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道教四大女神都是谁?

道教四大女神都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64 更新时间:2024/2/2 14:34:34

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教推崇男女平等,自古就有许多女子求道修仙的传说。而在道教的神仙体系中,也有着许多地位崇高的女性神明。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四位道教著名的女神。

第一位: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亲切地称为泰山姥姥、泰山娘娘、天仙圣母等等。在民间,尤其在北方,碧霞元君在百姓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也有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碧霞元君被道教赋予了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乐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等众多神职。

不仅如此,在民间有些地方,人们还认为碧霞元君具有治病救人、保佑妇女儿童、主宰生儿育女等能力。关于碧霞援军的来历,说法众多,其中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碧霞元君为东岳大帝之女。

中国民间的“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指的是碧霞元君和妈祖娘娘之间,虽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别,但同样都普度众生、舍己为人,称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闻名于世的保护女神,“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

第二位:妈祖

妈祖被道教尊奉为天妃、天后、天妃娘娘等,是一位民间和道教共同供奉的海神。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相传其生时红光绕世,异香氤氲,因生弥月不闻啼声,故曰默娘。妈祖自幼聪明隐晦,胆识过人,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出海。

13岁时,妈祖得道典秘法,16岁时观井而得道教神符,遂灵通变化,驱邪救世,能乘席渡海平波息浪,专究救危船难民,民众誉之为通贤女。《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中关于妈祖的记载是北斗降身,三界显迹,巨海通灵,神通变化。宋代以后,妈祖崇拜广泛传播,成为东南沿海一带出海渔民与航海船员的保护神并且得到官方的承认。从北宋到清末八百余年间,妈祖受到历代帝王的敕封不下四十次。

中国大陆,妈祖庙分布在22个省市的450个县主要福建莆田就有316处之多;海南约有200多座,香港有57座,澳门现有妈祖庙10座,台湾地区妈祖宫庙5000多家、妈祖信众1600多万人。

第三位:麻姑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在道教的神仙体系中,长寿之神分为男女两姓,男性神就是鼎鼎大名的寿星彭祖,而女性神就是麻姑,人称寿仙。关于麻姑的来历有很多,据东晋葛洪《神仙传》记载,麻姑为仙人王方平之妹,年岁看似十八九,衣着彩绣,光耀夺目,长期在牟州东南姑馀山修道。东汉时降于蔡京家,自言己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这也是典故“沧海桑田”的由来。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每年的三月三,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中,麻姑都会拿着灵芝酒前来祝寿。

第四位:太阴元君

太阴元君又叫太阴星君,在民间俗称为月神、月光娘娘、月姑等。道教的神仙体系里,全称为太阴元君孝道明王灵宝净明黄素天尊。根据道教典籍《洞渊籍》记载,太阴元君是月宫的太阴之精。她的神职是下管五岳、四渎、五湖、四海、十二溪水府、以及酆都罗山百司。很多人因为嫦娥奔月的故事,会认为月宫之主是嫦娥,但在道教神话中,嫦娥仅是月宫中的仙子,太阴元君才是月宫中的女主人。

崇拜太阴星君,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也因为这个缘故,八月十五日的太阴星君诞辰祭,都在入夜以后,面对当空的皓月家家户外围院,排设香案点上一对红烛,供上四色鲜果,焚香膜拜,气氛十分虔诚,而又带有几分闲情逸致之感。

更多文章

  • “连理枝”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连理枝

    连理枝,也叫“相思树”、“夫妻树”,就是双树并生,而其根连在一起的树。提起“连理枝”,古籍有一则动人的典故。相传,战国时宋国的最后一位国君,名叫戴偃。一天,戴偃坐了车子出游,在封丘遇到了一个正在采桑的美人,一时神魂颠倒。为了能每

  • 孔门七十二贤之罕父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门七十二贤,罕父黑

    罕父黑,复姓罕父,名黑,字子索,春秋末年学者、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一说复姓宰父,字子黑(《孔子家语》中记载)。罕父姓仅见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而原有宰父姓,疑罕父为传抄之误。罕父黑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历代追封: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罕父黑从祀孔庙;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

  • 孔门七十二贤之公西舆如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孔门七十二贤,公西舆如

    公西舆如(《孔子家语》作公西舆),公西氏,名舆如,字子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门下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历代追封: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公西舆如画像从祀孔庙;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封其为重丘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封其为临朐侯;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

  • 孔门七十二贤之秦非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门七十二贤,秦非

    秦非,秦氏,名非,字子之,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秦非生卒年事迹不详。历代追封: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秦非画像从祀孔庙;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封其为汧阳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封其为华亭侯;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

  • 孔门七十二贤人之公肩定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孔门七十二贤人,公肩定

    公肩定,复姓公肩(或公坚),命定,字子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作字子仲,恐谬;孔子的弟子、学者、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春秋末年鲁国人(或曰晋人)。公肩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今天已没有这个姓氏了。其族人多省文简改为单姓肩氏、坚氏,融入各氏大家庭

  • 孔门七十二贤之秦祖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门七十二贤,秦祖

    秦祖,字子南,春秋末年秦国人,即是东周上邽人(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秦祖曾与壤驷赤、石作蜀相邀结伴,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奔赴山东曲阜,拜入孔门,读书学艺,学成后回到家乡,广泛传播孔子学说,教化传授当地人“六艺”,陇上人民尊称“秦祖、壤驷赤、石作

  • 孔门七十二贤人之尊礼崇仁、反对犯上做乱的司马耕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孔门七十二贤人,司马耕

    司马耕,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宋国人,一名犁,子姓,向氏,字子牛,宋国桓公的后代向罗之子,宋国司马桓魋之弟,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司马耕善言谈,但性子急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载:司马犁耕,宋人,字子牛.牛为性躁,好言语,见兄桓魋行恶,牛常忧之。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

  • 孔门七十二贤之善为政者宓不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孔门七十二贤,宓不齐

    宓不齐(公元前522或502~公元前445),姓宓(fú),名不齐,字子贱,鲁国人(一说宋国),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相传著有《宓子》一书,已佚。宓不齐以善为政著称。宓不齐曾为单父(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宰,将单父治理得非常好。一、重世风建设,轻财物得失宓不齐治理社会不重财物得失,而重视民心

  • 孔门七十二贤之端木赐之纵横捭阖—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门七十二贤,端木赐

    齐国的权臣大夫田常想要叛乱,投鼠忌器,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四家权臣的势力,为了转移他们四家的军队,田常决定去攻打鲁国。孔子闻听此事,深感忧虑,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我们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何不不挺身而出呢?”子路立

  • 弑父淫母,犯五逆罪的大天比丘,为何造成了佛教的根本分裂?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天比丘,佛教

    《大毗婆沙论》记载:阿育王时期(公元前303年前232年),有位名叫“大天”的比丘,在出家前干了三件下地yu的大罪。一是弑父。他趁其父外出经商期间,竟然与自己的生母通奸(简直不可想像),当他父亲回家后,因担心奸情暴露,便与母亲合谋毒死了父亲。二是杀害出家人。在毒死父亲后,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