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元代的赵孟能够跻身于楷书四大家之列?

为什么元代的赵孟能够跻身于楷书四大家之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31 更新时间:2023/12/19 2:53:40

元代书法是在宋代迥然不同的基础上展开的。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了中国。元朝贵族在国内实行的是种族压迫制度,规定各地方行政长官由蒙古或色目人担任,汉人只能担任副职,走上仕途的汉族文人备受岐视,充满恐惧和苦闷。虽元文宗颇好书画,于天历初年置奎章阁,以柯九思为鉴书博士,但只是消遣而已,故书法艺术并不景气。有成就的书法家也极少,只有赵孟、鲜于枢、邓文原、康里、吾丘衍以及吴镇、杨维桢、倪赞等人而已。除赵孟、吴镇等外,多数不能与宋唐诸家相比,更无论魏晋。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惟赵孟一人。

赵孟是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元灭宋之后,其在家闲居,致力学术和艺事。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为笼络南方地主阶层,派人到江南网罗有名望的士大夫,赵孟被荐入选,以赵宋“宗室子”而出仕元朝,颇受非议。而他自己也对元朝统治者的猜忌中,在良心自责的苦闷中生活着。

赵孟五岁开始学书法,仕元后益勤。元杨载说他“专以古人为法。篆则法《石鼓》、《诅楚》;隶则法梁鹄、钟繇;行书则法逸少、献之”(《翰林学士赵公状》)。但他决非仅取上述诸家,于宋高宗、张即之、李北海等无不临习,对宋诸大家也都研讨,且孜孜不倦,仅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就临过数百本,故能博采众美,自成一家。

赵孟书写十分勤奋,对当世影响极大。与他同时的另一书法家鲜于枢说:“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元代书坛较著名的书法家俞和、张雨都是他的学生。天竺(今印度)僧人数万里专程来求其书,朝鲜也收藏有他的书法。他书写速度极快,“下笔神速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仅千字文就写过数百本,所写佛、道经卷亦多,所以,他传世书迹极多,比“平生写过麻笔十万”的米芾似有过。

赵孟篆、隶、楷、行、草皆能,尤以楷、行、草见长。传世小楷《洛神赋》、《张总管墓志铭》、《汲黯传》、《道德径》,大楷《仇锷墓志铭》、《胆巴碑》、《三门记》,行书《千字文》、《玄都坛歌》、《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洛抻》以及《六体千字文》等都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笔画圆润停匀,结体端正秀丽,章法均衡整齐,用笔结体虽有变化,但绝无大起大落之笔与欹斜不正的字形,不论沉着与飘逸,都极其妍美。

对赵孟的书法,后世毁誉不一,明朝文嘉说:

上下一千年,纵横二万里,……无有能与比者。清朝包世臣说:

吴兴书,笔专用平顺,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吴兴书,则如市人入隘巷,鱼贯徐行,而争先竞后之色人人见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哉?其所以盛行数百年者,徙以便生胥吏故耳。明朝傅山更说:

贫道二十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偶得赵子昂《香光诗》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不数过而欲乱真。此无他,即如人学正人君子,只觉觚棱难近,降而与匪人游,而无尔我者然也。行大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作字示儿孙》)。毁誉之别,不啻霄壤,但都有一定的道理。

赵孟书法之妍美确实可称为古今绝伦,故备受众人所爱,其楷书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颜柳欧赵”。他对书法的贡献在于集古今妍美楷书之大成,尤其是结体方面的精工,示人以楷模,引人入门径,初学者可“不数过而乱真”,这又可与集古今雄浑楷法大成的颜真卿相比。但赵书中的意蕴浅薄,千纸一面,与颜真卿楷书随所书内容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情貌迥异,此又无与鲁公相比。书法艺术所重者在于真天自然,在于错综变化中而不失和谐,在于意蕴深厚,并能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这也是赵孟与前代书法大家不能相比的。以人品定书品,因人废书固然偏谬,但也不能不看到书法与人的品性乃至学识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否则书法就失去了其作为艺术的生命之泉。赵孟书法风格是时代以及所处的环境造成的。虽然他高官厚,荣耀五朝,但身为汉人,且是宋宗室子,亦如肉在俎,处于随时可被宰割的地位,故不敢与统治者抗争。他书名盛大,虽厌人求索,“有出缣楮袖者,辄盛气变色,深闭固拒乃已,然名士大夫相知之厚与挟贵而来者,间亦欣然行笔”(元柳贯《柳待制文集》)。脸色依人而变,固可显示内心深处的烦恼苦闷,亦可见真品行。统治者需要他来装点门面,也需要他的书法。赵孟老而致仕还家后,朝廷仍命他在家中抄写,其痛苦亦可想而知。不幸的时代,虽造就了他多方面的才能:工诗文,通佛老,精音乐,善鉴赏,擅书画,长篆刻,使他成为中国艺术史上少见的多才多艺的人物,但恶劣的环境也造成了他特有的华丽妍美的艺木风格:绘画虽山水、竹石、人马、花鸟无所不精,但却有高远的格调;书法虽篆隶楷行草无所不能,但却有深厚的意蕴、感情的流露和生命的跳跃。即使通佛老,但“身为笼中鸟”的现实,不可能也不允许他使释老之学融入血液,忘怀尘世,飘然物外。故作品中既无佛家的静谧,也无道家的超逸。

《元史》本传云,赵孟“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赵孟以其过人的天资、深厚的功力,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赵体”。明清,尤其康乾两位皇帝对其的认可更加大了赵孟的社会影响。

传世楷书作品《老子道德经卷》《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卷》《洛神赋小楷》《湖州妙严寺记》等,其楷书最大特点是少装饰化而有行意,除去盛唐中端庄严谨、提按规范、顿挫有节的颜柳风格,创造了楷中见行、静中寓动的赵氏书风。

赵孟是一位各体兼善的大家,他楷书行书化不只是受到某一人的影响,因为其在学书过程中并不是固守一个人的书风,而是广采博收、冶容百家,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宋高宗、智永、李北海、苏灵芝、褚遂良等。而影响赵孟最深的首推“二王”,赵孟曾云:“(王羲之)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传子献之,超轶特甚。”可见赵孟对“二王”的推崇是深入肺腑的。二王是帖学的主流,赵是其分支,其影响也在二王书风的荫蔽之下。

元虞集云:“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可谓书之兼学力天姿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亦说明“二王”书法对赵楷书行书化的形成起了重大的作用。

赵孟跋苏东坡所书《醉翁亭记》云:“夫有志于法书者,心力已竭而不能进,见古名书而长一倍。余见此,岂止一倍而已。”董其昌在其题跋中曾记曰:“余尝见赵吴兴作米书一册,在吏部司务蒋行义家,颇得襄阳法,今海内能为襄阳书者绝少。”可见赵孟对米芾的书作也有临习,这也可从其在大德元年所书的《行书二赞二诗卷》中看出。

赵孟在高度崇古的理念下,对宋“尚意”书风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理解,近而影响了其楷书行书化的形成。

胡汲仲谓赵氏书法:“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赵孟作为元代书坛托古改制、借古开今的领袖,其价值和意义不容小视,他的书体彪炳史册,被树为书家楷范,其书法理论和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元、明、清以及当今书坛。

赵孟对王羲之的“古”与“新”有独到见解,故在《兰亭十三跋》中曰:“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赵孟看到了王羲之书风里的“古”与“新”,领会了王羲之求新求变的超越思想和创新意义,从而发了自身的创作思想,最终自立了“赵体”。

也因为其书的自然平正符合儒家的中庸态度,更具有雅俗共赏之美。虽然笔者不甚喜爱,甚至讨厌,以为其书并无风骨意趣,唯锦绣皮囊耳。

赵文敏公曾濡墨临颜、柳、徐、李诸帖,即成,命取真迹一一覆校,不惟转折向北,不无绝似,而精彩发越,有或过之,问何以能然,曰:亦熟之而已。

其幼年喜临智永千文,此格下二王远矣,是其一生所累,虽精通众家,终未能脱,不能化故。

其得海岳《壮怀赋》一卷,中缺数行,因取刻本摹拓,以补其缺,凡易五七纸,终不如意,乃叹曰:今不逮古人多矣。遂以刻本完之。

公性情平和,中庸不特,虽似却无米家态度,难于意态翔动,风姿超拔。然于艺事实谓全通之才,诗书画印,四艺呈素。

画开元风,而成陈迹。书兴两朝,馆阁之本。印启浙皖,风雅独居。可为东坡之因就子昂之果,国之艺事,由此备矣。

鄙陋之见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关于华罗庚的故事50字以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回答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

  • 赵孟手札临得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写得还不错,祝贺!赵孟行书代表性的有三种风格,一是中年时期“二王”一脉书风的《前后赤壁赋》,尽得魏晋风流遗韵;二是67岁时作《相州昼锦堂记》卷,多用方笔,力可扛鼎,气宇轩昂;而赵孟的手札作品,与上述两类略有不同,属于第三种,自然随意风格。赵孟《行书十札卷》信手拈来,自然随意,其中楷、行、草相间,温润

  • 赵孟,算是超过了二王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一生在二王书法中讨生活的人,怎么能超过二王?可以说,是二王成就了赵孟。谢谢赵孟算是超过了二王吗?从历代对赵孟的书法评论中,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认为赵孟超过了二王。我们就事论事,不去理会前人的评价,单纯的从书法角度来看赵孟是否超过了二王。赵孟书法,受赵家皇族的影响,有宋高宗赵构的遗风,圆润上不如赵构,而

  • 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他的字为什么被骂“妍媚纤柔”?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赵孟书道德经赵孟画像骂赵孟的字“妍媚纤柔”的人,往往是狭隘民族主义者。根源是赵孟的身份比较特殊。因为在这些人看来,赵孟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他血液里流淌着皇室的贵族血统,最后却没有“心念前朝”,而出任了元朝的大官,为异族的皇帝效命称臣,这就是“没骨气”的表现。事实上,南宋灭亡之

  • 大唐书魂颜真卿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大唐书魂颜真卿》是由张敏执导的作品,唐国强参加演出。《大唐书魂颜真卿》是我国首部真实再现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颜真卿一生光辉事迹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本剧通篇饱含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洋溢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颜真卿“拙于生事”,却明于大事。任平原太守时,他发现安禄山有

  • 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出自几代书法家之口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出自唐代颜真卿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译文及注释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

  • 颜真卿的故事边个有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不知道你想要什么故事,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直接上百度。GOOGLE等等直接输入“颜真卿的故事”要多少有多少!下次不要这么偷懒了!呵呵!不过这句话好像也是在说我自己哦!呵呵!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

  • 练习书法可不可以用铅笔?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你的提问。练习书法铅笔也很好,尤其是B型铅笔,2B以上的型号都很好用。铅芯越软的铅笔越好。为什么?因为铅笔跟其他硬笔不太一样。铅笔属于硬笔书法,但是,一般的硬笔的笔头不能有粗细变化,但是铅笔会有一些变化。这是铅芯的质地消耗引起的变化。所以,铅笔写起来非常舒服,还能写出笔锋的变化,这些都是其它硬笔

  • 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有王羲之染黑池塘的故事。在给朋友的一封信里,王羲之写道张芝就着池塘的水练书法,连池水都变黑了,如果人们也下这么深的工夫去练习,未必会赶不上张芝。从此,王羲之每天挥笔疾书,写完字后就到家门口的水池去涮笔。久而久之,池水都染黑了,人们把这个水池称作“墨池”。根据记载,王羲之居住过的绍

  • 王羲之和彦真卿对中国书法史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和颜真卿两位书法泰斗,对后世书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先说王羲之,王羲之的书法雄秀内敛,俊美矫健,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看了就知道,怎么夸奖都不为过,在王之后的书法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在王的书法里面看到的是魏晋的风骨,文人的优雅。颜真卿的书法代表另一种美,如果说王的书法是秀美遒劲的话,那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