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西方的建筑风格有哪些差异?

中西方的建筑风格有哪些差异?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075 更新时间:2024/4/9 6:56:10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还有就是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而外国人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还有就是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1.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2.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3.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4.建筑价值的不同,显现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异殊。从建筑的价值来看,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哲学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答题!哲学有什么指导意义?这道题,前面大咖们已经回答得全面而具体,不再赘言。我只想就我对哲学的认知说几句题外话。一,哲学的指导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读各位大咖们的精彩发言,至少说明大家对哲学的理解与认同,说明哲学是扎根在我们心底的。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哲学环境里的,每个人都是哲学人,每个人每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周易》还有现实意义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周易》还有现实意义吗?《周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他代表了我国古人最高深的智慧。虽然科学发展到今天,似乎解决了很多古人想都不曾想到的事情,但科学无止境,无法解决的问题还有太多太多。个人觉得《易经》解决的,是关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目前真正能读懂的,研究透的人很少,面对这

  • 庄子思想对于现实人生的意义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庄子(约前369_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后人将其与老子并称“老庄”或“老庄哲学”。《逍遥游》:逍遥者,优游、自由自在、快乐;无欲无求、不贪能逍遥。“鹪鸟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为不贪;“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为无欲无求。《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老子的无为思想有何现实意义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就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历史上的大平盛世,构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受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影响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老子的“无为”思想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也许大家还记得,在

  • 道家思想在当代还有意义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道家思想在有意无意的现实生活中还在传承着。比如说道家的重要思想“中庸之道”仍然在中医中应用。因为中医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中庸之道。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医治病有虚实之分,寒热之别。虚者补之,实则泄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全都是中庸之道。人在与自然界接触中或人为交往中,建立一种中庸之道原则不走极端他就

  • 王阳明的学说有何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王阳明的学说,基本没有现实意义。一、王阳明心学,是儒释道杂揉的产物,并没有新突破。王阳明三教皆接触过,于是自以为三教皆通,且皆不合其意,所以就下手搞自己的哲学体系,于是最后弄出了个心学来。但是,我们看他的心学,仿佛很高深,其实很杂很乱。比如,王阳明认为“心即理也”,这个论断就值得商榷。只要我们细心体

  • 怎样看待《易经》?《易经》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有什么实用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易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文化古籍。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种种坎坷与考验。或褒或贬,时兴时衰,然而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华民族文化及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它在思维科学和认识论方面的价值,及其对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广泛启迪和影响,逐渐的引起国内外学者所肯定和重视。《易经》的内容是由两部分组成

  • 如果不同的哲学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是相矛盾的。我们应该如何辨证的正确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我也碰到你说的情况。比如说中国的哲学思想,儒家骂墨家,荀子就骂墨子是禽兽。庄子对孔子也是极尽讽刺之能事。按庄子的说法,儒家对于道家,如黄河水比大海水(见庄子.秋水)。总之,各家都自卖自夸,所以有相互矛盾的情况也是司空见惯。对于如何对待这种情况,前人发明了一个三教归一之说,就是阐明它们的一致之处,择其

  • 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哲学指导思想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有点阳春白雪。从欧美发展史看,欧洲出现了一些哲学家。但这些哲学家对欧洲进展影响有多大,不好说。欧美史就是暴力史,就是以武力横行。工业化前,是冷兵器斗争史。工业化后,是现代武器的战争史。所以说,欧洲哲学是纯理论家的玩意。欧美社会就是以利益为纽带,以武力为手段,不断侵占,抢夺其他地区的历史。硬要

  • 中国古代典籍中最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是哪一部?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我个人觉得一部书不足以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如果将四书作为整体,倒是可以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儒释道医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盛世学习《论语》,乱世学《道德经》,意思是将四书五经作为精神食粮,将《道德经》作为治病救世是良方,就是最好的说明。谢谢邀请,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其中最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