(也就是捻管转笔)丰富了行笔的过程,到了唐代修饰性的起笔和收笔弥漫整个书坛,行笔过程逐渐弱化,这类书家以颜真卿为代表。米芾在继承“二王”绞转笔法的基础上,又大胆融入唐人的提按动作,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而提按动作的加强,使米芾的书法有了更加强烈的节奏感。

不仅有传承唐人笔法,他自己在章法上也有自己的创新。其中之一就是,运笔速度与连贯性方面。在“二王”的书法中,以字字独立为主,字与字相连一般不超过三个。而在米芾的书法作品中却出现了很多连续的字组。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二者书学观念的差别。

总之,米芾在中国书法史上拥有极重要地位,不可能仅仅是纯粹的魏晋笔法,也不可能有纯正的魏晋之风,否则怎么会有风格独特的“米体行书”。整体来说,米书书风豪迈,洒脱自然,格调高雅,为后代学书者极力推崇,米芾也是行书史上的一代宗师。

以上纯属我个人观点,学问浅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留言指正。

当然是他是学二王出身虽然老是骂二王

范笑歌既然能写米芾行书,为何还要在行书中融合进别的书法风格?

【范笑歌书法:博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之书风】

感谢悟空小秘书(问答)之邀请!

范笑歌之书法风格范笑歌:国内当代书法宗师,他自己编著的《中国书画三大论》,被国内多家艺术馆收藏。本著作就是他典型的书画创作之风格的真实写照。

范笑歌可以创作真草隶篆行上百种字体,这其中能融入米芾行书之特色,又融合其他古代大家的书风风格,并形成在国内书坛独一无二的“范氏书风”。

范笑歌可以引用米芾行书特点,又可以把颜真卿字体演化出不少于八种写法等。这就是范笑歌书法范儿之魅力,否则他就不叫范笑歌之范儿了?!

范笑歌之德艺双馨范笑歌:他德艺兼备为人幽默风趣多为感情用事,如果您想要求他的字画,他能不加不思索地现场献艺(方便的话),并合理收取一定的费用,但从不“狮子大开口”,而建立了优良的信誉。

范笑歌说:“笔墨浓谈会君意,雄壮清雅能合一。方折圆转非巧事,古拙芬芳再一旗。”从他的一席话语中与他处人遇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德与艺是多么的高尚。

笔者被邀回答之问题向来简洁明聊,直通主题绝没有“画蛇添足”之多余部分,欢迎大家点评留言,谢谢!

大凡书家成熟的书体,都是糅杂各种书体,遍临杂家,吸取养分,古今书家几乎都是如此。

其不同书家,有不同人生的故事。从每一个书家笔意都可以看到魏晋风度,也能看到唐代书法风神,更能欣赏到先秦汉代篆隶之古朴拙意,又能看到宋之意会清之拙形。

另外单一的笔画也不具备全之貌,更何况单调笔间显得孤诣怂楚,若此内胸怀抱朴陋,无丰满之态,为之狭隘是也。

故,学书,要纳百家风格,全概于己,丰腴于笔,是谓规律。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米芾写字为何歪歪扭扭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这就是米芾的高明之处!米芾的字变化万千,鬼神莫测!在一篇作品里,你很难找出两个平行的竖,每一个点与横他都会想着变化!就像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几十个之字,可是你看不到有任何两个相同的之字,这就是书法的妙处,变化!变化是书法永恒不变的追求,无论是笔划,还是结体,以至于章法,墨法都需要变化。单一,简单就是

  • 历史上有据可查的黄河夺淮入海一共有几次?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黄土高原裹携大量泥沙,到下游后水势放缓而沉积下来,天长日久淤塞河道而造成黄河频繁决口改道。据文献记载自公元前602年(东周定王五年)始,黄河决口近1600次,较大的改道26次。有史可查的黄河改道入淮河现列举如下: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132年),黄河在今

  • 历史 名人轶事 文化类别 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梅妻鹤子林逋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在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树。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劳作。待到梅子熟时,就有成群小贩前来买他的梅子。他卖梅子不是按斤论两而是根据每树梅子多少毛判判,估价公道。所以商贩们都喜欢买他的梅子,他还准备三百六十五个竹筒,把每棵树卖下的钱分另装入竹筒里编上号。不管有客人、无客

  • 民国书坛中的于右任,他的书法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于右任先生行书有很浓的魏碑味,自由奇拙,雍容大气。结构中宫紧密,变化多端。于右任先生草书笔酣墨饱,内含骨力。姿态优美。他还创立了标准草书″,于1932年在上海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集字编了《标准草书千字文》,然后自己手写一遍,再刊印出版发行。今草是在章草基础上演变过渡而形成的,省略了章草中的雁尾″,将

  •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越短越好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大禹治水: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

  • 关于少数民族中侗族的来历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虽然历史学家们都普遍认为侗族源于古代百越,但具体源于百越中的那一支,侗族母女油画尚无定论。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族,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多数学者认为侗族是起源于“骆越”,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是起源于“干越”。魏晋以后,这些部族又被泛称为“僚”。明代邝露所著的《赤

  • 有关压岁钱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相关故事和传说故事一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

  • 家住长江边,有哪些令你记忆至今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我的家住长江岸边的安庆,家附近有座庙,叫迎江寺,寺庙门口有两个大铁锚。今天就给大家讲讲铁锚的故事。传说,安庆是王母娘娘游东海的一条大船。王母娘娘悠哉哉地游完东海,就回天庭去了,这条大船却被搁在了东海口岸。振风塔是这条大船的桅杆,桅无蓬帆,船自然不会飘走,但是一旦有了蓬帆,说不定哪天这只大船就回被风吹

  • 初学行书,为什么不能从米芾开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初学行书为什么不能从米芾开始?”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我觉得学习书法太多的禁忌,那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说法,这个书法不能开始,那个书法不能初学等等,其实到底从哪个书法开始可以是初学,真的你不好确定。你的问题首先就否定了初学可以学米芾,但是,又没有说出为什么初学就不能学米芾。比如说,有的人说初学不能从欧阳

  • 用青铜、丝绸、秀才、御道、秦腔编一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有一西安老头坐在电视前看起了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宰相刘罗锅》。正在演播刘秀才考状员郎那段,老头看的正高兴着呢,两眼直溜溜的瞪着电视,乐呵呵的样子甭提了,看那罗锅子考上状元郎,那样子真的像个贼,罗锅子正在给两个随身说着,考上了绫罗丝绸有你们用的,拯救皇上的圣旨到了,罗锅子跪着接了圣旨。第二天早晨早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