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哪些东西是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的?

哪些东西是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223 更新时间:2024/2/25 13:16:40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手工业获得发展。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化交流。因中国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故称“丝绸之路”。

交流物品品种丰富,汉朝输出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

从西域则引进: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还有很多乐器和歌舞等。

汉武帝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即海上“丝绸之路”,他们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低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加强了我国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沿线各国经济的发展,丰富了各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

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带的东西有:土豆,玉米,辣椒,葡萄、胡桃,胡萝卜、胡椒、番石榴、水晶、玻璃制品,烟草,葡萄酒、香料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传入了我国。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由谁开辟的?为什么开辟?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

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

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更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南海丝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历史上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着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是为了证明明朝的国力强盛;第二种是为了扩展海外贸易;第三种是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虽然最重要的目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郑和的壮举我们铭记在心。郑和是我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最出色的航海家之一,奉明成祖朱棣之命,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非洲、亚洲两大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的东海岸,创造了远程航海史的壮举。

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了“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唐代,山东半岛和江浙沿海的中韩日海上贸易逐渐兴起。宋代,宁波成为中韩日海上贸易的主要港口。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2017年04月2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牵头城市,联合南京、宁波、江门、阳江、北海、福州、漳州、莆田、丽水等城市进行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是有谁开辟,现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但它对我国和外界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做出来巨大贡献,这些会被历史永远的铭记。

这个问题,如果非要追溯谁最早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其实是没法回答的,没人能够把海丝的开通归结到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上,如同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海丝的形成也是随着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只能去追溯它的形成过程,但无法探究是谁开辟的。

不过,在追溯事物的起源时,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即过分追求“早”,往往把一些看似相关的本质有别的也视为源头,有时候甚至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都拉进来,似乎生怕起源晚了就输给谁了。体现在海丝上,这个现象也很严重,有些学者把早期的跨海航行统统视为海丝的源头。

实际上呢,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海陆航线,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包含的商业意味。丝绸之路这个概念不是古代旧有的,最早由德国学者希霍芬提出,特指东西方陆路贸易交通路线。那么当它被转移到“海上”时,自然也不能忽视贸易。尽管根据一些考古结果,6000年前我国沿海居民已经具备了航海技能,5000年前广东一带的陶器也出现在印度洋沿岸,但是这些能否作为海丝的起源,其实是值得推敲的。我们并不能通过这些陶器遗物准确判断当时物质交换的途径究竟是贸易还是人群的迁移。

△李希霍芬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可靠的海丝起源,应当放在秦汉时期。据记载,两广地区的番禺、合浦、徐闻均为重要海港,中国人跟南海诸国有广泛的贸易往来,《汉书》记载: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

海外的明珠、璧流离、宝石都是中国人所渴求的,而与之交换的则是中国的黄金和丝织品。考古发现也印证着这些记载,下图是来自于广州南越墓的一件银盒,盒身、盒盖均呈多瓣状,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种形态是西亚波斯一带容器上常见的装饰风格,这件银盒是舶来品。

此外,两广地区汉墓中所发现的水晶、玛瑙质地的珠饰,也很可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合浦汉墓出土水晶串珠

综上,真正的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秦汉时期,其开通最初并非源于正式的国家政令,而是民间由来已久的航海交通与物质交流。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书法家颜真卿与安史之乱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安史之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影响巨大!安史之乱前中国人是一种开放,自信,包容的文化气质!安史之乱后国人变得保守,内敛和封闭!颜真卿在安史之乱暴发时46岁。他成熟的作品基本在50岁以后。初唐以前乃至魏晋,书法分格潇洒,妍美,自信,士大夫之风雅!以安史之乱的巨大变故,对颜真卿书法分格产生巨大影响。颜鲁公强烈

  • 宋代奇人米芾,精通书法绘画,却为何被称为“米颠”?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诗书画皆精,独树一帜,因有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所以有人戏称为米颠″。一,拜石称兄″的故事。米芾在安徽无为当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形状怪异的神仙之石,不敢妄动。他却派人搬到家里,在供桌上放上供品,给怪石下拜,念道:我想见到石兄己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后来因这事被罢官免职,他并不后悔,还画了一张画

  • 关于黄河大坝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

  • 黄河古事大禹治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大禹治的是黄河的大洪水。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大禹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

  • 靖远是甘肃省的一个重要的滨河县份,历史文化悠久,有关黄河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靖远是甘肃省的一个重要的滨河县份,历史文化悠久,有关黄河的传说故事有哪些?靖远县地处甘肃省中部,位于黄河上游,地势西高东低。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陇上名邑、黄河明珠等美名。关于与黄河有关的传说,暂时就知道靖远县境内一个独头石的传说。靖远县城西,有一巨石独立于黄河北岸,当地俗称独石头,又因黄河水浪滔天

  • 柳公权的楷书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是如何的?为何柳体在唐后几无大家?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一、单从唐朝来看,唐人所说的颜筋柳骨,当时颜真卿柳公权就已经在楷书上齐名了;二、从书法史上来看,历史上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柳公权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于说楷书四大家谁的成就最高,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柳体,之所以从柳公权之后没有大家,主要是因为柳体笔力险峻,结构奇险,易赏难学。回答完毕。希望这个回答,

  • 柳公权的书法特色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柳公权书法有什么特点?柳公权唐代书法家,诗人。柳公权书法被称为柳体,自成一家,书法极具特点,柳公权的书法以瘦劲闻名,楷书行书都很精妙,所以在书法上成就很大,被后世所推崇学习。说到柳公权,就不得不说颜真卿了,在盛唐时期颜真卿的“颜体”及同时代柳公权的“柳体”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这就是柳

  • 颜真卿与柳公权的书法为什么被称为“颜筋柳骨”?柳也是学颜而自成一体,柳体里有颜体的影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颜筋柳骨,两大楷书书写体,名留千古。两者都是继承传统书法的结晶,颜体中也有骨的线质,柳体中也有筋的笔法,只是筋骨线质比例数不一样而己,柳线质骨的比例数高达90%以上,而颜线质筋的比例数70%左右。从书写笔法的变化上看,颜柳都没超越王羲之用笔笔法,只是笔法变化的比例数多少吧了。柳的切笔笔法多,颜的笔片

  • 有关黄河的神话故事 简短点。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不见黄河心不干公元0年,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伙子叫做易乐易独孤政,其实这个小伙长得那个帅啊,谁都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他的脚和魁伟的身体,根本看不到他的面容!所以一般人都叫他“文定”!这个文定由于大家都不熟悉,所以没有那家的闺秀中意过他,因此平常人眼里,“文定”一直是孤身一人!再加上大家

  • 柳育龙《历代柳姓文学人物汇编》这本书故事多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董先生个人观点:一,柳公权,陕西人,唐朝最后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楷书四大体之一,筋骨劲韧,书体绝。至今依然是鲜有人超越。二,刘育龙,陕西蓝田人,对于柳姓家谱研究颇深,是这方面为数不多对研究专家。多次出书,在柳姓后裔中影响深远。另外他喜欢文学写作,出版《行程记》等散文诗歌集,作品接地气,有生活。三,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