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唯道是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分享是道教三清之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称“玉清元始天尊”、“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无上帝”、“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等。最早记载于东晋末年的灵宝经中,在唐代初期成为了道教公认的最高神,与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一起被合称为“三清”。
元始天尊的原型被认为是东晋初期出现的神灵元始天王,他们两者都位于仙境玉京山之上,而“元始”则表示宇宙中初始之气。后来一些道经记载将元始天尊和元始天王视为同一个神灵。
在东晋后期的《灵宝经》中,元始天尊被描述为宇宙万物之源、天地开辟之际传授道经的神灵,被称为“开劫度人”。据《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中记载,在天地刚刚开创之际,元始天尊从道气混沌的状态中凝练成了赤书文字的“真文天书”,并通过五老上真,传授给了太上大道君、高上玉帝和十方至真等神灵。
在6世纪中叶,北方道教仍以太上老君为最高神,而到7世纪唐初,元始天尊就取代太上老君成为了道教的主神。从6世纪开始,为了祭奠死者和祖先,信徒开始制作元始天尊的石像,到唐代这一做法变得更加普遍。唐代许多道观供奉元始天尊像,并配有左玄真人和右玄真人。
最早在佛教的《无量寿经》有载:“今日天尊行如来德。”唐初的法琳大师称“道教灵宝经所言天尊之号,出自佛经,窃我圣迹,施乎己典。”后来,由于《灵宝经》的影响,这个名词逐渐带有了强烈的道教色彩,因此佛教最终改用了“世尊”取代了“天尊”的称号。故而唐代佛教批判元始天尊形象是模仿佛教而来的,并非自古已有。关于元始天尊,有一种说法是其原名为乐静信,因修行成为天尊。但在佛教视角中,这种说法被批评为自相矛盾,错谬无知。
唐代末期,道士闾丘方远在《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中将元始天尊编排在神谱最高位置。到了宋代,道教逐渐崇尚玉皇大帝,认为他是太极界领导者,而三清尊神变成了道教的象征,但元始天尊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以上就是关于元始天尊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