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收藏市场中,古代名家法帖一直是“重中之重”,每有超级作品亮相,都会引发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从2002年亮相拍场的宋代名家米芾的《研山铭》,到2003年引起轰动的索靖的《出师颂》,再到去年秋拍北宋名家曾巩的《局事帖》与包括朱熹等名家在内的《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接连成交过亿元,再到今年春拍中黄庭坚的《砥柱铭》创出4亿多元天价,使得中国古代名家法帖成为近年来艺术品收藏界最受关注的一部分。时下,2010年秋拍季又将在北京拉开帷幕,而此季的亮点又将是古代重量级书法名帖。据嘉德方面介绍,一件“惊世作品”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将亮相嘉德。稍后,记者又从嘉德为此次秋拍预热的《书画精品册》中获悉,另一件古代名家法帖,赵孟书于元代大德五年的《行书洛神赋》册页也一同亮相嘉德此次秋拍。看来,无论对于收藏界还是书画界,此次嘉德秋拍都颇有看点。据悉,此次秋拍预展将于11月17日至19日举行,随后11月20日至23日举行拍卖,展拍地点均为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王羲之墨池故事出处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请采纳~
王羲之的事例及诗文名篇名句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一作321-379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12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从小向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王羲之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