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中国年味最浓的省,民营艺术表演团体21个。群艺文化馆12个,博物馆14个,群众文化风情浓,太原在历史上曾为九朝古都,在从周朝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古建筑。太原处于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太原文物古迹有晋祠园林,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祭孔文庙,晋阳古城遗址以及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的天龙山石窟等名胜古迹。传统节日有添仓节,文化遗产有锣鼓艺术(太原锣鼓),晋剧,莲花落,风火流星,老陈醋制作技,去晋中感受一下晋中的年味,晋中是山西年味最浓的地方,各大景区如平遥古城榆次老城都是不错的,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这些三农大咖:李子柒、农村四哥、渔人阿烽、乡村小乔你最喜欢谁?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农村四哥吧!李子柒和那个乡村小乔的视频看了一两次完全看不下去了!
我更喜欢他的真实不做作,接地气在他的视频里,原本安静的山间丛林、农村老屋、田土庄稼开始变得兴奋起来,母亲坚韧可爱、父亲沉默实干、女儿活泼可爱的形象被人们青睐,这不是人们喜欢“农村四哥”的所有,他们更在意四哥一家人的相处关系、生活方式。
四哥的拍摄过程没有太过导演成份,也不在意布景和颜值,就是展现家庭合睦的生活状态。这样比较真实,跟我们在老家的感觉一样。王四憨厚。王四在父母面前不霸道,就当自己是个孩子,勾起我们很多的回忆。谁不想回到小时候再跟爸妈撒娇,可实际不允许,王四竟然做到了。羡慕。
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说话憨厚,甚至有些木讷的农村四哥,靠什么能够成为三农短视频领域的佼佼者?又靠什么改变了自己和整个家庭的命运?他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自述自己的经历:大家好,我叫王荣琪,我的家乡是在四川泸州,我家里有两个姐姐,他们很早就出去打工了,我的学习成绩也不好。2000年,初中毕业后,王荣琪在纳溪区城洗车三年,每月可以从老板那里拿到300元。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低,只要安全健康地度过我的一生。三年后,在福建一家服装厂工作的大姐把王荣琪叫去了。她希望他能在那里找到一条新路。在福建呆了四年后,他觉得没有办法留在原来的服装厂,就决定去广东寻找新的机会。广东当时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思想开放程度很高。正是在那里,他的互联网基因被激发、培养、蓄能。
说实话,离开家这么多年,真的挺想家的,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都60多岁了,父母年迈,女儿还小,我长期在外,总觉得没有尽到做父亲和儿子的责任。也该是我陪伴女儿和妻子以及孝敬父母的时候了。
回到农村老家之后,我做了一段时间的货运工,开车给人送货,有一次我开着三轮车出去送货,由于载货过多车子翘头了,差点翻车,心里也有点后怕,觉得这个工作有点危险,要是自己真的出了什么意外,家里可就没人照顾了,因为开车这个工作不会太忙,在闲暇之余我就会会在那个很多聊天群里面冒泡,自我发现群里面有人在讨论做自媒体,我在了解一段时间之后就准备回家自己也想拍摄农村短视频。
一开始也不知道拍什么好,我自己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想来想去就决定从我的父母开始记录他们每天的生活,我就拿着手机跟着他们去店里拍他们干活做饭,我自己学着剪辑加一点音乐,我也很意外,大家喜欢我的视频。
羡慕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每一个的视频题材从制作到剪辑都非常的自然不做作,把农村人的勤劳、团结、淳朴、善良、好客、呈现的玲离尽致,特别喜欢王爸、王妈、幺妈、小英子、嘉诚还有幺幺,王爸王妈热情好客,幺妈贤惠能干,里里外外走哪都是一把好手,小英子虽然远嫁过来,也能入乡随俗,尊老爱幼识大体,人情世故各方面也处理的非常恰当,嘉诚年纪小小就那么听话懂事,都归功于幺妈幺叔,言传身教的好,幺幺也乖巧懂事,相比如今这个变了味的社会,多少家庭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针锋相对,众叛亲离,反目成仇,看完四哥的视频,我真的非常喜欢、也特别羡慕他们一家老少和睦相处的氛围。
这四位同志都是好样的,有两个我看过她的视频,比如,李子柒、乡村小乔,她们每个视频都是传播乡村生活与生产的场景,李子柒拍摄的短视频画面比较美,经过用心去挑选题材,把乡村最淳朴的一个事或一个物拍的活灵活现,更让人一下联想到了乡愁,画面优美,这个美可以说每个人都向往的一个生活场景,还有她做的乡村美食,估计每个都羡慕她的厨艺,不但有厨艺,从每个视频画面中提现除了她对老人的孝顺,每次做完美食都是一块在桌前共同愉快分享食物。
李子柒
乡村小乔,她更多的还是扶贫工作,利用短视频帮助当地老乡卖农产品,把当地的土特产卖的很火,最起码带动当地的村民腰包鼓起来了,国家提出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在脱贫道路上,还是要有像小乔这样的人在乡村发挥大作用,小乔出名,也让当地知名度越来越高,知名度的提高,象征着塑造品牌,所以也为她的扶贫工作打下了有利根基,平时还很关照当地的家庭条件不好的村民,这也是她的善良之处,我更喜欢真实的乡村,关注乡村每一次的变化,愿它变成真正的城市后花园,我想有朝一日也可以为乡村做点贡献。
乡村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