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赋学的发展,尤其是赋体文学的兴起,与唐代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繁荣密切相关。但是,就当时赋学的发展来看,赋与戏曲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
从文学角度来说,赋与戏曲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赋对戏曲文学艺术的影响;二是戏曲对赋的影响。
赋与戏曲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这是一个不可否认、不容忽视的事实。
赋学对戏曲文学艺术有多方面的影响,赋体文学对戏曲文学艺术影响最大。但是,就赋学发展过程来看,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一方面,赋体文学本身也是一种优秀的戏剧文学艺术;另一方面,赋与戏曲都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艺术特色。
所以说,赋学与戏曲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以诗为曲的赋体文学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它以铺叙为主要手法,以铺叙人物、事件和时间为内容,具有较强的叙事性,而且叙事往往带有抒情意味。
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唐代得到了迅速发展。以赋体文学为中心的唐代文学,在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繁荣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从赋本身还是从它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来看,都是如此。
唐前期的赋体文学在当时是相当发达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王褒、扬雄为代表的“新乐府”赋;一种是以刘叉为代表的“拟乐府”赋。
“新乐府”赋主要是以歌颂宫廷生活为题材的。这一类赋体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朝野佥载》卷四:“唐中宗之时,郑谷家于东都。……郑家有妓女曰韦娘,善歌,乃使谷作《郑声》一曲。诸客皆喜,以为可娱。
谷因使作《郑风》歌之。歌曰:‘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歌罢而笑曰:‘子不知我者!众皆失笑。”
这一类赋体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开来,与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变密切相关。唐高宗时,“世风衰薄”。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贵族文人出于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和对现实人生的忧虑,而有“诗赋为乐府”(王勃《滕王阁序》)、“欲上‘天柱山”(韦应物《滁州西涧》)等诗文创作活动。
这类赋体文学作品,以抒写个人思想感情为主,与赋体文学中其他的诗歌体裁有明显不同,所以说“新乐府”赋最直接的代表。
唐传奇的产生和赋体的兴起
“传奇”一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齐武帝时,有徐夫人者,以博闻强志见称,著《徐夫人传》,不乐仕进。后于博陵郡为郡吏。……遂作《曲海一人集》。”
“曲海”即中国古代的戏曲集,又名《广陵散》,是唐代传奇的鼻祖。唐传奇产生于社会动荡、经济繁荣的时期,但它并不是在唐末才产生的。早在六朝时期就已经有了传奇,如《白氏长庆集》卷五十五《徐夫人传》:
“徐夫人者,本名徐君宝者,陈留己吾人也。家世为儒。父友司马子如,有道术之士。君宝少而好学,博学强记。父友见而奇之曰:“此子当为王者师也。”遂赠君宝“一州”之号。
君宝自言能解《周易》《老子》《论语》之旨。因以为师,出入宫禁,为天子解经。
虽然在六朝时期就有了传奇,但唐传奇产生的时间却要早得多。
六朝时期的传奇虽然已经出现,但还没有形成规模和系统。唐代传奇则是在六朝传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六朝传奇的继承和发展,所以唐代传奇与六朝传奇有很大的不同。
唐人戏曲创作中的赋体因素
正因为赋学与戏曲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赋学的发展,尤其是赋与戏曲之间关系的研究,必然会涉及到戏曲创作。
但是,就二者关系而言,主要是指赋体文学对戏曲创作的影响问题。唐代赋体文学的发展与繁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时以及后来的戏曲创作。以杜甫为例,他在《戏为六绝句》中云:
戏分六绝三百篇,零落残存本岂全。只为君恩兼父爱,忍将曲赋换卿然。
杜甫作《戏为六绝句》是在他做太常少卿时,他对赋的接受和运用,是在赋学发展到相当高度时才能完成的。如果以李贺《送从兄去官》为例,可以发现:
我生未三十,作赋已三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诗与李贺所作《李凭箜篌引》有异曲同工之妙。《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李凭)少好击筑,善歌诗……”从这里可以看出,李贺也是学赋的。
虽然他所作之赋在内容上与《新唐书·音乐志》记载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在艺术上却有共同之处。
曲终奏雅歌一曲。
这说明:一方面李贺在学习赋体的同时也继承了赋的创作经验;另一方面,李贺在创作时大量地使用了赋体语言。
唐传奇对赋的影响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从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志怪小说,到后来的传奇小说,到唐代出现的传奇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汉代传奇发展之前的“铺叙”式叙述;第二阶段为唐代传奇发展之后的“铺叙”式叙述。
这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又是相互独立的。唐代传奇从其内容与形式上来说,都受到了汉赋、六朝骈文以及唐传奇的影响。
但是,传奇是在汉代叙事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它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与六朝骈文、唐赋有明显的区别。
就形式而言,唐传奇则以散体为主,而且与六朝骈文不同,它并不采用“赋”、“辞”等形式。
就文体而言,唐代传奇从形式上看与赋相近。正如郑振铎所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戏曲和赋诗并称为三大文体。……(赋)在唐代是一种新体。”但是,从文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唐传奇对赋影响不大。
虽然唐传奇中也有大量散体作品,但其题材基本上与赋相近,如《窦娥冤》《孔雀东南飞》等作品均是以长篇叙事为主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而唐传奇中也有一些长篇叙事诗,如《王昭君》《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霍小玉传》等。因此说唐传奇对赋体文学并没有太大影响。
结语
唐赋与戏曲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赋体文学对戏曲文学艺术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赋对戏曲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赋体文学对戏曲作品结构、内容、情节等方面的影响;
赋体文学对戏曲艺术形式和表演技巧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赋体文学的铺张扬厉、赋体文学的比兴手法、赋体文学的情节结构等方面。
但是,赋与戏曲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赋学中既有许多关于戏曲艺术的论述,同时也包含着许多有关戏剧艺术和表演技巧方面的论述,这说明赋学与戏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联系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赋学与戏曲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