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看戏曲和唐代赋学的关系

看戏曲和唐代赋学的关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37 更新时间:2023/12/16 19:22:42

唐代赋学的发展,尤其是赋体文学的兴起,与唐代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繁荣密切相关。但是,就当时赋学的发展来看,赋与戏曲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

从文学角度来说,赋与戏曲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赋对戏曲文学艺术的影响;二是戏曲对赋的影响。

赋与戏曲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这是一个不可否认、不容忽视的事实。

赋学对戏曲文学艺术有多方面的影响,赋体文学对戏曲文学艺术影响最大。但是,就赋学发展过程来看,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一方面,赋体文学本身也是一种优秀的戏剧文学艺术;另一方面,赋与戏曲都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艺术特色。

所以说,赋学与戏曲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以诗为曲的赋体文学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它以铺叙为主要手法,以铺叙人物、事件和时间为内容,具有较强的叙事性,而且叙事往往带有抒情意味。

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唐代得到了迅速发展。以赋体文学为中心的唐代文学,在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繁荣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从赋本身还是从它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来看,都是如此。

唐前期的赋体文学在当时是相当发达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王褒扬雄为代表的“新乐府”赋;一种是以刘叉为代表的“拟乐府”赋。

“新乐府”赋主要是以歌颂宫廷生活为题材的。这一类赋体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朝野佥载》卷四:“唐中宗之时,郑谷家于东都。……郑家有妓女曰韦娘,善歌,乃使谷作《郑声》一曲。诸客皆喜,以为可娱。

谷因使作《郑风》歌之。歌曰:‘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歌罢而笑曰:‘子不知我者!众皆失笑。”

这一类赋体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开来,与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变密切相关。唐高宗时,“世风衰薄”。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贵族文人出于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和对现实人生的忧虑,而有“诗赋为乐府”(王勃《滕王阁序》)、“欲上‘天柱山”(韦应物《滁州西涧》)等诗文创作活动。

这类赋体文学作品,以抒写个人思想感情为主,与赋体文学中其他的诗歌体裁有明显不同,所以说“新乐府”赋最直接的代表。

唐传奇的产生和赋体的兴起

“传奇”一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齐武帝时,有徐夫人者,以博闻强志见称,著《徐夫人传》,不乐仕进。后于博陵郡为郡吏。……遂作《曲海一人集》。”

“曲海”即中国古代的戏曲集,又名《广陵散》,是唐代传奇的鼻祖。唐传奇产生于社会动荡、经济繁荣的时期,但它并不是在唐末才产生的。早在六朝时期就已经有了传奇,如《白氏长庆集》卷五十五《徐夫人传》:

“徐夫人者,本名徐君宝者,陈留己吾人也。家世为儒。父友司马子如,有道术之士。君宝少而好学,博学强记。父友见而奇之曰:“此子当为王者师也。”遂赠君宝“一州”之号。

君宝自言能解《周易》《老子》《论语》之旨。因以为师,出入宫禁,为天子解经。

虽然在六朝时期就有了传奇,但唐传奇产生的时间却要早得多。

六朝时期的传奇虽然已经出现,但还没有形成规模和系统。唐代传奇则是在六朝传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六朝传奇的继承和发展,所以唐代传奇与六朝传奇有很大的不同。

唐人戏曲创作中的赋体因素

正因为赋学与戏曲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赋学的发展,尤其是赋与戏曲之间关系的研究,必然会涉及到戏曲创作。

但是,就二者关系而言,主要是指赋体文学对戏曲创作的影响问题。唐代赋体文学的发展与繁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时以及后来的戏曲创作。以杜甫为例,他在《戏为六绝句》中云:

戏分六绝三百篇,零落残存本岂全。只为君恩兼父爱,忍将曲赋换卿然。

杜甫作《戏为六绝句》是在他做太常少卿时,他对赋的接受和运用,是在赋学发展到相当高度时才能完成的。如果以李贺《送从兄去官》为例,可以发现:

我生未三十,作赋已三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诗与李贺所作《李凭箜篌引》有异曲同工之妙。《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李凭)少好击筑,善歌诗……”从这里可以看出,李贺也是学赋的。

虽然他所作之赋在内容上与《新唐书·音乐志》记载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在艺术上却有共同之处。

曲终奏雅歌一曲。

这说明:一方面李贺在学习赋体的同时也继承了赋的创作经验;另一方面,李贺在创作时大量地使用了赋体语言。

唐传奇对赋的影响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从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志怪小说,到后来的传奇小说,到唐代出现的传奇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汉代传奇发展之前的“铺叙”式叙述;第二阶段为唐代传奇发展之后的“铺叙”式叙述。

这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又是相互独立的。唐代传奇从其内容与形式上来说,都受到了汉赋、六朝骈文以及唐传奇的影响。

但是,传奇是在汉代叙事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它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与六朝骈文、唐赋有明显的区别。

就形式而言,唐传奇则以散体为主,而且与六朝骈文不同,它并不采用“赋”、“辞”等形式。

就文体而言,唐代传奇从形式上看与赋相近。正如郑振铎所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戏曲和赋诗并称为三大文体。……(赋)在唐代是一种新体。”但是,从文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唐传奇对赋影响不大。

虽然唐传奇中也有大量散体作品,但其题材基本上与赋相近,如《窦娥冤》《孔雀东南飞》等作品均是以长篇叙事为主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而唐传奇中也有一些长篇叙事诗,如《王昭君》《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霍小玉传》等。因此说唐传奇对赋体文学并没有太大影响。

结语

唐赋与戏曲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赋体文学对戏曲文学艺术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赋对戏曲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赋体文学对戏曲作品结构、内容、情节等方面的影响;

赋体文学对戏曲艺术形式和表演技巧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赋体文学的铺张扬厉、赋体文学的比兴手法、赋体文学的情节结构等方面。

但是,赋与戏曲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赋学中既有许多关于戏曲艺术的论述,同时也包含着许多有关戏剧艺术和表演技巧方面的论述,这说明赋学与戏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联系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赋学与戏曲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戏曲唐代赋学唐朝文学

更多文章

  • 从《山海经》看古代中国人对于神秘之物的探究和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了古代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的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海经》中,记载了大量关于神秘之物的描述和传说故事。这些神秘之物涵盖了动物、植物、山川、湖泊等各种自然元素,引发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神秘事物的探究和解读。 第一,《山海经》的背景与特点 《山海经》是一部

  • 成语老马识途是什么意思?背后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老马识途

    春秋时,齐国的国相管仲,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到辽宁朝阳县一带)。因为山戎国(今河北迁安县一带)侵犯燕国,齐桓公出兵援助燕国,打败了山戎,而山戎王逃往孤竹去了,于是齐国继续进兵,去打孤竹。 据《韩非子·说林》上篇说:齐军队去时是春天,回来时却已是冬天,沿途景物,大不相

  • 闽南地域文化:闽派建筑风格的特征和历史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闽南地域文化,闽派建筑

    闽南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闽派建筑风格则是福建地区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闽南地域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艺术形式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深刻地影响了闽派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闽南地域文化对闽派建筑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闽南

  • 成语梁园虽好什么意思?典故来源是什么?背后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梁园虽好

    中文名:梁园虽好性质:汉语成语释义:成语梁园虽好出自汉朝司马相如。梁园是汉梁孝王修建的一座名园。梁园的位置,西起睢阳城东北(今商丘古城东南),东商丘古城东北7.5公里的平台集(今平台镇治所)。今平台镇西北角有梁苑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梁园,又名梁苑,原名兔园,是汉文帝刘恒的第二子即梁孝王刘武所建

  • 关羽:从玄德名将到佛教寺院的守护神 亦称伽蓝菩萨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关羽,伽蓝菩萨

    伽蓝神,又称为伽蓝菩萨,是佛寺的守护神,类似于道教中的“境主神”,也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他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寺院和住持,同时也保护四众弟子。伽蓝菩萨系统最初指的是出现在佛教经典《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中的十八位护法神,他们各自有不同的名称和特点,分别是美音、梵音、天鼓、巧妙、

  • 成语不訾诟耻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不訾诟耻

    【名成语字】:不訾诟耻【成语拼音】:bù zǐ gòu chǐ【成语释义】:意思是指不因我的身份而嫌弃我,责骂我。訾:厌恶。诟:辱骂。【成语出处】:出自《越人歌》,最早记载在西汉刘向《说苑》上。【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量大。【近义词】:宽宏大量【反义词】:小肚

  • 道教四大女神都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道教四大女神,碧霞元君,妈祖,麻姑,太阴元君

    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教推崇男女平等,自古就有许多女子求道修仙的传说。而在道教的神仙体系中,也有着许多地位崇高的女性神明。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四位道教著名的女神。第一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亲切地称为泰山姥姥、泰山娘娘、天仙圣母等等。在民间,尤其在北方,碧霞元君在百姓心目

  • “连理枝”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连理枝

    连理枝,也叫“相思树”、“夫妻树”,就是双树并生,而其根连在一起的树。提起“连理枝”,古籍有一则动人的典故。相传,战国时宋国的最后一位国君,名叫戴偃。一天,戴偃坐了车子出游,在封丘遇到了一个正在采桑的美人,一时神魂颠倒。为了能每

  • 孔门七十二贤之罕父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门七十二贤,罕父黑

    罕父黑,复姓罕父,名黑,字子索,春秋末年学者、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一说复姓宰父,字子黑(《孔子家语》中记载)。罕父姓仅见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而原有宰父姓,疑罕父为传抄之误。罕父黑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历代追封: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罕父黑从祀孔庙;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

  • 孔门七十二贤之公西舆如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孔门七十二贤,公西舆如

    公西舆如(《孔子家语》作公西舆),公西氏,名舆如,字子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门下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历代追封: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公西舆如画像从祀孔庙;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封其为重丘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封其为临朐侯;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