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长篇巨制《大染坊》,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朵璀璨奇葩!观看完此剧之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一个乞丐最后开辟了山东印染行业的传奇故事记忆深刻。都说一部好剧,背后必有一个好编剧,这个说法放在《大染坊》的身上同样适用。全剧剧情连贯紧凑,内容丰富饱满,人物生动真实,绝对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高度升华。
这部电视剧应该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大男主类型的好剧,全剧围绕着男主陈寿亭的传奇一生展开了生动演绎。自古英雄出草莽,我们的男主也是和朱元璋一样的传奇人物,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依靠自身强大的能力,迅速成长为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本剧一开始,男主还是一个在街头乞讨的要饭的,但是电视就是会一波三折,这不,他遇见了好心人家,周家见他可怜,收养了他。男主呢,也不负养育深恩,凭借自己的经商天赋,将周家染坊打造成当地的垄断企业。
作为一部商战片,自然少不了商场血海风云的跌宕起伏,男主到济南和地头蛇白志生斗智斗勇的精彩场面,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男主还十分具有家国情怀,他将印染工厂迁到济南,并动用聪明才智把反面人物的竞争企业弄关门,这也是他的一种高情商的体现。他的智慧才能被另一个印染巨头林家相中。我们为什么喜欢男主这个角色,在他身上能看到真实的大格局,是很大的原因。男主就像生活中你会见到的一个老板,他也会说脏话,行事作风粗犷,但也有硬汉柔情的时刻;他不是圣人,也会记仇,但也有极其善良的一面,这样一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大英雄,自然俘获了荧幕前一票观众的芳心。
我是文子心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染坊》是2002年由侯勇主演的历史年代电视剧,虽然近二十年了,但剧中陈寿亭的形象仍然让观众们难以忘怀,津津乐道。
陈寿亭是一位商业奇才,他虽是叫花子出身,但头脑灵活,聪明能干,由一间小作坊染匠做到了山东印染界的精英,创造了齐鲁之地的商界佳话。
《大染坊》描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产生、发展的艰难道路,展示了一代人强国梦的诞生与毁灭。
男主陈寿亭是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在他的身上折射了商界人生的多面性和复杂性。陈寿亭目不识丁,连签名都用划圈替代。但他却好学善用,面对现实中的各类问题有一套自己的对策和理论。
陈寿亭性格豪爽,有胆有谋,遇到大小商机他都不会错过,那怕是好友同行,也在他的谋略之中。
他知恩图报却偶尔也损人利己,他为人朴实却又善于伪装,他思想开放却又观念保守,他唯利是图却又深明大义。
要饭出身出身的他,深得“三国”之精髓,他与同行孙明祖、訾文海,与日本商人滕井的较量宕荡起伏,惊心动魄,老谋深算,出神入化。
在一笔笔生意中展示的是真正的斗智斗勇。《大染坊》最直观最抓人之处是作品非常生动到位地描写了陈寿亭的精明。
一、在陈寿亭身上有一种中国优秀男性特有的胆识和目标。
陈寿亭来自民间最底层,父母双亡,幼时乞讨,温饱难保。
但他人生目标没有停留在有饭吃有衣穿的平庸人生上。
他学会了印染配方后,主动找东家辞掉刁钻师傅,自己独撑染坊成了周村印染“霸主”;
他以技术为股份去青岛开工厂,和印染前辈孙明祖以及供布商滕井多次交手智斗,硬是在青岛印染界打出一片新天地;
到济南后的陈寿亭更是大手笔一个接一个,由染布到印花,由济南的建新厂到吃并天津开埠,和上海林家公子不动声色的暗箱操作由被动变主动完成了角色上的转换、和訾家父子的交峰从表面上的无奈到挤垮对方让其一败涂地、和腾井的几度交手让其见识了更高层次的商战思路之后灰溜溜地落荒而逃……
在《大染坊》短短的24集,没有闲笔,更无虚设,商战高潮一个紧接一个,可谓扣人心弦。
如果有在商战中愈斗愈勇的胆识和较高层次的人生追求的目标,安于现状,乐于平庸,那个周村的小柒匠永远走不出周村,更无法成为那个时期的民族工业家的领军人物。
二、商战中的高智商得益于陈寿亭的好学不倦和目光高远。一个大字不识,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更无经过“诗书薰陶”的陈六子,能得到商界精英林伯清、苗瀚东的赏识,敢把东家卢家驹当做读报小僮,让留洋学生赵东初佩服的五体投地,把赵东俊、孙明祖尔等印染界的前辈搞得迷三倒四……
这些,靠得是陈寿亭的睿智和才能。
陈寿亭好学肯钻爱琢磨:同样是听说书,别人听的是热闹,他听的却是为人处事的门道。同样是创业,他没有卢家驹甩手掌柜的架口,而是整天泡在厂子里,和工人同吃同干。
他印染的方子和掌握温度的点子都是他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
面对上海林祥荣的傲慢无礼,他摸清情况后高薪挖走技工来了“釜底抽薪”。
为了扳倒訾家父子,他向卢家驹请教,想出经纬不同丝的高招,又安排人以日本商户之名去投标,一招便把訾家扳倒……
陈六子是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主,他抽烟、下棋、散步,聊天,表面上的休闲懒散实则是在酝酿下一步的局。
人只有勤思好学,腹中才有干货;人只有优秀了,人们才能仰视你。
三、陈寿亭的“知恩图报”和“知人善任”。在《大染坊》中,陈寿亭的“知恩图报”几乎感动和倾倒了他身边的所有人:
对饥寒中给过他半块饼一口汤的锁子叔,陈寿亭为其老两口视为爹妈养老送终;
对上门讨饭给过他一个白面馒头的苗瀚东,陈寿亭牢记在心,逢年过节登门拜望视为恩人。
就连他讨过饭的周村邻居,也会给一块银元,几盒点心。
一个心记“滴水之恩”的人,大都怀有善心,当然也能换得人心。
陈寿亭知道体恤工人,因为买的肉少,他会对大师傅呵斥责骂;
为了违规操作,他也会抬手打工人,但他事后会用另一种形式去补偿。
光棍大,朋友架。朋友的捧场和相帮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陈寿亭很懂的“知人善任”:
对卢家驹,陈寿亭在督导中有一种尊重,督导他的花心和寡断,却尊重他的学识和憨厚。对吕登标,陈寿亭不耻他的雁过拔毛,却启用他的看机行事。
白金彪虽是落难之时相帮的异乡人,陈寿亭看中了他的有义有勇赤胆忠心,将他视为心腹委以重任……
四。陈寿亭在商战中的“亦敌亦友”。人在江湖,就是个相互握手和交手的过程。在和孙明祖、赵东俊、林祥云、甚至滕井的交往过程中,陈寿亭都能较好地把握分寸。
今日是对手,明天可能是朋友。这次欠了人情,下次一定会用其他方式补上。
可能连当事人都胡猜乱想,但陈寿亭心里分得一清二楚。
其实在商场上总是亦对手亦朋友,该抢先时寸土不让,该联手时共同前行。比如对孙明祖,引他外出私自独吞滕井的低价布,但染坏布时也会及时帮他挽回损失。
对林祥荣的商战之争不过南京。对赵东俊,曾高价给他卖过布,也给他介绍高回报的生意大单。
唯独对訾家父子,手下决不留情。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能给读者和观众留下足够的启迪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