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7个国宝,我基本看过一遍,但事实是,这些国宝就算是价值连城,但还达不到最有价值这四个字。
中国历史上下落不明的顶级国宝不止四件,但仅仅用上百亿的价值来说的话,可能只有如下几件了。
它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无上的瑰宝,丢了实在可惜。
先说说我的认知,在我看来,有些国宝是无价之宝,所谓的上百亿,也仅仅只是对其价值的估值。
在这方面,我认为如下四件国宝,最为重要。
1.大禹九州鼎中国自古就有问鼎中原的说法,那么,这其中的鼎指的就是大禹鼎,一共九个,配备古时九州。
众所周知,鼎在中国古代是吃饭的器皿,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为普通老百姓可用不起鼎吃饭。
有个词语叫做钟鸣鼎食,就是这个场景。
那么大禹鼎到底是咋回事呢?
据说在大禹治水之后,统一了中原各地的部落,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为了便于统治和管理,当时还是采用诸侯分封的方式。
但是,一个国家太大了,如何才能确保管理有方并获得长足发展呢?最重要的是让那些诸侯不对自己产生反叛之心呢?
夏王大禹采用了著名的九州制度。
夏王大禹便将整个天下划分为九州,分别是:扬州、荆州、梁州、徐州、豫州、雍州、青州、兖州和冀州。从此以后,“九州”一词便成了中国和华夏的代名词。
大禹在划分了九州之后,又在各州分封了叫做州牧的管理者,说白了就是诸侯国国君。不过当时还没有诸侯国的概念,可能是部落族长之类的。
紧接着,夏王大禹铸造九鼎,一方面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另一方面其实是把各个州的青铜给收集起来,防止造反发生。
还有一方面,其实是把各个州牧的地位合法化,所谓的合法化就是用九州鼎代表州牧的权利。
据说,九州鼎上雕刻了九州之内的风土人情、山川湖泊,很是大气。
九州鼎本是要分发给九州州牧的,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其铸造好了之后,大禹安排将这些九州鼎放在了距离国都附近的一处神圣之地。并有专人负责祭奠。
从此以后,夏王朝的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将其沿袭了下来。
长此以往,九州鼎从最开始的代表九州州牧身份,逐渐成为了代表华夏九州尽在手中的意思,说白了,就是代表着贵族和王族的身份和权益。
据悉,楚庄王曾出于好奇询问了一下九州鼎的重量,而被周王认为其有争夺天下的野心。
说白了,九州鼎成为了天下的象征,更是王权的象征,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龙椅。
然而,不幸的是,在周显王时期,整个国家动荡不安,整个周王室在此时已经无力保护天下,甚至处于在各个诸侯国的包围中,国力衰微,不堪一击。
九州鼎最终没能保住,据说被沉水了。
从此,九州鼎下落不明。
后来秦始皇还专门派人到泗水一带寻找,但是终究没能找到。
后世也有人仿制,但是价值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2.皇帝玉玺这东西又被叫做传国玉玺,是秦始皇命李斯造的。
这中间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第一个就是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造的,而和氏璧最初是在楚国。
有人拿到了和氏璧,献给了三代楚王,前两次都没能成功,被认为是拿着块破石头糊弄人,所以给打断了腿。
终于在第三次,这块石头被人看上了,经过打磨,和氏璧面世,引起了天下的震动。据说是价值连城。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将相和中的蔺相如,曾和和氏璧发生过一些故事。
顺利将和氏璧保留在了自己的手里。
有关于和氏璧,其实在战国时期,很出名,也有很多故事。在此不一一叙述,但你要知道,和氏璧是个很传奇的东西。
只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和氏璧就落在了他的手里。起初可能也没注意到。
但是随着他寻找九州鼎未果,他自己就开始琢磨了,得有个权利象征的东西不是。
所以,最终将目光投射到了和氏璧上,并最终打算采用但是最流行的印章、玉玺的形式给自己整个身份的象征。
他把这件事交给了李斯,然后李斯就开始操办,打造出了千百年来大家津津乐道的传国玉玺,象征皇帝身份。
据说,玉玺上面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采用花鸟篆字,是李斯的亲笔。后世当中还有人专门去泰山寻找当年李斯留下的笔记,将这几个字给画出来。
这东西第一次是秦始皇据说受到了来自于上天的警示。
也就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的时候经过洞庭湖时,洞庭湖突然风浪不止,眼见着龙舟就要被掀翻了,秦始皇感受到了上天的警示,就把传国玉玺扔进了水里,顿时风平浪静,相安无事。
只是,这一次传国玉玺并没有丢,因为八年之后,传国玉玺被渔民打捞了出来,并再次献给了秦始皇。
只是,从那以后,传国玉玺经历了两汉王朝、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之后,在颠沛流离中丢失了。
只是,有人还说,当时秦朝覆灭的时候传国玉玺就已经丢失了。
在三国时期,孙权据说还得到了传国玉玺,可是,到底是不是真的,已经不得而知了。
只是,有人说传国玉玺是被契丹人带走了,从此不见了。
但是,到底什么时候不见的,没有定论。
在后来的时候,如同九州鼎一样,明清皇帝还模仿打造过类似的传国玉玺,但事实是,价值不同了,只不过是统治者和民间人士的自欺欺人罢了。
先写两个,后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