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有因为疫情造成严重后果的吗?

历史上有因为疫情造成严重后果的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03 更新时间:2024/1/23 10:47:37

当然有,远的不说,就说约一百年前发生的“西班牙大流感”,这场席卷全球的大瘟疫,共分为三波疫情,持续近两年时间,造成全球约2500万-1亿人死亡(当时全球人口共约17亿),全球GDP下降17%,同时还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更重要的是,“西班牙大流感”造成全球经济持续多年的大萧条,引发了1930年代的西方世界经济危机,并间接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

历史往往存在惊人的巧合,如果仔细梳理下“西班牙大流感”发生的大致过程,你会发现跟本次新冠疫情的很多相似之处。

1.1917年,发生在欧洲大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为抢夺胜利果实,美国在全国征召近三十万大军,在国内各地集训,准备开赴欧洲参战。1918年3月,第一例流感确诊病例发生在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但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被当成普通流感,没有引起重视。随后流感在当地军营和城市中蔓延,当年4月份,有据可查的流感病例约有数百例,共造成3人死亡;

2.1918年5月,三十万美军开赴欧洲参战,很快,第一波流感疫情在世界各地开始蔓延,包括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相续出现流感,但疫情并不严重,造成的死亡不多,同样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3.1918年8月,第二波流感来袭,源头有多个说法,比较受认可的是说法是病毒来自一艘从非洲开往欧洲的英国船只,同年9月份流感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欧美成为重灾区,数月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数千万人死亡;

第二波流感和第一波完全不同,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发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肺炎。因年代久远,相关记录缺失,已无法确认有多少人是死于肺炎等并发症;

4.第二波流感过去后大约一年,世界刚刚从疫情中初步恢复元气,第三波流感又从1919年冬季开始在全球多个国家同时出现,自1920年春季起,便逐渐神秘地消失。第三波疫情的持续时间不长,相对来说造成的伤亡不大;

5.西班牙大流感得名的由来并不是因为此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大约8百万人感染了此病,甚至连西班牙国也被感染,是当时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当时很多一战交战国如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也都爆发了疫情,只是因为战时新闻管制的原因并末公布,西班牙作为中立国如实公布了疫情及伤亡数字,结果不幸躺枪,光荣被冠名,虽经多次抗议也无济于事,从此一直没有摘掉“西班牙大流感”的帽子。

6.在经济层面,1918年大流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深远和直接的影响。

流感疫情导致欧美国家劳动力大量减少,大幅降低了经济产出,而疫情带来的大规模恐慌和社会动荡还造成消费大量收缩和储蓄增加,进而使全球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7.经济持续衰退,形势不断恶化的直接结果就是10年后,1929年-1933年,西方世界发生了第二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引发欧美各国股市大崩盘和持续数年的经济大萧条,造成全球经济倒退接近二十年;

8.最终,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粮食危机迫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强化贸易壁垒,而以德意日为代表的轴心国更是直接走上法西斯集权道路,通过大规模的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更加深重的灾难。

结语

历史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我们当前面临的世界也和100年前有本质的不同。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经济衰退的迹象已经在很多地方出现,但就此说本次疫情将引发持续多年的全球经济大萧条甚至导致经济崩溃还为时尚早,那毕竟是比较极端的情况,谁也不希望它出现。

但我们应该知道,全球性的疫情将可能导致多么严重的后果,带来多么惨重的灾难。

单纯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应该尽一切努力早日结束疫情,让生活尽快恢复务国。

希望各国特别是美国可以抛开分歧争端,同心努力抗疫,一起守望相助,静待春暖花开。

局势不容乐观,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期待最好的结果。

人类加油,战疫必胜!

人类历史,就是一个征服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这当中,大规模爆发流行的疾病是令人极度惊惧的灾难之一。然而,恐慌的迷雾并没有遮盖科学的光芒。从19世纪开始,人类战胜各种传染病的进程一直在提速,科学上的每一次发现,都是人类迈自由的一步。当灾难来临时,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站在一起;当我们遭遇灾难时,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紧紧凝聚;当我们面对灾难时,总有一种声音震耳欲聋:战胜它!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它。

黑死病是历史上最为神秘的疾病。从1348年到1352年,它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这条毁灭之路断送了欧洲1/3的人口,总计约2500万人!在此后300年间,黑死病不断造访欧洲和亚洲的城镇,威胁着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尽管准确统计欧洲的死亡数字已经不可能,但是许多城镇留下的记录却见证了惊人的损失:1467年,俄罗斯死亡127000人;1348年德国编年史学家吕贝克记载死亡了90000人,最高一天的死亡数字高达1500人!在维也纳,每天都有500~700人因此丧命;根据俄罗斯摩棱斯克的记载,1386年只有5人幸存!

650年前,黑死病在整个欧洲蔓延,这是欧洲历史上最为恐怖的瘟疫。欧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薄伽丘在1348~1353年写成的《十日谈》就是瘟疫题材的巨著,引言里就谈到了佛罗伦萨严重的疫情。他描写了病人怎样突然跌倒在大街上死去,或者冷清清在自己的家中咽气,直到死者的尸体发出了腐烂的臭味,邻居们才知道隔壁发生的事情。旅行者们见到的是荒芜的田园无人耕耘,洞开的酒窖无人问津,无主的奶牛在大街上闲逛,当地的居民却无影无踪。

这场灾难在当时称作黑死病,

实际上是鼠疫。鼠疫的症状最早在1348年由一位名叫博卡奇奥的佛罗伦萨人记录下来:最初症状是腹股沟或腋下的淋巴肿块,然后,胳膊上和大腿上以及身体其他部分会出现青黑色的疱疹,这也是黑死病得名的缘由。极少有人幸免,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在3天内死去,通常无发热症状。

黑死病最初于1338年中亚一个小城中出现,1340年左右向南传到印度,随后向西沿古代商道传到俄罗斯东部。从1340年到1345年,俄罗斯大草原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1345年冬,鞑靼人在进攻热那亚领地法卡,攻城不下之际,恼羞成怒的鞑靼人竟将黑死病患者的尸体抛入城中,结果城中瘟疫流行,大多数法卡居民死亡了,只有极少数逃到了地中海地区,然而伴随他们逃难之旅的却是可怕的疫病。

1347年,黑死病肆虐的铁蹄最先踏过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最大的贸易城市。到1348年,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法国、叙利亚、埃及和巴勒斯坦都暴发了黑死病。

1352年,黑死病袭击了莫斯科,连莫斯科大公和东正教的教主都相继死去。黑死病的魔爪伸向了各个社会阶层,没有人能逃避死亡的现实。

没过多久,这种残酷的现象在欧洲已经比比皆是,法国的马赛有56000人死于鼠疫的传染;在佩皮尼昂,全城仅有的8名医生只有一位从鼠疫的魔掌中幸存下来;阿维尼翁的情况更糟,城中有7000所住宅被疫病弄得人死屋空;巴黎的一座教堂在9个月中办理的419份遗嘱,比鼠疫暴发之前增加了40倍;在比利时,主教大人成了鼠疫的第一个受害者。从此以后,送葬的钟声就不停地为新的死者哀鸣。甚至历史上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也曾由于暴发了鼠疫被迫暂时停顿下来。

1348年底,鼠疫传播到了德国和奥地利腹地,瘟神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被鼠疫吞噬。维也纳也曾经在一天当中死亡960人,德国的神职人员当中也有1/3被鼠疫夺去了生命,许多教堂和修道院因此无法维持。

在我国清晚期《东三省疫事报告书》中写道,在清朝和沙俄接壤的边境满洲里,两个从沙俄归来的工人在暂住的客栈内死亡。同院居住的房东、客人等皆因感染鼠疫而死。疫情笼罩下,最可怕的不是其传染性,而是人们的无知。

当时国外很多医学专家面对这疫情,都束手无策,甚至不敢直面一线战区,不仅如此,他们还预言,如果东北无法解决,那么清王朝一定也没有办法控制,鼠疫在人口数量庞大的中国蔓延,最终一定会演变为全球性疫灾。毕竟那个时候,刚好也临近春节,人员流动实在太大了!

如此现实面前,只有晚清政府和伍连德挺身而出。疫情爆发后,清王朝命令全国防备,并在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担纲东三省防疫奔赴哈尔滨,进行了大规模的防疫工程。

随后,清政府征召全国医生前往东北,其中第一个到来的是法国医生梅斯尼。梅斯尼相信自己的疫苗能有效治疗鼠疫,即使通过提取感染者的血清制成的疫苗疗效相当不稳定,他的自信让他无法接受伍连德提出的鼠疫可能会通过感染者的飞沫进行传播的理论,甚至为了打压菜鸟伍连德,他还提前拜访了东三省总督锡良,详细介绍了自己疫苗疗法的优势。

对此,伍连德声明大义,一切以防疫工作为先,甘愿将总负责人的位置让给梅斯尼,并给施肇基发了一封辞职电报。但北京回电仍由他继续担纲三省防疫。几天后,伍连德意外得知了梅斯尼在没戴口罩的情况下先后诊断数位鼠疫感染者,导致感染死亡的消息。

在伍连德等清朝医学专家的建议下,清政府及各地区负责人对鼠疫采取了科学有效的医学防御措施,比如组建各级防疫组织,以便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控并快速采取措施、颁布各类有关防疫的规章制度,甚至采取了交通管制封锁东北、对感染者和类似感染者进行隔离、对感染区进行消毒等相当现代化的措施。

并最终发现了病源西伯利亚旱獭。

在此之前,医学专家们一直怀疑这场瘟疫是由老鼠传播的,可是在感染区抓的的老鼠身上又没有发现鼠疫杆菌,但其实旱獭是啮齿类动物,算起来也是老鼠大家族的一种。

然而抗击疫情的过程也并不顺遂,伍连德出于消毒的考虑下令焚尸。中国自古推崇入土为安,对照这样的传统观点,焚尸可谓是大逆不道。伍连德的请示送到京城,外务部部长那桐就把奏折猛地一摔,甚至对伍连德破口大骂。

关键时刻,一人挺身而出:“烧!天塌下来我顶着!”他这一开口,所有人就都无话可说了。此人,正是当时大清实际最高统治者,摄政王载沣。这也是他短促的政治岁月中,做出的最为明智的决定:为了解决鼠疫,都给我烧!

鼠疫在困扰世界长达半年后,最终还是被中国人在4个月的时间内解决了自1910年12月开始防疫,至1911年3月1日,重灾区傅家甸终于实现零死亡,随后东北各地开始捷报频传,鼠疫被打败了!

那一年的以伍连德为代表的清朝医学人员,在此次疫灾中的防治之科学有效,又让世界医学界为之惊叹。同时,在鼠疫面前,由于清政府决策英明、措施得当,让原先看衰中国的世界其他国家,开始对中国肃然起敬。

如今,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袭扰,我们中国依旧迎难而上:昔日挺身而出的伍连德,换成了今天的钟南山老先生;而那曾被封锁的东北大地,则换成了如今的武汉……幸运的是,即便今天的疫情和当年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但论疫情的控制,我们比100年前更加快速,中国速度在10天内便建成了火神山医院;而在救死扶伤上,我们抢回了更多的生命,不至于像当年那样死伤惨重。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相似在我们人类总会碰到那么几场疫情,但也相似在,我们中国人每次都能把疫情控制下来,行他国不敢行之事。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相信不久之后,这次的疫情便将消散。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能否给推荐款真正的粮食酱香型白酒,30元左右一斤的有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北京二锅头,纯粮食酿造,它是民族的文化,也是多少年不倒的品牌!希望你喝出健康,喝出品质!何以解忧,唯有二锅头!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在我的收藏中已经停留两个月了,迟迟没有回答问题的原因,就是,虽然笔者有十几年的藏酒和买酒历史,最近两年实在找不到30元左右一斤的纯粮酿造的酱香型白酒。我们知道中国白酒有十二

  • 现存老虎的种类有多少种?小说中武松在景阳冈上打死的老虎是什么品种的?有何依据?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现存的老虎只有一种,因为“种”是生物学概念,是物种的基础分类。不过,现存的老虎有6个不同的亚种,它们分别是:东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马来虎、苏门答腊虎以及华南虎。那么,这几个虎亚种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武松打虎”中的虎属于老虎的哪个亚种呢?我们简单地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老虎家族老虎是猫科豹亚科豹属下

  • 武松真的打老虎了吗?他打的是哪种老虎?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上些都是传奇故事,要说打虎那也是华南虎,而决不可能是东北虎,老北虎成年虎有三米多长,武松是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之中的主角之一。根据原著我们能了解到:武松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个人猜测这只老虎是一只华南虎。但见:知景阳冈头风正狂,万里阴云霾日光。满川枫叶赤,纷纷遍地草芽黄。触目晚

  • 儿时的记忆,乡村袅袅炊烟,四季平安,风调雨顺,还记得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土地,自古及今都是农业、农村、农民的核心问题。从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到封建社会的历次变革,以及近代的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以及当代的"农村联产承包制责任制",都因为解决好土地问题,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地区,一个家庭也是这样。我家中农成份。地不多,一共10多亩。其中水地

  • 火遍宋代的建盏,到了明清就没了声响,为何还能流传至今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唐末五代创其滥觞,两宋茶事尽其深致,元代诗篇犹赞兔毫,明清建盏已成传说。明清时期,虽然写茶书的文人已不懂茶色为何为白,也不知建盏为何贵重,但建盏并未消失,只是在其他地方发挥余热,等待工业时代的重生。明初朱元璋废团茶之后,流行了三个世纪的点茶法被泡茶法全面替代,点茶神器建盏随之在中国茶史暂时蛰伏。但早

  • 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多,为什么这次二十四节气脱颖而出申遗成功了?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将天文、物候、农事和民俗完美结合,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民所沿用,是我国古人创造的宝贵财富。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那么,二十四节气申遗的意义究竟何在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析。农历二十四节气,将天文、物

  • 疫情期间,不能出门,大家都在干嘛?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今年的春节有点特别,因为疫情的关系,都宅在家里不能出门,在家干点啥呢?可能大多数家庭研究吃的较多。其实换个角度来想一想,一家老小呆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不也挺好么,平时你可能忙于工作或者在生意场上奔波,疏于对父母和孩子的陪伴。这也是一个陪伴家人的机会,多听听爸妈讲讲过去的事情,千万别嫌他们絮叨,因

  • 疫情期间全国哪些地方的志愿者们做的事让人感动不已?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疫情期间,志愿者纷纷来到疫情最前线。他们不辞辛苦,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他们点赞![赞][赞][赞][赞][赞]谢邀!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志愿者做的让人感动不已,如:鲜血的、捐款的等等。要有意义,更有认同感,还会永久铭记,唯有文化印记。博物馆乃记载历史之档案,文物文物有文才会有物,才能说明物件的来龙

  • 上海的非遗项目有哪些代表性的继承人?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公布,沪26位名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说,经各地申报、专家组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1082人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上海有26人上榜,包括谷好好、钱惠丽、钱程、童双春等,涉及昆曲、越剧、滑稽戏、独脚戏、上海港码头号子、浦东绕

  • 武松打虎是小说虚构,还是实有其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关于此问答题【武松打虎是小说虚构,还是实有其事?】所提问的中心是追问探究“武松打虎”史实的佐证、可能性与否?是否实有其事?我自青少年开始,通过看“小人书”、“收音机”收听《水浒传》,熟知其中的“武松打虎”的故事;我认为:“武松打虎”虽然脍炙人口,但是毕竟是文学艺术创作的著作,《水浒传》的创作过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