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常德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德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54 更新时间:2024/3/29 19:06:44

非物质化遗产有很多种如常德的花鼓戏、歌舞团、黄梅戏、管乐队等等

常德,古称武陵,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勤劳智慧的先民世居于此,在这里,传统力量更加坚韧持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古老的生命记忆,是活态流变的精神财富。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开展,曾被视为“守旧”、“落后”、“封建”的一些民间文化形态,包括民俗节日、民间技艺、民间文艺等均被重新正名,成为具有正面价值和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目前,常德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个、国省级保护项目20个、市级保护项目39个。在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我们将推出常德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专栏,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1.常德高腔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常德高腔属武陵戏高、昆、弹三大声腔之一,曾名湘剧、常德汉剧。

是在本地原始祭祀歌舞等乡土音乐基础上,先后吸收明代弋阳腔、青阳腔而逐渐发展成熟的地方大戏剧种。

常德高腔流行于西洞庭湖区、武陵山系、辰水、沅水流域并远涉鄂西南及黔东一带。明万历至清乾嘉是它最为兴盛的时期,此后随着弹腔(南北路)的兴起,高、昆腔开始走衰落,大批剧目相继失传,传承关系几近中断。解放后,传统文化重新受到重视,这一古老的地方特色剧种才得以前行。

常德高腔在演唱上使用本地方言,在声腔音乐上,以锣鼓、人声、管弦等多种形式帮腔,具有鲜明的常德特色。其代表剧目有《祭头巾》、《思凡》、《双拜月》等。

2.常德丝弦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沅江、澧水一带的地方曲种。

明末清初,江浙一带的民歌和时调小曲传入常德后,经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不断演变、发展而成。因演唱时用扬琴、琵琶、三弦、胡琴等丝弦乐器伴奏而称之为丝弦,还因用常德方言演唱,故称常德丝弦。

常德丝弦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穿插,既演唱抒情小段,又演唱有人物、有情节的大段子。它的唱词典雅、曲调优美、曲目丰富、结构完整、腔系多样,旋律朗朗上口,是群众性创编、演唱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曲艺音乐形式。

常德丝弦拥有100多个传统曲目,大部分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中优秀传统曲目《宝玉哭灵》、《双下山》、《婆骂鸡》、《昭君出塞》等历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建国后,涌现出《新事多》、《夸货郎》、《风雪探亲人》等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在全国广为传唱。

3.荆河戏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荆河戏是流传于湘、鄂两省交界的荆州、沙市、澧县、张家界等地的地方大剧种,已有400多年历史。

荆河戏作为荆楚一带的地方大戏,以弹腔为主要演唱声腔,同时,兼唱高腔和昆腔。其舞台语言为澧州官话,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唱、做、念、打相结合,内容丰富、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受广大群众喜爱。

4.澧水船工号子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澧水船工号子是流行于澧水流域的一种劳动号子,产生于明朝中叶,是以反映船工们生活和劳作为主题的一中音乐节奏强的传统民间音乐。

澧水船工号子因水流湍急、滩多、水情复杂,大致可分为上水号子、下水号子和负重号子三种,唱腔各具特色,能有力刻划船工行船时那种坚毅、勇敢、勤劳的性格和气质,生动地表现船工们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从事撑篙、摇橹、拉纤时的情景。

5.常德花鼓戏

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常德花鼓戏,是以常德鼎城区为中心,流行于常德市所辖各县城乡的地方小戏,历有灯戏、花鼓戏、楚剧等称谓。由民间歌舞、傩戏并融合外来腔调综合发展而成。

花鼓戏主要唱腔曲调“正宫调”借鉴沅水号子和山歌的某些特色唱法,用假嗓翻高八度唱句尾,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音域和音色突然强烈反差的声腔形态,人称“金线吊葫芦”,乡民用土语形容为“喀喀”(不平和之意)。史载,清道光初年以花鼓戏称呼的常德花鼓戏已有相当规模的专业戏班。

全国解放后,常德花鼓戏得到长足发展,常德市成立了专业剧团。

6.鼓盆歌

2014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

鼓盆歌俗称“丧鼓”,曾名湘北大鼓、澧州大鼓。源于我国古代的“击缶”、“鼓盆”。曾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鄂南及湘西北地区因民间丧事礼俗而幸存至今。

鼓盆歌是荆楚巫傩、祭祀文化的典型代表,艺术内涵丰富。其特色表现为唱词的文学性极强:常用韵11个半,解放前要求一韵到底,后来有所变动;句式结构在清朝前期为五字句,清嘉庆年间,落第秀才苏金福改为七字句;上世纪七十年代引入多字句式,把口传变为文本传,演唱改说唱,坐唱改站唱;演唱语言以“澧州官话”为主,注重地域性和即时性。

7.孟姜女传说

200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

嘉山孟姜女传说是主要流传在湘西北澧水流域一带的民间爱情故事。

据《孟姜山志》载:嘉山原名翠麓山,秦代以后称孟姜山。明嘉靖年间,吏部尚书如圭上书皇帝,嘉奖孟姜女贞烈,遂将孟姜山更名为嘉山。山上现存有贞烈祠、望夫岩、百步磴、相思竹、恨石、镜石等与嘉山孟姜女传说相关的古迹。

以嘉山孟姜女传说为基本素材的歌谣、戏曲、民间故事等文学艺术作品很多,如明清以来文人的孟姜山吊古诗词初步收集的就有上百篇。当代文艺作品有散文《落的嘉山佳境》、戏曲《嘉山孟姜女》、歌曲《孟姜女》、歌舞剧《秦时明月》等。尤其是嘉山孟姜女传说与流传区域原有的民风民俗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在以澧水流域为中心的湘西北一带形成了独特的孟姜女傩文化,游傩、供傩、傩戏等活动在民间一直流传不绝。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正月十五闹元宵,你们家乡有什么不一样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没有啊,一样吃夜宵赏花灯。感谢邀请,我故乡是海上女神妈祖故乡湄洲岛元宵最热闹的是全岛出游场面壮观感谢邀请,《天利宫祖庙请香》话说港楼天利宫,南宋妈祖传至今番锁元帅闹元宵,金鞭一出震八方祖庙踩火撼人心,千古难再出其右令旗宝剑和金鞭,军冠战袍照妖镜大灯清道迎球炉,三声火铳请乩童炉下弟子港楼村,虔诚之心逾

  • 如今,九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丝弦锣的演奏者都是老年人。如何更好地传承下去?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1、制定“丝弦锣非遗”产业化发展规划。对于需要进行市场化开发的“非遗”项目,要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实现产业聚集化发展,谋求“非遗”项目规模经济效应的产生,避免分散、零散、封闭式布局以及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造成的规模不经济。要建设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文化产业基地,选择“非遗”项目聚集能力较强、文化

  • 贾湖骨笛是最古老的乐器,但古人为何要用鹤骨制笛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最古老的乐器,贾湖骨笛,是当之无愧的了。用鹤骨做成的贾湖骨笛距今已有9000多年的历史了。可问题是贾湖先民为何非要用鹤骨制作骨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鲜为人知的奥秘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当地村民在劳作时常会发现各种圆润的石器和一些碎陶片。后来这一现象被博物馆的专家注意到

  • 唐代高适《塞上听吹笛》描写了边关生活,如何体会是边关诗精品?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唐,高达夫的边塞诗是比较悲壮的,他曾几度到边关去是有大丈夫的气质的,真可谓达夫。高适的这首《塞外听笛》之所以略有名气,是因为这首绝句的写作方法有点特别,即是从实景连接到虚景之中。即是从眼前的场景延伸到他的意景中去,这叫比兴两法溶于于一炉,使诗更加生动和凄婉而不失风度,这就是大丈夫的胸怀,虽即生死和思

  • 40年后南海龙舟再“上山”,有着怎样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少华山下的龙潭堡,原先只有十来户人家。村里住着:一家姓刘的父女二人,靠做卖豆腐为生。女儿名珠凤,出落得俏模俊样。有一天珠凤去挑水,钩搭上挂上来一条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来放到井台上,说:“怪可怜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对她点了点头,一转身窜到井里去了。珠凤挑水刚进屋,听见背后有人叫她。转身一看,是个二

  • 偷橘献母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指陆绩。故事出自二十四孝。应该叫做怀桔遗亲《怀桔遗亲》写后汉六岁的陆绩的孝顺故事。陆绩随父在九江见袁术,袁术用桔子款待。陆绩将两个桔子放在怀中,拜谢告辞之时,桔子落地。袁术嘲笑客人为何将桔子带走,陆绩说准备带回给母亲吃,袁术对陆绩“大奇之”。是长恨歌的倒数第三、四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长生殿山盟海誓:

  • 借笛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在现代也不可以随便借笛子!因为不卫生!古代原因是因为笛子是法师跳神驱鬼的法器,所以不可乱借,但皇帝例外,具体您可搜索习小林他是制造与教学竹笛,和尺八的专家老师!他知道更多原因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便运用了《晋书向秀传》中向秀作《思旧赋》、《述异志》中王质入山两个典故。刘禹锡写此诗怀

  • 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直遣麻女古与捎背,可能待命留桑田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唐代诗人李商隐《海上》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石桥东望海连天:嬴政时造石桥,欲穷日出之处。徐福空来不得仙:齐人徐福上书秦始皇,言海中有三神山,于是秦始皇遣徐福领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待众人到了三神山后,欲前行,大风突起,引船而去。直遣麻姑与搔背:有个叫麻姑的人,手

  • 佛陀入灭后所遗四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为阿那律尊者提醒阿难尊者向佛所问的遗教开示:佛灭度后,以何为师。答,以戒为师末世比丘,以何为住。答,以四念处为住。一切经典开头,置何语。答:如是我闻如何对待恶性比丘。答:默摈之大意如此故事如下:讲述了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妃子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杨贵妃天生丽质,能歌善舞;李隆基能文治武功,还能演戏司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真的能把世事看的这么透吗?跳不出三界轮回,真的无法领悟这更深层次的含义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阿弥陀佛,佛是有觉务的人,是看破红尘,清静无为的,三千大千世界中,自是看破世事的。三界轮回不出,自然只能在这轮回之中,就像自己进到了一间屋子,不出来一样,但是只要礼修佛法,持之以衡,到后来自然会自觉的解脱出三界之外了《花衣魔笛手》根据欧洲古老的民间传说改编。传说,在德国普鲁士的哈梅林(Hame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