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启示300字作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启示300字作文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39 更新时间:2023/12/6 1:31:52

一个人,只是读书,学习,而不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读书,为什么学习,不深究读了书,学了习做什么用怎么用,只停留在读懂书,而不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那么,他也就会因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迷惘。相反,一个人,如果只是去思考自己要读什么样的书,要怎样读书,怎么才能取得书中的真经,等到真的面对书时却懒得去读,去学习。这样的人,也只能永远停在原地。就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个例子来说吧。有多少人能解释它的意思,又有多少人在自己实际学习的时候真正想到要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的呢?恐怕任人都能做到前者,但很少人曾经意识到,在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按照这样的方法。这就是学而不思。学了这句话,也知道它的意思,在需要用到它的时候却想不到去运用。这就是因为在学习这句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过这句话还会有用处。更没有想过应该用在哪里,怎么去用。而实际上,这12个字,确确实实概括了学习的最最正确的法则。孔子的确是圣人啊,虽然他所主的某些东西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但也有些东西,是在任何时代任何化群体中都正确的真理。更重要的,他能用最最简洁朴实的语言来概括这些道理,让任何人都能弄懂它们。但悲哀的是,正因为这些东西太朴实了,反而让人们不太重视。可只要你仔细去想一想,这是圣人的话啊!肯定是因为它有着足够的重要性正确性,圣人才会说出来。朝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现在看来,孔子短短12个字就可以解决天下人的学习方法问题,那半部论语就能治理天下也不是不可能。(何况,说的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而不是一部,本来就是主张把论语中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东西忽视掉而只运用那些真理的)就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和观念来说,如果能做到让学生懂得这12字,懂得怎样去学习,也将会是一件相当重大的成就啊!不过我个人感觉,如今的教育效果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试问,有几个人敢说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就真的想到了这12个字并按照孔老夫子这12个字去学习的啊?不可能,因为考试的分量在学业中所占比重太大,为此,不得不为高分而学,这样就只能放弃思的时间。这不是学生的错。我只假设,如果让学生能按照老夫子的方法去学习,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些呢?但很明显,有些人还没有体会到这12个字的真正伟大价值,不会运用它们啊。就是这样,中国出现过很多思想家,他们的成就,有很多都是值得我们去运用与借鉴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并非没有通富强和崛起的条件,只不过,还没有人发现和学会运用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智慧而已。这只是我在反思自己的时候偶然发现的一点。它只是中国古代许多圣人中的一个人的智慧的一小部分,但就这一小部分就完全可以让我们今天的一些不完善变得更加完善合理。如果我们能充分运用祖先留下的智慧呢?我只能说,条件并非不存在,只是我们不善于去发掘和运用罢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是的,王夫之是我国古代哲学家,他的观点具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都承认物质第一性。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概括起来有七点:首先、反禁欲主义,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王夫之在其《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书中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批评。其次、均天下、反专制、爱国理想。王夫之在

  • 中国古代哲学史孔子仁的思想有哪些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有人在对中国古代一些科学和现代的科学进行比较的时候,也发现,确实中国古代使用

  • 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孔子,主张“仁爱”,是有等级的爱,主张克己复礼,希望能回到西周的礼乐制度,有教无类,主张勤学而好问。孟子,继承并扩充孔子的言论,主张忠孝义,曰:舍生而取义者也。性善论者。希望战火不再。荀子,性恶论者,认为人生而恶,只有通过学习礼义等思想,才能渐渐善良。却有两名法家弟子:李斯和韩非。道家:老子,

  •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此题应选A、B、C,因为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不显著的运动。运动是绝对的,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相对静止则保持了物质的固有性质,使得该物质是该物质,而非他物质,运动和静止是不可分的。

  • 中国古代的哪些辩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不同环境下成长的两个东西,基本方法和角度都不同,只有一些相似的点罢道家的自然主义有似于唯物论默家兼相爱有似于共#*主义道家的“反者道之动”有似于矛盾论中国哲学的普遍性的以直觉为出发点的方法有似于科学实证主义孟子的“王霸之道”有似于科社的革命理论不是社会丑的一面!心理变态本来就是病人。病人又怎么能代替

  • 有关古代哲学的问答题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动静之辩就是探讨动静关系。在动静之辩中,哲学家主要探讨的是世界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变的;是动为主,还是以静为主,动和静是什么关系;动即事物的发展变化有没有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据是什么。1、中国哲学家大都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变

  • 培根、笛卡尔的哲学思想来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培根轻视演绎推理和数学,反对亚里士多德在研究各种现象时做出目的论的解释,崇敬德谟克利特。---罗素《西方哲学史》笛卡尔不好说啊,哲学思想来源本来就涉及了太多人,不好说。他的哲学重要性完成了二元论,再者受经院哲学影响很大。说几个重要的吧,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你也自己查下资料,我只记得这些了,不然太繁琐

  •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人关系思想的历史演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研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部分哲学家把天理解为自然,于是天人关系即指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此相应的哲学观点大致分为两派。一部分人,例如道家,特别是庄子学派中的一些人物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消极被动的。因而提倡无为,绝对地顺应自然过程。当代西方某些环境悲观主义者主张人类放弃现代文明,回到原始时

  • 简述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阶段:秦秦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高峰期,后期哲学的发展是首屈一指的。秦不仅具有鲜明的演绎的群体,更深入的讨论个人生活;第二阶段:自秦始皇统一到封建哲学中国的洋务运动到五百年的混乱,三百年的混乱之中。哲学的横向停滞,留在儒家思想的框架内讨论和研究。第三阶段:从洋务运动“在西方的”文化体制改革“五四运动

  • 古典哲学思想有哪些?用在高考材料作文中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不用的。一是古典哲学思想多如牛毛,就是经典的,也是很多的,看不过来,看了,也理解不深,成效不大。办法是立足现有的知识,如成语故事就可。二是立意高深,全在于经验,经历有限,难得有真知灼见。如没结过婚,讲这个事,讲出来也是漏洞百出,还自以为是。三是所谓有哲理。就是你的判断或命题具有普遍性,或叫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