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在文化中不存在高低之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哲学本身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文化的核心,没有哲学的理论基础做依据,那么就没有文化的大发展。所以说,哲学是文化的总结。有什么样的哲学就有什么样的文化,一种文化总是产生于一种哲学学术当中,在不断的探究和摸索中得出了结果或者说是结晶。
哲学是对一种文化的总结、继承和发展。
本人不是学哲学的,说说自己的理解。
哲学这个词诞生于西方,表面的意思是聪明人的学问,研究的是人类的一些终极问题,就像一个笑话里面说的,学校保安在大门口天天要问的就是哲学的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去?
这样的问题问道普通人,谁都能告诉你,比如本人姓甚名谁,从东边来,到西边去。但哲学家考虑的,是人类是谁,人类从哪来,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当然只能聪明人才能解答了,有可能聪明人也解答不了。
所以,哲学,其实研究的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乃至宇宙,到底是什么,我们人类在宇宙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世界观的问题。
世界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世界观决定了我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这才产生了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价值观。而人类有了价值观,知道了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就会努力去先做最重要的事情,接下来去做不那么重要的事情,这就产生了人生观的问题。
反过来说,我们之所以做事情有先有后,是因为我们一般都选择重要的事情急迫的事情先做,这就是人生观决定的。哪一件事情重要或者急迫,取决于我们会以一定的观念或者标准去判断,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急迫,这个观念或者标准,就是价值观。而事情重要与否的观念或者标准如何决定,取决于我们对于世界宇宙人类社会的看法,这就是世界观。
举个例子来说,非洲大草原上的原始部落,他们以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认为,世界就是一大片草原,草原上有草原有野兽,这就是世界观。他们要生存,就需要每天狩猎,采摘野果,所以,野兽野果这些能够裹腹的食物是最重要的,至于金银珠宝好看不能吃,所以不如野果野兽重要,这就是价值观。有一天狩猎摘野果的时候,看见地下有一块金子,不远处有一只羚羊,于是放弃捡金子,这是不重要的事情,而去捕杀羚羊,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人生观。为什么要捕杀羚羊而不捡金子,因为他的价值观里羚羊能吃,金子好看但不能吃,所以羚羊的价值比金子高。
随着价值观产生的另一个概念是方法论。就是做事情选择什么方法去做,这也是价值观决定的。人们做事总是选择用最小的代价去获得最高的收益,什么代价小,什么收益高,这个标准就是价值观决定的。
还举这个例子,非洲大草原的部落民,获取野兽的方式有很多,可以一个人用弓箭射杀,可以几个人一起挖陷阱捕杀,还可以用金子换,到底选哪个方法呢?如果一个人用弓箭每两三天才能射杀一只野兽,而用一天时间捡到的金子就可以换一只野兽,他肯定不会选择自己去射杀野兽,而会去捡金子换野兽。这时候,一天捡到的金子就和一只野兽具有同样的价值,所以他放弃自己射杀野兽的方法而选择交换的方法,就是这么来的。这就是方法论。
粗浅的来说,哲学研究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世界观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不同的人生观,决定了不同的方法论。
因此,不同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导致了不同地方的人对世界的不同认识,产生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生观,而不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就是不同的文化。
诞生于海洋环境的西方文明为什么崇尚冒险,推崇个人自由,因为每天出海打鱼充满风险,打鱼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船老大的个人经验。而诞生于黄河流域的华夏农耕文明为什么安土重迁,崇尚集体、家族社会,崇拜天地自然,因为农耕的收获依靠集体共同劳动总体产出更多,兴建水利设施更需要集体参与才能完成,所以崇尚集体、家族;而农业收获至今在很多地方都是靠肥沃的土地,收获要靠天吃饭,所以崇拜天地自然。拥有一片土地就有了生存的希望。这些都决定了中国人安土重迁的观念。
因此,很多人指责中国的传统文化保守,落后,中国人这么聪明却没有能发展出现代科学,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都是不同生存环境造成的,也不能说明西方海洋文明发展出现代科学就一定比东方农耕文明优越,因为科学毕竟只能解决物质世界的问题,而东方文明因为关注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所以从诞生之初就注重以人为本,提倡人际关系不能极端而要“中庸”,要“和而不同”。
为什么有些哲学家思想家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希望在于东方文明,在于华夏文明,就是因为人类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不解决,物质科学越先进,带给人类的灾难越大,甚至会导致人类的毁灭。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