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理解《论语》第四篇第18章:“敬而不违,劳而不怨”观念对吗?

如何理解《论语》第四篇第18章:“敬而不违,劳而不怨”观念对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65 更新时间:2024/2/6 18:29:11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

孔子说:“侍奉父母,提意见时要委婉,如果意见没有被采纳,依然要对父母毕恭毕敬,不加违抗。只在心里担忧而不去怨恨。”

逐句解释: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

事:从事,侍奉。几(jī):轻微,婉转。

侍奉父母,表达不同意见要委婉,如果对方不听就不要强提。

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劳:劳心,担忧。

依然要对父母恭敬有加,不得因此违抗。只在心里担心,不去心里怨恨。

心得总结:

这是孔子关于孝行的具体建议,孔子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尊老爱老,子女对父母要孝顺有加。这个观念在古代深入人心,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讲,可能会引起很大的争议。

孔子很重视孝道,认为孝是礼之核心。这个观念为家族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枷锁。什么“父母命,不可违,”,什么“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弟子规》里的更是具体描写“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那么对于父母要绝对顺从,“敬而不违,劳而不怨”,这个观点对吗?

我们要辩证地来看这个观点。不要一棍子打死,也不要奉若神明。首先,这个“绝对”是后人加的,孔子的思想从来没有要求子女对于父母不合情理,不合礼法的命令无条件服从。其次,父母之命不可违,指的是为人处世相关的,也就是如做一个诚实信用正义,温良恭俭让的君子,这种命令子女自然不应该违反。再次,不违反是指行为上不抗拒,心里可以保留不同的意见,待机会成熟再去规劝。

明白了这些,再来讨论父母之命该不该尊重。本章孔子的意见是,如果父母做错了事情,你要指出来,也得委婉客气一点,毕竟父母是长辈,要保留一些面子;还有父母毕竟年长,经历的事情更多,在为人处世上理解得更为深刻,而年轻人资历尚浅,这方面更容易犯错误。基于这些,尊重父母,顺从父母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凡事过犹不及,孔子追求中庸之道,自然不希望走极端。无条件地顺从父母之命,也要看是否符合礼法正义,如果跟礼法、正义相悖,那么父母之命就不要去盲从了。这个时候,心里反对,但不要露出不敬的神情,也不要心生怨恨,而是找机会委婉地表达意见。

标签: 论语

更多文章

  • 理解《论语》第四篇第13章: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论语

    原文: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译文:孔子说:“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吗?这有什么困难吗?如果不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又怎么能实行礼制呢?”逐句解释: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礼让:礼节和谦让,指礼法。何有:何难之有的意思。能以礼让

  • 成语爨桂炊玉是什么意思?读音是什么?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爨桂炊玉

    【成语】爨桂炊玉【拼音】cuàn guì chuī yù【注音】ㄘㄨㄢˋ ㄍㄨㄟˋ ㄔㄨㄟ ㄩˋ【释义】爨:炊。柴禾难得如桂木,米价贵得如珠玉。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出处】宋 司马光《答刘蒙书》:“月俸不及数万,爨桂炊玉,晦朔不相续。&rdq

  • 成语勿忘在莒是什么意思?背后的成语故事是什么?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勿忘在莒

    【成语名字】: 勿忘在莒【成语拼音】: wù wàng zài jǔ【成语注音】: ㄨˋ ㄨㄤˋ ㄗㄞˋ ㄐㄨˇ【成语释义】: 莒:莒国;指不要忘记在莒国逃亡之时的情景,比喻不忘前事,不忘本、不忘初衷,不忘家乡,不忘峥嵘岁月。【成语出处】: 战国&middo

  • 成语初写黄庭是什么意思?背后的成语故事是什么?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初写黄庭

    “黄庭”,道经名,相传谓老子所著,例如《唐书?艺文志》书目中就有“老子《黄庭经》一卷”。《黄庭经》因有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写本而著名于世。并且还流传了一个“写经换鹅”的故事:据说,王羲之爱鹅。山阴(今浙江绍兴县)有个道士,养着一

  • 玉清元始天尊 天尊一词竟然源自佛教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玉清元始天尊,天尊

    以史为鉴,唯道是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分享是道教三清之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又称“玉清元始天尊”、“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无上帝”、“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等。最早记载于东晋末年的灵宝经中,在唐代初期成为了道教公认的最高神,与灵

  • 为什么称银元为“大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洋,银元

    历史上,中国把银作货币使用时间很久,但是那时使用的银都是碎银或银锭。15世纪,欧洲国家出现银元,大约在明神宗年间,也就是公元1573~1620年间,西班牙银元流入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后来墨西哥银元(鹰洋)、英国银元(站人)、日本银元、美国银元、法国银元先后流入我国。因为当时民间把泊来之品都以&ldqu

  • 以书入画,以画通书 ——论郑板桥的诗书画三维艺术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板桥,诗书画三维艺术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尤以画竹、书法著称。他追求诗、书、画三位一体的创作。他的艺术追求,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精神,而且在书画结合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板桥的书法传统根植于二王和晋唐名家,他所自创的“六分半书”,就是在通书法之后融汇诗、画之境界的产物。难怪蒋宝玲

  • 汉隶《乙瑛碑》的中和之美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隶,乙瑛碑

    在汉代碑刻文化中,《乙瑛碑》是儒家中和之美的典型代表。这部伟大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观,还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和”美学。“中和”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概念,表达了求同性、整体性、中庸与融合。在道家思想中,“和&

  • 为什么宋徽宗瘦金体不普及,学的人少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徽宗,瘦金体

    在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中,瘦金书风格独特,然而,这一独特书法艺术并未得到广泛的普及和重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瘦金书难以流传呢?首先,当时瘦金书被视为皇帝的御笔,普通百姓并不敢轻易模仿和学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宋徽宗本人就是一位亡国之君。在那个时代,成王败寇论盛行,许多人认为瘦金体代表着衰败和灭亡,因此

  • 成语怀铅提椠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怀铅提椠

    【成语】怀铅提椠【拼音】huái qiān tí qiàn【繁体】懷鉛提槧【注音】ㄏㄨㄞˊ ㄑ一ㄢ ㄊ一ˊ ㄑ一ㄢˋ【释义】怀:怀藏;铅:铅粉;提:手里拿着;椠:古代书写用的木片。常带书写工具,以备写作的需要。。【出处】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