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庸〗
王羲之不仅自己的书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功劳不止于此,而是开辟了二王书风之路,印象了后世书法的发展,成了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对于王羲之本人咱们就没有必要再此深究了,他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对于王羲之的传世之作,真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严格意义上来讲,他的真迹应当是不存于世,现存的东西,几乎都是被后人摹写的东西,因为再也没有比这个更能表达王羲之的了。
大家耳熟能详的《兰亭集序》,到底是不是王羲之的作品,就算是,也不是真迹,都不知道是什么版本的。曾经为兰亭集序到底出于谁手引发了争议,目前都认为是王羲之的作品,到底是不是,还有待商榷。
其他的就有《丧乱帖》《孔侍中帖》《忧悬帖》《二谢帖》《游目帖》
《远宦帖》《寒切帖》《雨后帖》《姨母帖》《初月帖》《频有哀祸帖》《得示帖》《快雪时晴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等手札了。
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只字无存。我们看到的墨迹《兰亭序》也是摹本,但是他的书法石刻拓印本却有很多,被收录到宋代刊刻的《淳化阁帖》中。正是这部《淳化阁帖》才真正奠定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
《淳化阁帖》简称《阁帖》。秦汉至今两千多年,法书真迹大多失传绝迹。《阁帖》为后人保存了历代已经绝迹的名家法书。有史料记载:“王羲之真迹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尚存千纸。到宋太宗(赵光义)刊刻《阁帖》时,仅有一百五六十件,其中包括大量摹本。”
由此可见,即使是《阁帖》收录的王羲之作品,也有一部分是他人的临摹之作。尽管如此,那些唐宋的摹本也是“下真迹一等”的稀世珍宝!
王羲之的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今浙江绍兴),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祠于墓前。
资料扩展
主要事迹1、入木三分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2、相聚兰亭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