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商朝人是否认为自己是华夏族、炎黄子孙?

商朝人是否认为自己是华夏族、炎黄子孙?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49 更新时间:2023/12/18 4:39:30

谢邀,首先给答案,商朝人不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也不认为自己是华夏。至于商朝人是否认为周人是,也没有证据反映。最早提出夏的是周初。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谈谈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0、夏是否存在不得而知,但周人的确是以夏人自居,并真正贴上“华夏”的文化标签。

1、商朝没有“夏”的概念。根据甲骨文看,商自称为“大邑”“天邑”,称外国为“方”,尚无华夏观念;商人卜辞祭祀的先祖是高祖,和炎黄也没有关系。周以前还是血缘较单一的部族林立阶段。

2、西周初年周人自称“夏”。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夏”在以下两处:

《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

《尚书立政》:“帝钦罚之,乃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万姓。”

这两处自称“我夏”的分别是周公对康叔和成王,他们是周初的周人贵族,此时的夏只是周人的自称,和商是对立的概念。故此处的夏明显是不包括商人的。

3、周人之所以提出“夏”的概念,是因为周族血缘分封的缘故。用“华夏”作为共同的称呼,将周部族或亲戚部族联系起来,亲戚未必是周族,但也是周王朝的臣服者和周文化的接受者。举个例子,康叔是周公的弟弟,本来都是周人;康叔封到卫国后,虽然和周分家了,但是也是“诸夏”之一。比如《周颂时迈》说:“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这是周公赞颂周王巡幸东方,可见这个“时夏”是周分封的诸侯。这个时候的华夏主要还是一个点(周)。

4、周初分封的诸侯,和商人后裔是杂居的。所以周朝分封最大的意义,就是打破了商及之前的血缘聚居,氏族部落开始进入地缘聚居。比如鲁国有殷民六族、卫国有殷民七族,晋国有怀姓九宗。商代的时候征服敌国往往点到即止,而周代开始了分封的新模式。这些亲族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日渐融合,另外一些古国(如宋)也接受了周的政治模式(如同姓不婚)。所以华夏的范围也从一点(周)扩大到多点(周+诸侯)。同时也告诉我们,华夏已不是单一血缘概念,而是个变动文化概念。

5、商和西周,在青铜器往往看到族徽的标志,到春秋就绝迹了;同时,商和西周赐族的情况,在春秋也很难见到了,这是地缘国家进一步形成的标志。然而,不管在中原地区,或是外围地区,均存在和周王朝对抗的势力,如伊洛戎、赤狄和楚、吴、越。这些国家虽然或多或少受周文化影响,如楚也曾以华夏自居,但因为没接受周王朝的统治,而被视为蛮夷。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所谓的“华夏”国家,也往往因为失礼被斥为夷,不管是姬姓的晋还是姒姓的杞都有类似经历。

6、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各诸侯势力增强,华夏国家之内的戎狄部落或被剿灭、或被融合,各大诸侯在地域上已经连成一片,语言文字、经济生产都广泛联系。更重要的一点是,诸侯国有了谱写共同历史的美好愿望。炎帝黄帝什么时候出现的?其实是战国人根据阴阳五行的想象。在《诗经》中,商祖契、周祖弃都处在知母不知父的时代,没有所谓父系出自炎黄的说法。最早认黄帝为祖的是齐威王所铸齐侯因齐镦。这个时候“华夏”也即“中国”从点扩大到面,戎狄也被称“四夷”了。

7、秦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进行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迁齐、楚大族于关中等政策,进一步实现了华夏融合。但秦也转瞬即逝,之后汉朝建立屹立四百年,所以“华夏”也被称“汉”,这就是汉族的由来。但我们一定要知道,早在春秋战国之际,华夏就不是狭隘的血缘概念,而是有着共同文化的民族共同体。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中国最早的祭祀始于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祭祀最早应该是石器时代当时人们还不懂得祭鬼神,只是为了繁衍后代而进行的生殖崇拜和避免天灾而进行的太阳崇拜的活动,到了商朝人们逐步认为鬼神是一种神奇和强大的力量,才开始祭鬼神和祖先的活动,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食器:鼎,簋,,鬲,俎,豆,礼器,

  • 商文化墓葬等级制度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的墓葬制度中存在着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级的陵墓有着十分宏大的规模。河南省安阳的商王陵墓,有“亚字形墓”和“中字形墓”。除了王陵以外,其他贵族的墓也有中字形的,但规模略逊。在贵族的墓中,还有一种“甲字形墓”。商代绝大多数的墓,都是没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式土坑。形状虽然类同,但规模则有很大差

  • 为何殷商时全民信神,到了周朝以后就变成全民祭拜祖先了?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祭祀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水平不够发达。人们对于神秘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就崇拜自然的力量,渴望获得自然的庇佑。商朝的祭祀制度是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在最初也确实起到了增强族群凝聚力、增加士兵战斗士气、促进商部族发展的作用。但到了商朝的中后期,祭祀已经成为了国家政治活动最重要的

  • 商朝王族是Q、周朝是N,为何被一大群O系人追认成祖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这个问题的前提有问题,那就是目前只是对个别个体做了基因检测,只是得出了商王族可能是Q,周王族可能是N的推论,并不是最后的定论。如果假设上述结论是正确的,那么也表明在中国文明起源阶段,古中国人主要以文化而不是血统来区分不同的人群,例如在周灭商后,不但分封了大量同姓的诸侯,也分封了大量异姓诸侯,这些诸侯

  • 中国的祭祖文化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慎终追远是深深根植于我们每一个国人心中的情怀。正是在这种情怀的驱动下,无论何地,无论何人,上至每年黄帝祭典大礼,下至普通国人祭祀祖先,对祭祖都极为重视。就拿我家乡来说吧,每逢有重大节日,如中秋、春节等节日,必摆供焚香以慰先人,其中,最为隆重的当属春节祭祖。每到农历新年来临前,各家都会在在腊月二十七、

  • 清明祭祖扫墓这件事是始于何时?是孔子儒家学说首先提倡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耕生产的最佳季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为何成为祭祖扫墓的一种特殊节日,这是来源于2500多年前一段悲壮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太子申生遭受陷害,被迫自杀,他的弟弟重耳也只好流亡出走。流亡期间,饥寒交迫。有一次重耳饿晕过去,他的随从大臣介子推割下自

  • 哪个朝代的刑罚最残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封建社会下,有很多骇人听闻的刑罚,比如浸猪笼,挖膝盖,腰斩什么的都是让人想想就恐怖的事情。但是还有一种刑罚,是历史上最为残酷的刑罚,这就是人彘。这种极为残酷的刑罚是吕后发明的,年轻时候的吕皇后是个勤俭持家,孝顺公婆的好女人。一切变化就要从刘邦成为皇帝后说起了。汉高祖刘邦登基后,吕皇后日渐衰老,而戚夫

  • 商朝有哪些奇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是一个奴隶社会的国家大约(公元前1675前1029),对奴隶的镇压更是用尽了千奇百怪之刑罚,如菜盆(大池子里放若干蛇),刨烙等等酷刑。提到商朝,我们自然想起最后一个大王商纣王,一个奇葩的昏君,他荒淫无度,残暴昏庸,听信谗言,把自己的亲叔叔挖肝处死,有了奇葩的君王,所以才有了奇葩的国度,奇葩的臣子

  • 关于商王祭祀活动的记载,可能使用哪种文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C.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 惨绝人寰的活人殉葬,古代为何会有如此残忍的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活人殉葬制度的出现无非就是世人彰显自己生前的权力以及古代人的迷信影响。中国的殉葬制度至少在六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种惨无人道的制度极度显示了人跟人之间的不平等。活人在权力者生前为奴,在其死后也无法恢复自己的人身自由,而这种活人殉葬在秦始皇死后更是达到了巅峰。汉朝时期有废除过几次,但到了明朝朱元璋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