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黄河里的尸体都是从哪来的?

黄河里的尸体都是从哪来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517 更新时间:2024/2/3 7:07:3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黄河的浮尸,基本只有三种:

第一,自杀者。

黄河没盖子,想死就跳下去。

这是黄河沿岸的古话。

黄河附近很多人自杀,都选择跳河。因为河水很急,跳下去即便会水,基本也死定了。

警方认为,黄河浮尸有85%是死于自杀。

自杀人群中,大部分是中青年人,家境贫寒,男人居多,妇女较少。

这不是说妇女自杀的少,而是农妇自杀多选择喝农药,这样还有个全尸。

但也有年轻女孩自杀的。比如漯河市一女孩因为男朋友闹别扭,喝酒后一时想不开跳入漯河大桥。女孩遗体被打捞上岸后,母亲几度哭昏过去。

第二,失足。

警方认为浮尸有10%是失足落水、船只事故或者是死于自不量力的游泳。

这种失足者就五花八门,既有很小的孩子,也有年轻的女孩或者垂暮老人。

打捞过最小的溺水人员是个2岁的小孩,最大的是80多岁的老人。

2016年7月底,巩义市一对放羊的父子溺亡。

男孩玩耍落水,父亲见状下水施救。然而黄河水流太急,两人最终都没能上来。捞出尸体的时候,发现二人还紧紧抱在一起。

第三,谋杀。

其中有5%的浮尸,死于谋杀。

时,很多歹徒杀人以后就将尸体丢入黄河,毁尸灭迹。

被碎尸、割喉、捆绑、装麻袋等尸体,在以前并不罕见。

尸体丢入黄河,尤其是腐烂以后,想要查清楚身份是比较困难的,很多死者被认定为无名尸体,连死者是谁也难以搞清楚。

还有就是黄河上游城市众多,也难以确定尸体从哪里而来。

一个捞尸人这么说:曾经有过一具尸体,在一个白色的编织袋里,尸体手脚都被绳子捆住,口中塞着布,看到后我们马上报了警,警察赶到后立刻将尸体带走了,并我们询问了情况。

这里要多说一句,以往很多人将黄河浮尸作为摇钱树。

看看这一段:

2000年左右,黄河小峡水电站建成,距离魏某家约六公里,他家的命运由此转折:水电站不仅使上游的黄河水流速减慢,更拦截了自上游飘下来的垃圾,只是在每月10号开闸清理一次。魏某正是依靠这些囤积的垃圾,做起了另一门生意:从中打捞废弃矿水瓶,还有掩埋在垃圾中的尸体。

一年打捞五十具左右的尸体,季数量较多,男性比重较大。魏某如此总结10年工作的规律。实际上小时候他就有过与死尸频繁接触的经验,所以对如今的工作毫不惧怕“看都看习惯了嘛,有什么好怕的。”说这话时,魏某正站在汽艇上,一手夹着兰州牌香烟,一手提着根捞网,眼神游移于河面,期待从漂浮的垃圾堆中发现有用的东西。

尽管魏某称,打捞废弃矿水瓶的收入,与捞尸的盈利相当,但经细问,却有些让人疑惑:前者的单价是三四元每公斤,后者的报价则是1.5万。在我们采访过程中,恰好碰到几位前来认领尸体的家属,验尸确定后,家属塞给魏某一笔钱,仅作为看尸体的费用,看上去有1000,魏说是500。

所有打捞起来的尸体,魏某都会把他们的手或脚,捆在汽艇边沿,然后拖到某个山凹附近,系到岸边树枝上,防止漂走。有时会有家属主动前来认领,有时魏某会根据尸体身上的手机、证件等联系到家属。家属来认领时,魏某就会根据其提供的特征,把他们带到相吻合的尸体处验证。而长期无人认领的尸体,魏职军会剪断绳索,任其向下游漂泊。

7日上午8点半,魏某准备返回,因为9点钟开始工作的水电站工作人员会驱赶他。就在这时,一具疑似尸体进入魏某的视野。

“是人吗?”我们问。

魏某操起汽艇上的铁叉,向水里翻了几下,回过头来,低声回应:“就是。”

他用铁叉把尸体拖近船身,蹲下来伸手去掏尸体身上的口袋,没有收获。而后,他用铁叉将尸体的手臂挑起,整个手掌已见不到一丝肉,只剩下河水般黄色的骨架。

“没用了。”由于尸体长期浸泡,已经腐烂,根据魏某的经验,这样的尸体是不会有人认领的。于是,他抛下尸体,收起铁叉,拉动了汽艇马达,在轰鸣声中,离水电站渐行渐远。

在2000年初,“在小峡电站捞死人的那两个人至少人均1年要挣10万元!”附近村民告这么说。

不是说打捞尸体不该收钱,这种不费什么事的保存尸体,借此牟取暴利就属于敲诈勒索了。

据不完全统计,自60年代以来,黄河里曾经飘荡过超过一万具浮尸,黄河尸横遍野,似乎和黄河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很难结合在一起,经久以来,人们心里一直有这么一个疑问,这么多的尸体是哪来的?

【第一种谋杀抛尸】一句老话说的好,黄河是没有盖子的,曾几何时,黄河成为了抛尸最佳之地,主要由于黄河水水流湍急,黄河水混浊。一旦发生命案被人谋杀,只要把尸体麻袋一裹,绑上石块,就能轻松抛尸,时间一长,尸体腐烂,即便事后有人追凶查找尸体,也是无可奈何,这部分尸体占了很大比例。

【第二种自杀者】黄河没盖子,想死就跳下去,这是黄河沿岸的古话。黄河附近很多人自杀,都选择跳河,因为河水很急,跳下去即便会水,基本也死定了。一旦有想不开的,做生意失败的,家境贫寒的,黄河成为了自杀圣地。

【第三种失足落水的】这部分人就比较可怜了,想去和黄河边欣赏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觉,谁知道一个不留神,便被黄河水撩了下去,基本有去无回。

【第四种封建迷信祭河神】皇河河神,又称为河伯,据说在古代,还有很多祭河神的风俗,十里八乡的人民,会在这一天带着猪羊等祭品,甚至还有活人,就这么祭祀河神,所以说黄河里,这部分尸体也占据着一定比例。

综上所述,黄河虽然是我国的母亲河,黄河水孕育着多少人,但是,由于黄河的地理位置,水流湍急,黄河里有着多少的生命葬身,其中主要就是自杀的,抛尸的,以及失足落水的。

: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民国以前,黄河有几次人为决堤事件?为何要决堤?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由于将黄土高原的泥土带到中下游地区,久而久之在河南孟津以下都成为地上河(悬河),孟津之下的黄河屡屡决口,黄河水泛滥成灾。据历史记载:1、公元前2000年至1985年的3985年中,中国发生较大的水灾有1029年,其中黄河流域发生较大的水灾有617年。2、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

  • 王羲之练书法的故事1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

  • 还有人用丝绸当被面吗?关于它都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有是有,在压箱底,无用。我家有,结婚陪嫁16条,儿子今年39岁,40年来用掉一点,余下的都是缎子的,那时讲就颜色,花案,料作,颜色不重叠,花案都是喜庆的龙凤啊,牡丹花啊,料作都是织锦缎啊,其中手绣的最为昂贵,我妈说,手绣的被面太贵,就弄一对手绣的枕头套吧,如今,老娘亲早以驾鹤西去,可那些陪嫁的被面子

  • 如何巧记黄河和长江经过哪些省份和支流?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1、口诀记忆法,黄河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故事的主人公是白蛇传里的小青和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小青穿过干旱宁静的内蒙古,进山遇见鲁智深。长江流经省区,青藏川云,渝鄂相,赣皖苏沪。2、图片记忆法,长江的形状像一个英文字母W,黄河的形状像一个汉字“几”。3、支流记忆法,长江主要支流及注入长江时

  •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书法故事,代表作。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头像[1]。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

  • 历史上黄河经过了几次改道?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历史上黄河比较大的改道有九次。可以看到,黄河在华北平原横扫了一遍。是为塑造华北平原的主要动力。“天灾人祸”这个词,表面看起来,是自然和社会两种因素导致的灾害。其实可以归根到“人祸”这一个根源上,因为自然对社会的影响,最终也是通过人类社会诸方面展现出来的。说起历史上的黄河改道,我们都

  • “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的秦琼,在真实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演义里的秦琼是这样描述的:马踩黄河两岸,锏打山东三州六府一百单八县,孝母赛专诸,交友似孟尝,神拳太保,天下兵马大元帅,秦琼秦叔宝。而真实历史上的秦琼与演义稍有不同。一,第一猛将《隋唐演义》里秦琼的武力排名是第十三,但是在正史里,他绝对是初唐第一猛将。据记载李世民每次出征,遇敌将有耀武扬威的,就命秦琼

  • 短文写了王羲之的哪两件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第一次还带着亲戚朋友去,发现鹅被杀了叹息惋惜多日;第二次愿意替人家写书来换鹅,得鹅后颇为高兴,足见他的率真,执着和坚毅.王羲之爱鹅突出的是他的风霜高洁、幽雅清高、才智不凡、胸怀鸿鹄之志。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

  • 葛优的书法怎么样?你如何评价他的书法?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我认为,葛优的书法有一定的传统根基支撑,并有自己的个性凸显,且用笔老道,点画质量较高,技术含量也不算低,在演艺圈内,葛优的书法应为中上乘。上图为葛优书法融通四海。俗话说字如其人。葛优做为影视明星,人品好,演技高超,深受人们喜爱。很少见到葛优在网上晒书法,这说明一个问题:葛优是一个不喜张扬的人,这就是

  • 一位书法大家的姓名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王献之依缸习字》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