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理解黄帝内经中天人相应的思想

如何理解黄帝内经中天人相应的思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99 更新时间:2024/1/16 17:37:22

《内经》主“天人合一”论,具体表现为“天人相应”学说,可以说“天人相应”思想是《内经》的核心思想之一。《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刺节真邪》),“人与天地相参也”(《灵枢岁露》、《灵枢经水》),“与天地如一”(《素问脉要精微论》)。《内经》“天人相应”学说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天人相似天人相似指人体与天地万物的形态结构相类似。《内经》认为人的身体结构体现了天地的结构。例如《灵枢邪客》把人体形态结构与天地万物一一对应起来,一一作了类比。人体的结构可以在自然界中到相对应的东西,人体仿佛是天地的缩影。《灵枢经水》在解释十二经脉与十二经水的对应关系时说:“凡此五藏六府十二经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秉。”认为外在的十二经水内在的十二经脉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即天地之气。天地之气在外形成十二经水,在内形成十二经脉。人体的十二经脉与自然界的十二经水是相应的。十二经水是行水的,而十二经脉是行血的,如同经水有远近深浅的差别,十二经脉中的气血也有远近深浅的不同,二者是相对应的。这种思想的形成,与汉代盛行的“人副天数”有密切关系。(二)天人相动天人相动是指人体生理功能节律随天地四时之气运动变化而改变。人与天之间存在着随应而动和制天而用的统一关系。《内经》认为人体生理功能变化的节律与天地自然四时变化的节律一致,人体生理功能随着自然界年、季、月、日、时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就一年四时而言,“春生、长、秋收、冬藏,是气之也。人亦应之。”(《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人的生理功能活动随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更而发生生长收藏的相应变化。就一年十二月而言,“正月二月,天气始言,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素问诊要经终论》)随着月份的推移,人气在不同部位,发挥作用。就一日而言,“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随着自然界阳气的消长变化,人体的阳气发生相应的改变。人体卫气也随着昼夜出阳入阴的变化而变化,卫气白昼行于阳经二十五度,夜晚行于阴经二十五度。在一日之内也体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节律,这一点在病理上表现较明显,“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诸子散文的主张,内容,思想,观点是???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哲学思想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认为一切由道生出。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他观察到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例如有无、刚柔、强弱、祸福、兴废等等,它们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结的。认识论老

  • 为什么古中医说天人合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合一”是思想概念。最早是道家思想家庄子发展为“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些和谐。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意识、一种状态。中医之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主张“天人合一”,具

  • 中国古代国防指导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有“居安思危”、“以民为本”的国防指导思想,“寓兵于农”、“富国强兵”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斗争策略等...

  • 人本主义是唯物主义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再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物质的关系时,得出两种基本对立的观点,对于其他方面毫无意义。所以以后不要问这样的问题,很幼稚,评价一种学说不是对它进行分类,而是结合历史来具体评价,例如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很难作唯物、唯心的区分。中国古代确实没有形成体系的哲学思想,也没有

  • 为什么古代中国科学和哲学都那样模糊难懂呢?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水准应该是很高的,难懂大概是任何严肃的哲学都难懂。这个我非专家,不讨论了。对于科学,中国古代实证精神薄弱,始终未能发展出科学方法,如假设检验,对照试验等基础性的方法论,导致许多门科学只能以玄学的形式论述。典型例子如中医。经络到底为何?是一串细胞,还是一个管道?还是神经?无人说得清楚。然而古人

  •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哲学,科学都是那样的模糊难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不能称为科学,因为中国从来没有形成体系一说,说技术就差不多~~中国的研究方向和西方希腊模式完全不同,在春秋时期,我们有过很多思想,应该也有类似希腊的模式,但是没那么纯粹只是近似,应该是墨家之类,后来被淘汰了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哲学上很主观模糊的东西,而不是希腊那种为什么,怎么推导的模式中国古代技

  • 中国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大概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现实性(或现世性)。与其他民族一样,中国古代思想也经历了漫长的神话阶段,即以神话传说的方式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2、重联系性。古希腊哲学产生于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并一直以此为传统。强调现象背后的本质,并认为有一个本原性的实体决定着世界的产生和运行。3、实践性。西方哲学由

  • 为什么说“阴阳”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易经》卦象的核心:《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交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八卦的构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翻

  • 中国哲学是什么体系?老庄是否代表了中国的哲学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啥体系不体系的?只有“是”与“不是”的区别!哲学就是探求本源(绝对)真的学问。只要中国的文化中有符合探求本源(绝对)真的学问,那就是“哲学”。问题的关键是,许多人在探求的过程中稀里糊涂把“什么是真”当做了“真是什么”。“真是什么”是对“真”的绝对普遍共性的(把捉)描述(定义),这种(把捉)描述是形而

  • 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先解释一下宋明理学的概念: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