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誉“书圣"之称。
王羲之曾经为吏部文史官员,后来,随着历史进程和变迁,王羲之由于个人得失或朝中某些变故,撂笔返回故土。
据民间传说:当朝要打造圣地(山海关),下书请王羲之书“山海关”三个书法字样,王不从。后来其子王献之寄予朝廷指望,令说服为父羲之顺从。王羲之于心难动。献之好说歹说这才动了笔,便疾书“山海"二字。正在书法途中,天空突降狂风暴雨,羲之眼前突发一阵目弦黑洞,站立不稳。半张带有“山海"二字未完的书纸被风刮到了九宵云空之外。这时的王献之急了,忙令侍从冒着风雨,好不容易在一株参天大树顶上发觉被吹散的文稿,这才七零八落的收拾回到文案。经过拼凑,山海二字凸现。
由于王羲之身体原因,卧榻不起。“三海关“三字只写了前两字,剩下的一个“关"字,由王献之仿写而成。故:凡是到过三海关的人人都在说,三个字最末端的一个“关"字,与前两字有不同的说法。
(民间传说,供参考。)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均擅长。后世多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被后世尊称为“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除了在书法上的有很深的造诣外,历史上还流传了不少关于王羲之的故事!
入木三分入木三分这个成语我们都非常熟悉,它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对文章或事物的见解非常深刻、分析非常透彻。但你们知道这个成语与王羲之来源于王羲之吗?这个成语出自张怀《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说的是,有天晋成帝在北郊祭祀的时候,让王羲之题写祝文在木板上。王羲之写完后,晋成帝命令刻工雕刻。刻工在雕刻的时候发现墨迹竟渗入木板三分之多。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羲之笔力之深!
羲之爱鹅王羲之可是个“鹅控”,对鹅可是毫无抵抗能力。看看《晋书》里是怎么描写的吧!“王羲之性爱鹅又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王羲之为了求得好鹅,竟为一道士写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可见王羲之对鹅可是爱得深沉。
东床快婿东床快婿的成语也和王羲之有关。《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郗太傅的女儿到了该出嫁的年纪了,他听说王导家的少年都不错,想在从中挑个女婿,就派了个得意门生去王导家看看。王导让门生随便选择。郗太傅的门生发现,王导家的少年听说来选女婿,都仔仔细细地打扮了一番,但却有一个青年在东厢房的床上,露着肚皮看书,好像对来选女婿的事情漠不关心。郗太傅的门生就把所见所闻如实地报告给郗太傅。郗太傅觉得那位露着肚皮看书的少年是个奇人,打听了一番,愈加觉得此人不简单,便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以上就是关于王羲之的一些故事。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于王羲之的趣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喜欢,点个关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