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太史公自序》,有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据《史记日者列传》,有占卜家,五行家,堪舆家,建除家,丛辰家,历家,天人家,太一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邹衍,纳阴阳与五行为一体:“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
《终始》,即终始五德。《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以周为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朝代更替,五行相克,天命如此。
汉立,刘邦至孝武帝,不承认秦承五行之运,以汉为水德。汉文帝时,公孙臣建议,“汉得土德,宜更元,改正朔,易服色。当有瑞,瑞黄龙见”。丞相张苍,以为非是,罢之。汉武帝时制定历法《太初历》,仍以汉为水德。汉武帝之后,改五行相克为五行相生,周为火德,汉为土德,火生土。
阴阳五行与天文学的关系,就是朝代更替,对应阴阳五行的变化。至于相克还是相生,随心所欲,任意解说。
打字太麻烦,画个图片看一看。
哲学的研究和科学相违背吗?
这个问题我又想起在回答类似问题时曾经引用过的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莱布尼茨的《莱布尼茨自然哲学著作选》还有莱布尼茨的《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仅从书名看,就可以看到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来了。
再看看吴国盛著的《什么是科学》第三章《现代科学溯源之一: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从标题上作者已经指明了现代科学和基督教的关系。如果要说现代科学的历史,可以说基督教是绕不过去的。
再看他第四章《现代科学溯源之二:数理实验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中所说的,结合牛顿的著作看,哲学对现代科学的诞生是有指导意义的。
再看海因茨R帕格尔斯著的《大师说科学与哲学》的前言中就说“西方思想将世界理解成二元的,即心和物的世界。这种二元论(dualism)是对真实世界的割裂,也始终让我们头疼。我们能调和吗?”还说“科学哲学和科学的分裂始于两百年前的康德(ImmanuelKant)并延续至今。”并强调“科学哲学并未日暮穷途,而是将再度与科学整合,恢复到康德之前与科学的关系。”还展望“在认知科学(cognitivescience)方面,哲学家和科学家也许要重新携手合作。”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兼科学作家,我想从他的著作里,大家可以看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还有现代科学的分科之细、专业之精,某个专业的科学家并不适合评论其他领域的学科,尤其是科普。
综上所述,我认为哲学是指导科学发展的,特别是现代科学以及衍生技术发展的双刃特性,是离不开哲学指导的。
如果大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有进一步了解的话,就会知道现代科学本身也是从哲学来的。
感谢邀请和关注!
哲学的研究和科学是否相违背,那是不可能的早起的哲学家更是地地道道的自然科学家,其哲学是最智慧的代表,而科学则是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开端。
首先,哲学的精神来源于两个途径,其一是惊异,其二是闲暇。好奇心是人的本性之一,同时又是研究未知探索未知的动力之源,而闲暇则为研究未知和探索未知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具备了这二者就构成哲学精神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的基本要素。
其次,科学是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且从中发现其规律加以开发运用到自身上。如果没有前者哲学的惊异与闲暇来研究与探索的成,果就无法促成科学突飞猛进。
总之,我们当前最可怕的就是缺少惊异的动力之源,以及闲暇研究与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上的运用。如果失去了这二者的就会使得哲学开倒车,科学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能够产生这样结果的就是因素之一就是缺乏思考和实践所造成的。
欢迎小伙伴们在评论区留言说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