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不知怎么回答,欧阳询学没学过王羲之都未可知,至于怎么学习的王羲之就更无从说起,欧阳询以楷书著称,王羲之以行书著称,其实欧阳询的行书也非常好,我们可以对比下欧阳询与王羲之的行书,看欧阳询是否学习过王羲之。
上图为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图为王羲之《兰亭序》
话说后世行书皆师兰亭之法,也就是说后世的行书都或多或少地受过兰亭的影响,不过也不能绝对,就欧阳询的行书和王羲之差别还是挺大的,唯一共同点可能就是行笔起笔收笔多露锋,《兰亭》的字灵动飘逸,欧阳询《千字文》更厚稳庄重,可能是受其楷书的影响。
所以我不认为欧阳询去认真学习过王羲之。
欧阳询以楷法名世,《仲尼梦奠帖》是其行书精品,内容为欧公抒发生老无常、善恶有报之感慨,应为晚年所书。是帖流传有序,先后经南宋内府、贾似道、项元汴、清内府递藏,今人杨仁恺断为真迹。从内容看,《梦奠帖》颇具文采,欧公以“仲尼、周王俱不满百,彭祖、樊重才过盈期”作例,说明生老病死,无有停住;继而强调“善恶有报,必不差二”,虽忧伤感怀,但正气凛然。从字法看,《梦奠帖》确有传乎《兰亭》之处,帖中的四个“不”字,三个“有”字,两个“形”字、无不与《禊贴》相应字形神似,帖后王鸿绪跋:“细审是帖,用笔之意,真与《兰亭》相似,宜乎唐人评论,以欧书居褚河南、薛少保之右,不诬也。”朱应祥亦跋:“此《梦奠帖》行体又从《兰亭》中来,岂公多临《禊帖》,故笔意与其相近与?观者要于眼外出力。”细察帖中字形,王鸿绪、朱应祥所言并非虚言。除承继《兰亭》外,《梦奠帖》字法造型亦具特色,帖中“彭"字作由左右结构变换成半包围结构;“导"字繁体下旁本为“寸”,此处换为“木”旁;“冥”字作上首用且书写跳荡;“熟”字作结构变异:上述四字的安排,使《梦奠帖》章法更显紧凑,以部首移位和比例倒错来调整字形结构及通篇章法,至米芾变得更加自觉。姜夔《续书谱》云:“欧阳率更、颜平原辈以真为草,李邕、西台辈以行为真。”从用笔看,率更此帖楷法痕迹明显,帖中“仲”“梦”等字恰如真书。米芾评欧书“庄若对越,俊如跳掷(《海岳题跋》)”,即是说其书静者如对至尊,动者又跳荡飞跃”。尚观帖中字,虽用秃笔疾书,却转折随意,结体方正而笔势圆融,用墨淡而有质感,丝毫无油滑之态从章法看,《梦奠帖》“宪章右军,抽锋一线,如猿腾鹘落而泯上下相承之迹”(包世臣《艺舟双椰)而更多靠单字造型调节章法;项穆云:“信本亦拟右军,易方为长,险劲瘦硬,崛起削成,若观行草,复太猛峭矣。”(《书法雅言》)帖中“尼”“毒”二字是“易方为长”的典型字例;《法书苑》云:“信本行书蝉联起伏凝结遒耸,裁萧、永之柔懦,拉羲、献字的“道耸”造型对“行”的之精髓,比之诸势,出于自得。”帖中字型往往出奇,董其昌谓:“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画禅室随笔》)此外,米书“刷笔”(八面停匀)、“振迅”、“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黄庭坚语)”,亦源自欧公“猛峭”。以书法史看,唐人擅楷法,行书虽有佳作,但难与楷书比肩。欧阳询《梦奠帖》有传承“二王”技法的一面,但更多是欧公自身的面貌。唐人行书比之魏晋,笔锋被调有佳作,但难与楷书比肩。欧阳询《梦奠帖》有传承“二王”技法的一面阳询《梦奠帖》中都有极为明显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