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浙江拥有最刺激的非遗表演的最美古村落在什么地方?

浙江拥有最刺激的非遗表演的最美古村落在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373 更新时间:2024/2/25 13:22:48

“千里莺蹄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是诗人杜牧笔下的江南之景,而此次南浔之旅,我竟无意间邂逅了诗中的惬意江南。

在感受完石淙花海的浪漫后,我们移步来到了荃步景区,也称荃步村,初闻其名,便觉得眼前一亮,这个有些古怪的名字,瞬间激起了我的兴趣,经过村里老人的介绍,才得知荃步村原名叫做千步村,因唐咸通十二年建千步院而得名,据说这里被当地人称为最漂亮的村庄,实际究竟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看看。

荃步村的水域面积很广,因此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整个村子主要以报恩寺和报恩文化为主体,徘徊其中,看着不计其数的“报恩”字眼,竟有种投桃报李的味道。

我们首先参观了报恩寺,一块精致的牌匾映入眼帘,牌匾四周雕刻着精美的图腾,使整个寺庙的格调瞬间提升了不少。据说这里曾是朱元璋避难之处,为了报恩,朱元璋将该寺庙大规模重建,并取名为报恩寺。寺内设有财神殿、大雄宝殿等殿堂,殿堂主要以朱红色为基调,墙壁上刻有蓝色的花纹,中间的金色牌匾十分夺目,有种喧宾夺主之意。

漫步在报恩寺中,仿佛看到了朱元璋当年在此避难的情景,为整个寺庙披上了一丝神秘色彩。

荃步村内最不缺的便是杨柳依依,无论是湖边还是栈桥旁,总能看到杨柳的身影,沿着木栈桥缓缓前行,感受水波粼粼,竟产生一种壮阔之美。

这里的船拳表演成了村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表演者在高帆船上大展身手,各种动作行云流水,但作为一名旁观者,在惊叹的同时,也不免感到心惊胆战。

漫游荃步村,相约黄昏后,一不小心就到了饭点,热情的荃步村民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全羊宴,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羊肉应接不暇,喝着黄酒,吃着羊肉,在大饱口福的同时还能欣赏乡野之景,实在让人意犹未尽。

有人说“吴文化就是无文化”,能否谈谈你对吴文化的看法?

吴文化是江南文化的核心与杰出代表,是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别称,也是对吴文化的美誉,交相辉映的江南与吴文化,相得益彰!

传承于中原、发祥于江南的吴文化,有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质:

其一、兼容、并蓄、融合的多元文化体。吴文化源于正统的中原文化,秉承“厚德载物”之精髓,独创“三让至德”之精华,兼容闵越特长,并蓄齐鲁特色,融合海外良俗,成就吴地之文明。

其二、灵动、隽永、睿智的江南文化。江南之地自古以来便重视教化、尊重人才,蔚为壮观蔚然成风。吴地人们世代相袭的聪明才智,非但赋予锦绣江南特有的柔和、秀美,而且熔铸出由这些精致文化所体现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认同。

其三、务实、求真、致用的吴越文化。吴越之地商品经济率先起步,市民阶层形成较早,实业传统、工商精神、务实个性和平民风格等,都是吴文化的精神内核;弘扬崇真向善、淳朴平实、诚信守份的精神,是吴文化的思想坚守。

其四、探索、创新、超越的吴文化。吴文化与众不同的特质,集中体现在不断探索、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和努力超越的拓展创造精神;在继承中突破,在融合中升华,在吸收中创新,是吴文化不竭地发展动力。

革故鼎新、独具魅力的吴文化,有其与众不同的“十大”突出表现:

1、语言文化:吴语侬软,以苏州话、上海话、宁波话最为典型。

2、民谣文化: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吴歌。

3、传说文化:以梁祝传说和白蛇传说,蜚声海内外。

4、戏曲文化:世界文化遗产、有“百戏之祖”之称的昆曲,和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交相辉映。

5、园林文化: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世界的苏州园林独占鳌头。

6、幕僚文化:清代官场有谚语云:“无绍不成衙。”说的是清代衙门中多绍兴籍的幕友和书吏。独步天下的绍兴师爷,彰显吴文化的神奇魅力。

7、藏书文化:宁波天一阁,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8、古镇文化:乌镇的小桥流水,西塘的烟雨长廊,周庄的方圆双桥,南浔的古色古香,无不诉说着一段奇异的历史故事。

9、景观文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杭州西湖,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

10、茶酒文化:女儿红原产自浙江绍兴,属于黄酒,黄酒是中国汉族的酿酒历史最长的一种酒,同时也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龙井茶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茶之一,其独特的色香味品质风格享誉海内外。

发展中的吴文化,走向新的辉煌!现代的吴文化,立足长三角,辐射大中华,放眼全世界。任何一个有人的地方,就有吴文化的足迹和成就。

吴文化就是无文化,这是对吴文化的否定,为什么他们这么说呢,到底有什么思想根源?吴文化有吗?当然有了。那么什么算是吴文化,起源于何时,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过程,我们在这方面有什么古文化遗存呢?我从这几个方面来说一说对吴文化的理解。

首先说什么算是吴文化?从总的来说,是指以今天的苏南、浙北一带为代表的文化,也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从过程来看,是指以荆吴和先吴以及最重要的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历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从地域来说,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浙北的环太湖流域,苏南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

李学勤说,所谓吴地,也就是宁沪杭太湖流域一带。位于长江下游要冲。在漫长的在历史上从来是形胜之地。

从以上来看,有吴地,有历史,就有吴文化,怎么能说无文化呢?

下面我们就说起源于何时,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吴地的历史,或者可以看作是文化发展的过程。从大约公元前5000年开始,太湖流域一带就有史前文化,马家滨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与此同时还有西北方的宁镇地区,有所谓的北阴阳营文化;西方的皖南地区,有薛家港文化;在南方有宁绍平原,有河姆渡文化,这些方化纷繁多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作为主要生产工具的石器,普遍有穿孔石斧、有段石锛,而且这些造型相仿,演变顺序一致。再就是陶器,都以鼎豆壶为主。都以璜为主要装饰品。而到了崧泽文化期,共性的东西就更多了。而到了良渚文化期,就基本趋于一致了。

下面我们就从良渚文化说起,这是当前非常热门的领域。那个时代的陶器,都用先进的快轮制造。有美观的刻划和镂空的纹饰。石器磨制精良,有耜犁耨镰等农具,还有竹编器,还有丝麻制品,包括最早的丝绸。还有大墓,墓里有玉器,有殉人。说到玉器,良渚文化的地区,有吴县上海余杭都有玉出土。这些玉是经过极细心的打磨抛光,呈现玻璃样的光泽。纹饰中还有饕餮纹。

在这里我们要说下饕餮纹,也就是兽面,它与商周的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有不少的相似性。这很可能是良渚文化兴起,然后传播到中原去的。而这种特异的花纹是中国文明独有的。这就是良渚文化对中原的影响。

还有一种就是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刻划符号,形体复杂,在个别的陶器上也有成串的符号,据研究这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而且很多的符号和大汶口相同,那么,良渚文化是不是也对中国的文字贡献重大。

这就是良渚文化,前3300到前2200年,显然是非常先进的。与后来的吴国文化相差一千多年。接下来的是上海马桥遗址中期为代表的马桥文化。马桥文化是青铜文化。它除了继承良渚文化外,还吸收了附近其他地区的文化,这种文化一直到了商代晚期。这个时期吴太伯仲雍来到了太湖流域。下图为马桥文化的灰陶云雷纹鸭形壶。

当然这个时期的吴地文化,也就是马桥文化,比夏商文化,显然是逊色了一些,但是还是有潜力的。

吴国是商代晚期周太王之了太伯仲雍所建。这个在《史记》中是有记载的。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方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为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清楚了呢,也就是吴国的开国国君,那是周文王的伯伯,周武王的亲叔伯爷爷。所以司马迁说,我读了春秋才知道,原来中国与荆蛮那是兄弟之国呀。真有这事吗?我以为是没有错的。大家知道吗,后来,春秋末吴王与晋公在黄池之会时,吴王还说过,“于周室我为长”的话呢。

这也算是镇国之宝吧。上面有铭文二十行,文字118字,现在在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是吴国早期的文物,它告诉我们,吴国从建立起来就是周人和当地的土著相结合的。荆蛮和楚蛮是一样的,这说明是对南方人民一种泛称,或者说他们之间有交流与整合,或者说吴国的文化也具有不同的文化来源的特性。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周代的其他的诸侯国,统治者是周人,而人民是土著如晋国、燕国等,但是吴国的统治者一开始就文身断发,采取了土著的习俗,这就是为什么吴人一直被称为蛮夷的原因。

吴国的习俗还有墓葬的特性,他们是土坑竖穴墓,但更多的是没有墓穴和土墩墓。这就是文化上的特征。有人就说,这就是吴文化的特征,其直接来源就是兼有湖熟文化和马桥文化,同时中原文化也是促进吴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吴国文化是复合的。

说到吴国的文化,除了墓葬习俗以处,还有青铜器。既有中原的特征,也有本地的特色。比如说花纹,细密纤丽。再比如一些礼器,尊、卣等酒器,在西周中期之后中原就没有了。而在吴国,继续保留发展。说到青铜器,还有剑。在长剑的发展上,吴国居于领先地位。再有就是军事思想,近年来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发现了《竹简(阖闾)》,记述了伍子胥的思想,这其实也反映了吴国文化的特征。

吴国后来被越国打败。楚威王又败越,吴国又居为楚国的地区。后来,楚国都城被秦占领,楚重心东移,吴地更加重要。吴文化并没有随着吴国的灭亡而消亡。

《昭明文选》有一篇叫《吴都赋》,就描写了吴地的富庶与文化的繁荣。从秦汉到近代,吴地的文化有复杂的变迁,丰富的内涵,如果上溯,那就得到周代的吴国文化。正如左思所说

“子独未闻大吴之巨丽乎?且有吴之开国也,造自太伯,宣于延陵……”说到吴地的文化,我们也会提到这里的物产,物质财富。战国时期,春申君进行了经营。到了汉初,汉高祖封濞为吴王,

“吴有豫章郡铜山,即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司马迁在《史记》中说

夫吴自阖闾、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

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

而到了隋唐时期,竟形成了朝廷财赋依赖的局面。有人说,苏湖熟,天下足。再说思想和文化,

名人辈出。孙武那是军事战略思想家武圣人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顾炎武是苏州昆山人,都是爱国者,思想家,还有冶金专家干将,建筑规划设计大师蒯祥。当然更有画家、如吴门画派,主要代表人物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张宏等名家,都是吴郡(今苏州)人。明清时期的姑苏城,那是一世的繁华。近代的人才如章太炎、柳亚子、叶圣陶、费孝通等。这不都是灿烂的吴文化吗?

为什么说吴文化,是无文化呢?尽管宁沪杭太湖一带,俱是形胜之地。但是,古代素有中原中心论的观念。我们看虞夏商周各王朝,都是在中原。都邑也不出黄河中下游。这样四周的民族或归属于中原,或者与中原为敌,而王朝的立场来看,常被认为是低贱的,同中原有夷夏之别,被斥为蛮夷戎狄。而这种夷夏之辨,

又有儒家经典的武装,于是更深入人心,根深蒂固。而抗战之前,在我国是有这种讨论的,而且由于传统的中原中心论,江南无文化论也就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了。当然这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考古的条件所限,而等到考古出了成果,江南无文化也就不攻自破,站不住脚了。

题目所给的观点,猛一看起来近乎荒诞,但是,在一个阶段却是大行其道的。为什么呢,一个是思想的束缚,一个是时代及技术等物质条件的局限,这固然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做为今人,又怎样避免再犯这样的错误呢?我想就要一方面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要依赖技术的进步,而另一方面要论从史出,结合考古,注意运用二重证据法,才会得到更客观的接近史实的结论。谢谢大家!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中影华腾说哪吒剧本抄袭《五维记忆》,是抄袭实锤还是碰瓷?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1近期,《五维记忆》创意秀版权方中影华腾在官方微博表示:“主创团队想和饺子导演对对剧本。”并在微博发出抄袭对比图,一个是当红动漫,一个是在国内外公演三年的创意秀,脚本相似度令人惊叹,从对比图来看,场景、海报都十分相同2哪吒爆出形象设计手稿,就在大家深扒过程谁是谁非的中。一位网友称五维记忆盗用自己作品

  • 佛山为什么叫禅城?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早在唐宋年间,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至北宋时期,已发展成为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中国的“四大名镇”。晋代,禅城称“季华乡”。唐贞观二年(628年),季华乡称“佛山”,意为“佛家之山”,简称“禅”。佛山禅城,

  • 佛山老街名字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金鱼街、筷子路、京果街、西瓜路……比起其他城市以方位或城市命名街道,佛山的老街名字可以说清爽直接、别树一帜了。然而如今,随着旧城改造,各种路段的重新命名,原本的许多老街名字也只能“查找不到”了。1.隔塘大街:位于如今岭南天地与祖庙之间的一带。这条街想当年的命名可以说十分直接了,是为了纪念一位从事纺织

  • 有关薛宝钗的10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1薛宝钗胎气中带来一股热毒,须得吃冷香丸压制才可2薛宝钗项上的金锁,也嵌着八个字“莫须莫忘仙寿恒昌”与宝玉的玉上的字是一对3但是宝钗这金锁和字却是为了印证“金玉良缘”并编造说是和尚说须得与带玉的配对为了嫁给宝玉才如此做的4薛宝钗带着元春给的红麝串让宝玉看的迷住了5薛宝钗在自己和史湘云发起的诗社后对螃

  • 谁有莆田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民间音乐类有惠洋十音、鼓吹乐、文枕琴等6项;民间舞蹈类有南门棕桥舞、九莲灯、黄石沟边九鲤舞等3项;传统戏剧类有莆仙戏等1项;曲艺类有俚歌梆鼓1项;民间工艺类有文峰宫妈祖供品、白塘俞氏纸扎等4项;民俗类有妈祖回娘家祭事习俗、延宁宫妈祖蔗塔、瑞云祖庙戏神庙会等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

  •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宋时,崇阳有一县令名叫张乖崖,为人正直,洁身自好,且办事认真,一丝不苟,颇有政绩,深受全县人民爱戴。“水滴石穿”这个成语原出自崇阳,就是他在崇阳当县令时所发生的故事。一天,张偶尔抓住了管钱库的小吏偷了一文钱,连忙追问。管钱库的小吏见县令不可休止的追查到底,竟满不在乎地回答说:“老爷啊,你也太认真了,

  • 儿女因果报应真实故事 没有儿女是什么因果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命里无子,而且这一生为人和善处事公道,这种现象比较多,大家就会觉得很不可思议,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没孩子,佛学的角度是这样解释的,人今生的一切结果大部分是与过去生中累世的夙业有关,前世中的因果,没有轮到结果或报应,今生显现结果。就是这个道理,俗话说年少因果老来报,老来因果来世报,不是不报是时候

  • 求佛山祖庙传说的来龙去脉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其实我觉得楼主说的应该就是祖庙著名的“tang人石”。前两天的佛山日报曾经解释过,电视台的“佛山故事”也介绍过。大概是这样的:北帝庙里有一块著名的石头,叫“剐人石”。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小孩天生口吃,家里很穷,他的妈妈只能给地主干活。有一次,地主丢了一只鹅,他以为是那个小孩偷的,就找到他对他说:“你今

  •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整个典故的地点在哪里 30分钟内完事有赏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春秋时期,楚庄王在登基后三年以来,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朝廷百官都为楚国的前途担忧。楚庄王不理政务,每天不是出宫打猎游玩,就是在后宫里和妃子们喝酒取乐,并且不允许任何人劝谏,他通令全国:“有敢于劝谏的人,就处以死罪!”楚国主管军政的官职是右司马。当时,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

  • 我是非遗产传人 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住在一个很破的窝里,后来生下两只小老鼠,生活更苦了,有一天老鼠爸爸找到一些米,把它放到一个角落里,想存着为一家挺过这个难熬的时期,有一天最小的那只老鼠太饿了,在角落里突然找到了这些米,就偷偷吃了几个之后回到自己的地方睡觉了,之后又陆续偷偷吃了几次,这些都被鼠爸爸看在眼里,过了几天鼠爸爸到角落里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