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春风似铰剪上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咏柳
碧玉1妆2成一树3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4。
不知细叶谁裁5出,
仲春春风似6铰剪。
正文: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璜,装扮。
3.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目词在应用中其实不肯定示意切实的数目。下一句的“万”,就是示意不少的意义。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同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好像,如同。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葱绿的新叶,柔柔的柳枝垂上去,就像万条微微飞舞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进去的呢?原来是那仲春里暖和的春风,它就像一把乖巧的铰剪。
鉴赏: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名通过梳妆装扮的亭亭玉立的佳丽。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义: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无关,“碧”和下句的“绿”是相互生发、互为增补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老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陈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此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另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颇有名,起初构成“小家碧玉”这个针言。“碧玉妆成一树高”就天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现代纯朴漂亮的贫家奼女联络起来,并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感人,充溢芳华生机。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渐渐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事产丝大国,丝绸为自然纤维的皇后,向以肃静严厉、华贵、超脱著称,那末,这棵柳树的风味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持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进去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誉鬼斧神工能够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初一答,是仲春的春风密斯用她那乖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连系起来,用拟人手段描写春天的美妙和大天然的工细,新鲜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抽象地体现进去了,衬托有限的美感。
总的来讲,这首诗的构造步人后尘,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初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言语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