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米芾晚年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和求新求变有什么不同?

米芾晚年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和求新求变有什么不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803 更新时间:2024/2/3 7:07:22

米芾晚年行书以意驭法,书无定法,随心所欲写心中之意境界。就以下二帖举例说明。

一,《吴江舟中诗卷》

这首五言古诗描述在吴江江面上逆风行驶的船。雇了许多纤夫来拉,十分费力。所以纤夫们百金尚嫌贱″,后来加了工钱就一曳如风车,拉船的纤夫们以声助气,以气助力。叫嗷如临战″。

《吴江舟中诗卷》,31.3X559.8厘米,原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约翰.克劳弗德藏,现寄赠与梅多鲍利坦美术馆。此帖老辣古朴,欹侧恣肆。

(米芾行书吴江舟中诗卷)

二,米芾《行书虹县诗卷》,墨迹纸本。曰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卷是他途经虹县时,写的自作七言诗书法作品。此帖运笔较快,枯中有润,沉着有力。

米芾谈他的学书经历道: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摩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

久之,觉段全泽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宫,《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

(米芾行书虹县诗卷)

米芾的行书笔法都有什么特色?

米芾的行书或大或小,或取纵势,或取横势,或者方或者圆,有三角状亦有梯形相,有左倾也有右欹,一行之内,虽字字险绝,却又和谐地统为一体。应该强调的一点是,这种变化,绝非机械的反复更替,其遵循的原则是:点画服从结字,结字照应前后,前后成一行之规。常因势赋形,孕变化又整体之中。

苏轼和米芾谁的书法成就更高?

当然是米芾!

如果苏东坡是一流书法的话,米芾的书法就是超一流!

苏东坡的书法确实是颇具个性,石压蛤蟆也确实不仅仅是玩笑,也是特色,个性。

然则,苏东坡的书法也只能与赵孟相若,或是比赵孟稍好,与米芾,王铎还差一个等级。这不是为了语出惊人,我是从书法的技能的比较。

一,米芾的书法明显比苏东坡的笔力好强健许多,这点可以从墨色的浸透上看出来。书法人都应该明白,笔力是功力深厚的象征,没有深厚的功力是难以写出强健的笔力来。

二,米芾的书法讲究八面出锋,其书法作品也确实能够做到,米芾的书法很难看到垂直的竖划,为了什么?为了变化!米芾的横划有相同的角度吗?很少!那么咱们看一看苏东坡呢?苏东坡做不到!这是明显的差距!

三,米芾的章法更恣肆,变幻无穷,气象万千。这点也是苏东坡不如的地方。

四,米芾写生,而东坡写熟,这是东坡只能与赵孟相若的所在,米芾更多的再用涩笔,在结构商业是突破甚远,这等功夫放诸晋唐都是高手,东坡不如啊!

苏轼的书法根本无法跟米芾相比,他俩个根本就没有在一个级别或层次上。米芾的书法成就虽然比不上王羲之,但也是数三数四的少有成就的书法大家。假如说,苏轼是以尚意为主的书法家,是无法跟米芾相比的。

学米芾的书法,应该从哪个帖开始练起比较好?

既然是学习米芾,那么咱们首先来看看米芾到底何许人也!

米芾[fú](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汉族,祖籍山西太原,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其人天资高迈,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因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曾诏其为书画学博士。所以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其次咱们既然学习米芾,那么就要弄清楚米字特点和风格。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其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体现在行书上。其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让人耳目一新,一个“刷”字尽现米字神采。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而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

因此,咱们学习米芾,通常意义上就是学习米芾的行书。那么咱们来说说米芾行书的特点。

众所周知,笔画是汉字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分横、竖、撇、捺、点、钩、折七种形态。米芾行书的起笔多用露锋、搭笔,收笔多用出锋、折笔,笔画之间时有牵丝相连。行笔时中侧互用,转折并施。笔画的中段或轻或重,或刚或柔,或由细而粗,或由曲而直。笔画变化十分复杂。其撇,既有长、短、斜、竖之分,又有出锋、回锋之别;其点,更是俯仰方圆,随字赋形;斜正左右,因势而异。其笔画充分展示了“八面出锋”的精彩。

由此,我们在学习米芾行书时要做到三点:一是“力感”,点画要沉着劲挺,骨力十足。二是“质感”,也就是要有立体感,这就是米芾所说的“得笔,虽细如髭发必亦圆”。三是“欹”,如捺的变化很多,横画与直画有时不直而曲,不平而斜,钩有时比比正常写法多一波折。笔画常有出人意料之处。做好这三点,我们学习米字方能得心应手!

最后,米字因其怪诞而又遵循法度的书风,不正常但又美到极致的笔画让后学者褒贬不一。笔者认为,开始学习米字确实不易掌握,但是,你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学起来也就不那么吃力了。为了尽快掌握米字的特点,咱们可以在其字帖上有所选择。米芾传世有很多书法墨迹,以《蜀素帖》、《值雨帖》、《方圆庵记》最为著名,笔者认为其《白云居米帖》相对于他的墨迹书法,少了几分的动荡,多了点从容,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初学者选之不错。还有苕溪诗卷和吴江舟中诗卷都比较平和,适宜初学者掌握。建议最后再临成就最高的《蜀素帖》。至于【衰老帖】、【兰亭序跋赞卷】、【粮院贴】、【寒光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等,喜欢米芾的可以一一学之。

易从《方圆庵记》临起!

《方圆庵记》是米芾的早期作品,也就是尚未形成米芾后期独特风格的作品!为什么先从《方圆庵记》学起呢?

因为米芾的书法个性过于强烈,所以初学既进入米芾的《蜀素帖》或是《苕溪诗帖》,可能会难以成功,亦或可能是走进歧途,而《方圆庵记》是米芾未形成风格前的作品,其书风二王的意味浓郁,相对其个人风格的作品学起来容易些。

如果你能把《方圆庵记》学得有所心得,再去学习米芾的后期作品,我想会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个人建议学米芾从《方圆庵记》学起!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柳公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柳公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柳公权借书法希望穆宗要律己清政,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反映了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的钦佩。)结论: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爱。柳公权发愤

  • 玄奘从兰州什么地方过黄河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可能是从白马浪过河。回来时经过了永靖临洮。(根据有些寺庙址看)。也有传说两界山在临夏韩集附近。真伪不知。当时西果元这条路不通,玄奘应该是狄道(现临洮)经摩云关到和尚铺阿干镇清水营顺水磨沟至雷坛河口,从白马浪渡河西去的。黄河的民间传说相传有条龙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

  • 当代有多少人可以看懂范增的书法?他的书法师承何人,有何创新?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范曾的书法写的被书坛称作一大笑谈,根本谈不上叫做书法,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他是一个批量生产国画的打印机,在书法这门高冷的艺术面前,他的字有点像螳螂腿,竹节体。范增是公元前277年的那个范增【秦末农民起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重要谋士】,搞书画的是范曾,这俩人我也是傻傻的分不清楚。当代书坛乱象环生,良莠不

  • 在杭州旅游攻略中,有没有讲到杭州丝绸那个品牌好?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天堂故事是杭州最具价值的代表品牌之一,主要两个部门,一个是丝巾,丝巾的风格在杭州绝无仅有,可以说是杭州丝绸文化一张王牌,一个是家纺,其中蚕丝被性比很高的,以事实说话吧。我现在都有在用。一、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从地图上看,浙江省杭州市在秦岭淮河以南,如图所示:二、杭

  • 王羲之的故事赵孟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在国内的收藏市场中,古代名家法帖一直是“重中之重”,每有超级作品亮相,都会引发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从2002年亮相拍场的宋代名家米芾的《研山铭》,到2003年引起轰动的索靖的《出师颂》,再到去年秋拍北宋名家曾巩的《局事帖》与包括朱熹等名家在内的《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接连成交过亿元,再到今年春拍中

  • 丝绸之路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

  • 兰州黄河上的“鸳鸯桥”你认为会成为当下历史记忆旅游热点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特地在网上搜集了一下关于题主所说的“鸳鸯桥”,但是比较无奈的是,几乎没有查到相关的任何信息。对于题主所问的“它会不会成为当下历史记忆旅游热点”这个问题来说,暂时应该是不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1.“鸳鸯桥”凭空出现,甚至连大部分的兰州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就更不用说它的位置在哪里了,哪能说它是具有历

  • 王羲之是什么人?有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誉“书圣"之称。王羲之曾经为吏部文史官员,后来,随着历史进程和变迁,王羲之由于个人得失或朝中某些变故,撂笔返回故土。据民间传说:当朝要打造圣地(山海关),下书请王羲之书“山海关”三个书法字样,王不从。后来其子王献之寄予朝廷指望,令说服为父羲之顺从。王羲之于心难动。献之好说歹说这

  • 黄河里的尸体都是从哪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黄河的浮尸,基本只有三种:第一,自杀者。黄河没盖子,想死就跳下去。这是黄河沿岸的古话。黄河附近很多人自杀,都选择跳河。因为河水很急,跳下去即便会水,基本也死定了。警方认为,黄河浮尸有85%是死于自杀。自杀人群中,大部分是中青年人,家境贫寒,男人居多,妇女较少。这不是说妇女自杀的少

  • 民国以前,黄河有几次人为决堤事件?为何要决堤?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由于将黄土高原的泥土带到中下游地区,久而久之在河南孟津以下都成为地上河(悬河),孟津之下的黄河屡屡决口,黄河水泛滥成灾。据历史记载:1、公元前2000年至1985年的3985年中,中国发生较大的水灾有1029年,其中黄河流域发生较大的水灾有617年。2、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