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说说书法人的故事?

说说书法人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493 更新时间:2024/1/15 18:10:51

羲之飞笔点太原算吗?

美好的故事总是容易打动人心的,身为文艺工作者我们也由此获益良多,反思良久,中国书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厚度,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我们也必须始终保持初学者的心态,来谦恭地学习,虔诚地传承弘扬这门艺术文化。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位书法专业的毕业生,他的书法之路,他的故事案例。对于一位书法专业的毕业生他对未来生活的获取一无所知,或许一脸茫然,这大可不必,因为关于生活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生活中的事情,无论是物欲、性欲、贪欲、焦虑、孤独的折磨,一切的一切,都和我们的“心态”有关系。你在这个社会上将要做的事情,也许都是对的,也许都是错的,也许一切都是无意义的,就是因为如此多的未知,才值得在茶余饭后一说一乐一倾情。

想必很多跟他一样北漂的书法专业毕业生,刚毕业那会脸上写的全都是梦想,最简单的一条就是“我要在北京扎根买房”。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奋斗了这几年也有了买房买车的资格,当我着手参与买房买车大军队伍的时候发现,我最缺的是“钱”,哪怕我跟明镜似的知道买了就会赚的道理。这个事情让我一直焦虑,不敢去想。

“要不要做房奴?”是一个问题。

“这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也是一个问题。

“要远方还是要诗,还是要房子?”这也是一个问题。

当他不知天高地厚的混迹于书法圈子,当别人羡慕他还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当因为写了一张好作品沾沾自喜的时候,让被前辈老师夸奖的时候,这一切,他发现,他陷入了一个迷宫。一个让他与他类似的年轻人不能看清的局,像是北京的雾霾,既熟悉又有病毒的,甚至会失去自我的迷宫。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即使他们有一样的视野,一样的眼光,一样的喜好,一样的笑声,可唯一不一样的就是生活资本。他们比不了,只能苟且的让他自己过得比其他人“年轻”一点罢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

“还要不要坚持自己的专业搞书法,成为职业书法家,卖字养活自己?”

“打工,打工,再打工?”

“不去打工,办一个培训班,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远方吗?”

答案显然不是,当他们想要奋力一搏的时候,恰巧赶上了危机,经济危机,尊严危机,信任危机等等,真可谓危机重重。

怎么办,当然不能凉拌了。其实我始终相信,当自己足够强大,其他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包括尊严。暂且不用担心别人用什么眼光看我们,他们也不是为了自我标榜,而是他们自己做最想成为的一类人,借此他们可以更快的找到同类,或被同类找到。

所以,今天就给大家聊聊关于“一个书法专业毕业生的自我修养。接下来将以主人公角度阐述分析。

1「不甘于媚俗」

同学聚会估计是我感受最深的一个实例。这样的聚会打着加深大家的感情的幌子,把十几年都不联系的同学安排坐在一个桌子上。如何能加深?除了喝酒,还是喝酒,除了吹牛逼还是吹牛逼。当年你爱慕的女同学已经成了孩子的妈,学霸男同学变得油嘴滑舌,闷骚带色,说起话来都是一套一套的。对我来说,看到的都是“肉”,没有一片爽口。

人为什么会变?如何保持自己的真心不变?很难。我的方式就是靠自己保鲜“自己”。只有自己可以救自己,适时的把自己封存起来,冷藏起来才能保鲜,不然一不小心就会被感染。

保鲜的环境也很重要。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认识什么样子的人。任何人在刚开始的时候都不想随波逐流,可总是事与愿违,社会和时间总能把我们消磨的精光。行尸走肉简单,人云亦云更易,唯有保持特立独行、不甘于媚俗难。

2「气息相投」

朋友是什么?不知道。

朋友是一种感觉,让自己放松加压的感觉。

朋友是一种存在,在你空虚的时候,他的存在让你显得不孤独;

朋友是一种理由,是你还能坚持北漂的理由;

朋友是老师,是你成长路上的警醒;

朋友也是亲人,朋友不能多,三五人最好,多了就是团伙,罪加一等,哈哈!

当然,不是你周围所有的人都可以交朋友的,大概一个标准那就是“气息”要对。

我很庆幸,我和我的老师也是朋友。

3「工作是实在的进行」

活着,总是需要做点事情的,心里才踏实。

先来举一个例子。我在一个文化集团公司待了5年多,做到了部门经理的职位。回过头来再看,自己还是一无所有,朋友劝我想想好的一面。也好,我就按照他的方法大概捋了一下,还真是有些你不曾注意的收获。你想一个书法专业毕业生,能干啥呢?写字?貌似社会上招聘没有这个职位,可是书法教会了我们很多。教会了思考,培养了细心,耐心,教会了我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教会熬夜。后来发现这些都是强迫症的症状。

我介入了一个不曾想过的行业,赶上了第一批做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新奇的东西太多,需要专研IOS系统,安卓系统,学习纸媒与网络出版的关系,还在关心图书的策划与选题,更甚者熬夜也要参与者商业模式的探讨等等,其实与书法没一点关系,但是我依然认为我做的所有的工作都是“书法”。

工作是实在的进行,艺术是灵魂的趋近,互补一下总能不至于太空虚。哪怕现在的我已经认为所有的工作都是“无意义”,做了,就会有收获。关键一点,要有勇气和足够的信心。

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俗话说“赶早不赶晚”。

研究生毕业留京就是一个例子。“考研”、“考博”在我们这个圈子里面成为一个“标签化”的关键词,不管是年长的,还是同龄的人都在谈论这些话题。一窝蜂的都在计划考、备考、毕业这个圈子里循环。

其实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考,也更少的人去想“然后呢?”、“再然后呢?”这样的问题。这里暂且不说,还是说说“趁早”的问题。还是以我个人为例,高中考大学那会为上所谓的名牌美院,拼了命的考了三年,结果还是没考上,在此比别人多耽误了两年。等大学毕业以后,没有及时考上硕士,又拖了三年,结果毕业时发现国家规定超过26周岁的硕士毕业生不能留京,只因为那年我28。现在又面临考博士的问题,29岁考博士,当年考上还好,考不上再耽误两三年那就是31岁、32岁的样子。如果考上以后,正常三年毕业刚好赶上35岁的限制。要是延期毕业,那就彻底over了。

如按上面的逻辑算下来,你会发现,我们总是心急如焚的为了一个标准而活,太累。那反过来讲,如果你“赶上了早”,就不会有太多的焦虑。

谈到这里另外一个敏感话题就不得不说,那就是结婚那点事。我个人认为结婚要趁早,哪怕不结婚也要趁早找个对象。先来说说我的观点,每一个有志于在艺术行业奋进的人,其实每天都有很多想法和事情要去做,要去思考,甚至还要花时间把这些想法写成文章。如果还是一个单身狗,到了一定的年龄,各个方面的压力一下子进入你的身体和脑袋,那到时候就只能措手不及,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裙带的各种心理问题也会产生。所以,借杜秋娘的话,“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用于此。

5「丢除“学生腔”」

学生腔,讲的简单一点就是做事情、写文章,包括临摹创作经常有着某些约定俗成的套路。这些套路不是来源于社会,而是来源于在学校的养成。基本表现在:喜欢炫技、喜欢模仿,喜欢不懂装懂,还喜欢傍名家大腿等。

炫技,这个东西真不是什么难事,经过一定时间书法基础训练的人,都能做到。也就是说,没有必要在一般人面前炫耀自己多么能写,多么会写。写字这个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我身边有几个很好的朋友,他们学的根本不是书法专业,而是你想都不会想到的什么食品安全,玻璃材料等,那人家书法写的的确非常好,而且极有味道,远比读了十几年书法专业的学生要成熟,老练的多。

模仿,在考前班就训练的一个基础技巧,有很多人甚至博士都毕业了,还在探讨如何模仿的话题,此处只能呵呵了。最可恨的就是不懂装懂,只是因为自己是书法专业毕业的学生嘛?不难想象,一个可笑的事情总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认识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到国家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上看展览,带了一批的“仰慕者”,给他们讲解什么是书法,金文拓片的知识。当我走进顺耳听到一句说,“近几年流行的全形拓……”。此刻的心情你们应该懂得。

傍大腿是一般书法专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你会看到每天的朋友圈不是跟哪个名家合影就是陪哪个领导吃饭,我的天哪,这能证明什么呢?证明你也是名家?你也能成为领导?还是那句话,拒绝盲目崇拜,做好自己最好。

写字难吗?真心不难。因为写字根本就不是书法。

老舍在《学生腔》一文里面,告诫我们“不及早抛弃学生腔,或者就会叫我们积重难返,总甩不掉它,吃亏不小。”

6「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多看书,少买书。还是古人说的对,书非借不能读也。我个人觉得如果不是为了写文章,为了准备考学,我建议书法专业的书最好不要看,更不要买。

问题很严重,最好不要看,最好不要看,最好不要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问问自己,除了写字,还会什么呢?跟别人聊天还能聊点啥呢?三分钟不到的谈话都没有,最起码的谈资更不具备。在学校里面,你接触的都是这个专业相关的同学和老师,可以谈一下。但是毕业后,你走进了一个庞杂的社会,试试。

想一下,能找到对口的工作还能聊书法的几率有多大?

再想一下,能找到同样学习书法懂书法的对象的几率是多大?

再深入的想一下,天天聊书法,你说无趣不无趣?。

就我这些年的接触及我的判断,大部分书法专业的学生读书范围极为局限,大部分阅读书籍控制在书法类读物,谈的话题还是书法(其实没有几个人能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更没有几个人知道书法是什么,哪怕你去绞尽脑汁的想,去看各种书法类的书法,也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其他门类的书涉猎极少。

还是举一个例子。某高校书法专业博士研究生面试,导师问及最近看过哪些书?简要介绍一下这些书的内容。学生思考半天,回答说,书谱和某著名书法家的书法形式分析的书。我想面试老师也要疯掉了。这个故事是道听途书而来,表面上看没有什么问题,可细想一下,“为书法而书法”的读书之后,得到的还是书法吗?

另外,为什么少买书呢,想象自己租来的“一亩三分地”就知道了,寸土寸金啊。其二,你没有能力“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其三,现在电子书盛行,大部分图书完全可以替代,以用可消遣。

7「书法是信仰,不是执念」

做任何事情,要凭感觉和心情去做,不能太执念,不然只会事倍功半。首先我们要承认,书法是养出来的,而不是练出来的。

如何养?靠什么养?都是很敏感的问题。

如果你认为需要用身体养,那就要多多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然后再把字写出活力,写出精神,写出生命;如果你认为需要用思想养,那就要多思想。多去思考,培养对待问题的思辨能力,多读书,多写作。如此,你的生活才是“书法的”,这与天天写不写、练不练字、每天读不读书都没有直接关系,潜移默化,遵循道理。

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贪念得一时。心中有,不可说,有舍必有得,适时放下,方得快活。

8「人是书法的,哪里就是书法」

书者,散也。那书法到最后,写什么呢?古人说写胸怀,“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胸怀哪里来呢?胸怀须打开,容纳万象。

老子》有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荀子》有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那么,作为书法专业的毕业生,在书写实践上不能太保守,要敢于去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且不要排斥一切对你有帮助的养料。当我们在课本上看到黄土高原的时候,你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一旦用身体进入自然,那将是不一样的体验。我相信身体游走式的艺术体验形式可以成为你深入生活的有效方法,在与大自然合作的方式下,为艺术介入“身体自我”提供了新的可能。游走是艺术的开始,也是身体的开始。用环境学,空间学观照历史,让身体回归自然,问询身体本身的温度。暂时忘却艺术,随身体入自然。当我们每天存活于身体之外的时候,艺术是虚无的,飘忽不定的身体不足以表达我对“我”的爱。

当然,除了上面的身体进入和通俗上所讲的哲学,美学这些看似没用的东西,还需要涉猎这个时代给我们生产的新知识,例如新媒体,互联网、电子商务、社交和创业。这些将是一个社会人的起点,也将会创造更多的“未知”。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未知”,哪里都是艺术,哪里都是书法。

9「万念俱灰,切不可入魔」

然后呢?我想说,前面说多了都是废话。

然后的然后还是挣钱。

挣钱就是为了任性,挣钱就是为了请客买单,挣钱就是为了坐拥书海,挣钱就是为了结婚,挣钱就是为了诗和远方,挣钱就是为了使信仰牢靠,挣钱就是为了和别人不一样,挣钱就是为了生万物……

挣钱才是一个书法专业毕业生的自我修养。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你觉得欧阳询是位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欧阳询(557一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做过隋朝的官,是李渊的好朋友。自幼聪慧过人,博通经史,其书法深受北碑、隋碑影响,后来学“二王”,是王氏书风在唐代的集大成者,后又学索靖书法。欧阳询是唐初四大书家之一(还有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书法诸体均擅,尤以楷书著名,“险劲”是其显著特点

  • 书法家王义之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吧?东床快婿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

  • 现代书法家励志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喜欢书法的小伙伴一定对一些书法家的故事感兴趣,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现代书法家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现代书法家励志故事:刘运峰刘运峰1963年出生,河北省束鹿县(今辛集市)人,毕业于南开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学系主任,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

  •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各两个,五十字左右) 速度 急用啊!_百 ...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不见黄河心不干公元0年,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伙子叫做易乐易独孤政,其实这个小伙长得那

  • 王羲之练字励志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练字的故事大家看过没有呢?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练字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王羲之练字励志故事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

  • 米芾的笔法特点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宋四家”之一,在继承二王书法体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终以行书名垂千古。米芾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尤以行书见长,笔法八面出锋、波诡云谲,我曾多年练习、揣摩米芾笔法,将其笔法特点总结为以下五大方面

  • 据说杭州喜得宝丝绸历史悠久,是杭州老字号,具体哪年创办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和市场见证了“喜得宝”品牌的点滴成长和积淀。清道光十年(1830)创办的“老九和”染坊,民国八年(1919)开办的“义大染坊”,凭借诚信崇和及高超的技艺,成为杭州有实力的百年老字号染坊。1949年,历经沧桑的“老九和”、“义大”与“泰丰染坊”、“德盛染坊”等杭州34家练染作坊联合成立了喜得宝的前

  • 曾有人讲黄河在远古时期是从今山西北部入桑干河经张家口、北京、天津入渤海的,有什么历史故事?对此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历史和地理爱好者,我非常喜欢这种古代人文地理,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华夏文明就起源于黄河河畔,在黄河还是很温顺的年代,我们经历了我们民族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并最终在秦实现了大一统,达到了空前的疆域。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 从古至今书法写好了人没做好的例子真的没有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有。赵高、秦桧、李鸿章,据说汪精卫也写得也不错。学书先立品,人的品行却不是挂在嘴上。同为一母所生的柳下惠与柳下跖,一个是品行高洁的道德模范,一个却是抢劫杀人,无恶不作的强盗。书法和做人,实在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两件事。十亿里马先生出的这道题,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有兴趣看。写字是技能,做人是人的品行德操。一个

  • 钱塘江大潮有没有神话故事?如果有,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钱塘江的传说有很多,比如说,钱大王的传说,潮神伍子胥的传说,造钱塘的传说,还有钱王射潮的传说等……,最出名就是钱大王挑盐被龙王惊的潮水洗入海水的传说,据说很早以前,钱塘江的潮水和其他潮水一样又没潮头,又没声音。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个巨人,一迈步可以从江这头跨入对岸。他原来住在萧山镜内的蜀山上烧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