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代奇人米芾,精通书法绘画,却为何被称为“米颠”?

宋代奇人米芾,精通书法绘画,却为何被称为“米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870 更新时间:2024/2/25 13:16:33

米芾诗书画皆精,独树一帜,因有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所以有人戏称为米颠″。

一,拜石称兄″的故事。

米芾在安徽无为当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形状怪异的神仙之石,不敢妄动。他却派人搬到家里,在供桌上放上供品,给怪石下拜,念道:我想见到石兄己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后来因这事被罢官免职,他并不后悔,还画了一张画,取名《拜石图》。

二装颠索砚的故事。

有一次宋徽宗让他写一幅草书作品,写完后。宋徽宗赞叹不己,米芾见皇上高兴,把皇上心爱的砚台装进怀中,溅了一身墨汁。他对宋徽宗说:此砚臣己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皇上将砚赐给他后。几天都抱着砚睡觉。

三,米芾洗笔洗砚的故事。

米芾曾出任江苏安东县知县。期满离职离开时,为了表示他的廉洁,乡绅百姓送行时赠的礼物一概不收。就连他常用的毛笔上沾有公家的墨汁,也让家人把毛笔和砚台都洗干净,不带去安东县的一点点墨汁。

米芾书法创作认真。

他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他写一首诗,几十个字中自己满意的只有那么一两个,可见创作书法他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可见书法创作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他对书法的要求是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米芾纪念馆: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代,扩建于明代,后改名公祠,祠有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2006年5月25曰,米公祠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图书法作品为米芾所书)。

米芾书法作品有哪些?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学书三年不成,为何却能用三天学精?

这个问题恐怕没几个人会相信是真的,莫说是宋代米芾的故事,年代久远无从考证,即便是在学习渠道极广,学习资料非常丰富的今天,听上去也不过是天方夜谭。

1、米芾其人米芾是宋朝著名的书画家,宋徽宗曾亲诏米芾为“书画学博士”,想想看在属于他的那个年代,米芾的名望比现在某些自诩书法家的人,那可是威风多了,人家能够与蔡襄苏轼黄庭坚这三个重量级大腕合称宋四家,比起如今社会上吹捧出来的什么“万殊一相”四人组,含金量不知道要高了多少倍呢。

作为一代书法大家,米芾举止颠狂,个性张扬,这一点毫不奇怪,有能耐的人都有点另类。据说除了褚遂良,米芾把前世书法家骂了一个遍,时人称其为米颠,看来,要说米芾流传千古、天下闻名还真是不为过。

米芾拜石图

2、一碗鸡汤人成名了,自然有人就给他编故事,故事跟着米芾一起流传,中间再有好事者添油加醋,也就面目全非了。“三年学不成,三天学精”,这个故事大概是说,有一个神一样的秀才指点迷津,让米芾不要用毛笔练习书法,而要用心练习云云,就这句鸡汤一样的话居然让米芾茅塞顿开,瞬间成就一代书法大家。

这样的神奇故事在历史上多得很,多半都不靠谱。但这个故事里面倒是有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厚积薄发,量变的积累就是质变!米芾一定是经过了极其漫长的书法学习过程,孤灯寒窗,笔耕不辍,才终于大彻大悟,获取书法真谛的。

3、结语民间有一个笑话,说是有人吃了七个大馒头,觉得没吃饱,再吃了一个小馒头,饱了,就逢人便讲:小馒头吃不饱人。这个笑话就是对题主这个问题最好的解答。因此,综上所述,重复一下我的观点:这个故事听听就好,要想学好书法,必须经过长期刻苦学习磨炼,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随文附上我的近期作品,请大家不吝指教。

这个故事说明了顿悟的重要性。

故事是这样的,米芾成名前,曾习书三年,成效并不显著而苦闷。某天听说有一位字写得很好的秀才路过村里,于是跑去求教,秀才说你跟我学字可以,但得买我的纸,五两银子一张,并限其练字三天。纸张太贵啊,米芾回家后一直不敢下笔。三天后秀才来了,看到纸上一字未写,哈哈大笑,说你琢磨三天了,写个字给我看看,于是米芾写了个字,一看果然大有进步。

这个故事也是一个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没有多年的苦练,是不可能三天领悟到书法的真谛的。所以凡事要用“心”,不用心,不说闭门练三年,练十年也不会长进,而一旦有名师指点或自己顿悟,就算只用三天,你也能创造出自己一套独特的字体。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关于黄河大坝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

  • 黄河古事大禹治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大禹治的是黄河的大洪水。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大禹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

  • 靖远是甘肃省的一个重要的滨河县份,历史文化悠久,有关黄河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靖远是甘肃省的一个重要的滨河县份,历史文化悠久,有关黄河的传说故事有哪些?靖远县地处甘肃省中部,位于黄河上游,地势西高东低。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陇上名邑、黄河明珠等美名。关于与黄河有关的传说,暂时就知道靖远县境内一个独头石的传说。靖远县城西,有一巨石独立于黄河北岸,当地俗称独石头,又因黄河水浪滔天

  • 柳公权的楷书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是如何的?为何柳体在唐后几无大家?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一、单从唐朝来看,唐人所说的颜筋柳骨,当时颜真卿柳公权就已经在楷书上齐名了;二、从书法史上来看,历史上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柳公权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于说楷书四大家谁的成就最高,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柳体,之所以从柳公权之后没有大家,主要是因为柳体笔力险峻,结构奇险,易赏难学。回答完毕。希望这个回答,

  • 柳公权的书法特色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柳公权书法有什么特点?柳公权唐代书法家,诗人。柳公权书法被称为柳体,自成一家,书法极具特点,柳公权的书法以瘦劲闻名,楷书行书都很精妙,所以在书法上成就很大,被后世所推崇学习。说到柳公权,就不得不说颜真卿了,在盛唐时期颜真卿的“颜体”及同时代柳公权的“柳体”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这就是柳

  • 颜真卿与柳公权的书法为什么被称为“颜筋柳骨”?柳也是学颜而自成一体,柳体里有颜体的影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颜筋柳骨,两大楷书书写体,名留千古。两者都是继承传统书法的结晶,颜体中也有骨的线质,柳体中也有筋的笔法,只是筋骨线质比例数不一样而己,柳线质骨的比例数高达90%以上,而颜线质筋的比例数70%左右。从书写笔法的变化上看,颜柳都没超越王羲之用笔笔法,只是笔法变化的比例数多少吧了。柳的切笔笔法多,颜的笔片

  • 有关黄河的神话故事 简短点。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不见黄河心不干公元0年,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伙子叫做易乐易独孤政,其实这个小伙长得那个帅啊,谁都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他的脚和魁伟的身体,根本看不到他的面容!所以一般人都叫他“文定”!这个文定由于大家都不熟悉,所以没有那家的闺秀中意过他,因此平常人眼里,“文定”一直是孤身一人!再加上大家

  • 柳育龙《历代柳姓文学人物汇编》这本书故事多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董先生个人观点:一,柳公权,陕西人,唐朝最后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楷书四大体之一,筋骨劲韧,书体绝。至今依然是鲜有人超越。二,刘育龙,陕西蓝田人,对于柳姓家谱研究颇深,是这方面为数不多对研究专家。多次出书,在柳姓后裔中影响深远。另外他喜欢文学写作,出版《行程记》等散文诗歌集,作品接地气,有生活。三,关于

  •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源头很小,却是中国第二大河流,为什么被称作母亲河?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这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气候多样,地形地貌结构复杂,江河湖泊众多,面积960万平方公里,14亿人口,面积世界第三大国,人口总数第一大国。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径流量世界第三大河。黄河

  • 请概述一个有关黄河的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2、【鲁班修造将军柱】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百姓称之为将军柱。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鲁班把桥墩的位置选在了将军柱的这个地方。从此,鲁班早出晚归,负责施工,,半年过去了,桥墩在渐渐长高。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