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34 更新时间:2024/4/6 6:58:31

1.在思维方式方面上,西方人注重思辨、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几乎大部分人都会辩论;中国人注重直观、整体、经验;

2.在价值取方面上,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谐;

3.在伦理道德方面上,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扬荣誉;中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成就而自豪,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4.在行为规范方面上,西方人“重利”、“重法”,中国人“重义”、“重情”。

中西方化的感性与理性趋向差异很有趣。

西方文化发展的感性趋向,造就了西方现代文化的外在领域娱乐业和竞赛也的不断发达;西方文化发展的理性趋向,推动了现代文化的内在领域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中国文化中的感性和理性两极都不像西方那样发达,缺少感性冲动和理性追索,因而会造成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发育不良。缺少感性冲动的文化,就很难有文化理性的突破与发展。

在感性生命方面,中国文化中有一种知足乐、能忍自安、不为人先、不耻人后的观念。

在理性生命方面,中国文化有一种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精神。这种只注重过去的实践经验而忽视未来的发展变化的思维传统,有助于防止我们的民族陷入各种精神误区,但却同时限制了我们知识想象的自由空间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

扩展资料:

中国文化下的民主与人权:

一、中国不是没有民主,而是,它的“立体民主”与西方不一样。况,在朝廷之内,有诸如祖制与御史对皇权的实际约束,以及皇帝通常必须有臣子之奏折方有机会批示以表达皇室“谕旨”之传统惯例,这等于是现代政治学中的一种横面之分权与牵制。

而这种种形式上的差异,正好是由于文化与历史背景不同所致。而其民主实质与精神,不应因形式有异而否定它的存在。

二、同样,中国不是不注重人权,而是将人权概括于民族权之中。在这点上与西方人权相比,我们不妨将民族权称之为“宏观的人权”。这个与西方的差异,也是出于文化与历史差异所致。这不但是意义上的差异,而且是在形式上的表现不同。

三、西方人将他们微观的人权以及横面的民主政治定为“普世价值”,至少在中国的民族权(即宏观的人权)以及“立体民主”的对照下,他们的普世性出了严重问题。

我们必须对他们这些所谓的“普世价值”的来踪去路严加审视,以鉴别它们是否可以移植到另一文化而具有同样的意义以及同样的表现方式。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西方文化最本质的差别是否在于:对人之初性善、恶的认同?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等。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和进行整体判断,与这种直观的思维方式相联系,

  • 比较古希腊古罗马与古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差异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建筑与东方建筑的不同(一).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二).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三)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四).建筑价值的不同,显现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异殊。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

  • 中西方的建筑风格有哪些差异?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

  • 哲学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答题!哲学有什么指导意义?这道题,前面大咖们已经回答得全面而具体,不再赘言。我只想就我对哲学的认知说几句题外话。一,哲学的指导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读各位大咖们的精彩发言,至少说明大家对哲学的理解与认同,说明哲学是扎根在我们心底的。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哲学环境里的,每个人都是哲学人,每个人每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周易》还有现实意义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周易》还有现实意义吗?《周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他代表了我国古人最高深的智慧。虽然科学发展到今天,似乎解决了很多古人想都不曾想到的事情,但科学无止境,无法解决的问题还有太多太多。个人觉得《易经》解决的,是关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目前真正能读懂的,研究透的人很少,面对这

  • 庄子思想对于现实人生的意义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庄子(约前369_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后人将其与老子并称“老庄”或“老庄哲学”。《逍遥游》:逍遥者,优游、自由自在、快乐;无欲无求、不贪能逍遥。“鹪鸟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为不贪;“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为无欲无求。《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老子的无为思想有何现实意义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就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历史上的大平盛世,构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受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影响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老子的“无为”思想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也许大家还记得,在

  • 道家思想在当代还有意义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道家思想在有意无意的现实生活中还在传承着。比如说道家的重要思想“中庸之道”仍然在中医中应用。因为中医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中庸之道。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医治病有虚实之分,寒热之别。虚者补之,实则泄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全都是中庸之道。人在与自然界接触中或人为交往中,建立一种中庸之道原则不走极端他就

  • 王阳明的学说有何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王阳明的学说,基本没有现实意义。一、王阳明心学,是儒释道杂揉的产物,并没有新突破。王阳明三教皆接触过,于是自以为三教皆通,且皆不合其意,所以就下手搞自己的哲学体系,于是最后弄出了个心学来。但是,我们看他的心学,仿佛很高深,其实很杂很乱。比如,王阳明认为“心即理也”,这个论断就值得商榷。只要我们细心体

  • 怎样看待《易经》?《易经》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有什么实用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易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文化古籍。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种种坎坷与考验。或褒或贬,时兴时衰,然而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华民族文化及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它在思维科学和认识论方面的价值,及其对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广泛启迪和影响,逐渐的引起国内外学者所肯定和重视。《易经》的内容是由两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