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里就有矛盾论,而五行学说里也存在生克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阴阳五行学说在我国五千年历史进程中,由于科学知识萌芽中,劳动人民开始用阴阳五行贯穿于生产,生活,天地日月及对事物的辨证哲学中,同时将阴阳五行学说运用医学领蜮,至今中医学理论中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将人体疾病划分为阴阳两大类,用阴阳指导八钢辨证,以表,热,实为阳,里,寒,虚为阴,将、人体划分上为阳,下为阴,前为阳,背为阴,又以左为阳,右为阴,阳主动,阴主静之说,可以说是古代劳动创造实践的智慧结晶,用阴阳五行的哲学理念指导着社会生产力的运用和发展,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问题,总觉得古代的东西落后,这是事实,笔者认为,不能一味将古代的哲学思想及实践成功经验全盘否定,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伟人毛主席曾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好的东西应当继承和发展,愚味的东西剔除,老祖宗的土办法或称伪科学,但我们没有指责和诽谤老祖宗的权利,应该为那个无现代科学的时代,这些先人们为了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他们为之付出的心血与聪明才智,我们应当表示崇敬和赞扬!各位读者请发表你们对此认识好吗?谢谢大家!
如何理解书法中的“阴阳”?
书法的形成,是为了让人们在书写按照一定的书法方法去写,就能写出合乎法度的字来。
魏晋时期的中国书法,是书法史上的鼎盛时期,那个时候的书法崇尚自然。简练的笔法,自然的结字,是他们傲立于书法史峰巅的根基。什么是自然?每个字都有其形。在书写时依其形而书,不去安排造作,随意改变字体的结构。字的本身是什么样,就怎么样去写。这就是自然。好比一个人的形态。四肢五官躯干,该生长在什么位置,改变了它们的生长位置,就是残疾。字形与人体,是一样的道理。
书法中的阴阳关系,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也不知道阴阳如何应用于书法中。任何事物都以阴阳而存。阴与阳永远是不可分开来的。一枚硬币,一阴一阳两个面。你说阴不好,把它分开。你把硬币分开的同时,它又产生了新的阴阳。
阴阳是一个整体。不要理解成一个阴,一个阳。阴阳无所谓好或坏。笔一落入纸面,立刻就产生阴阳。你不能说:“这个阴阳合于规矩,是好阴阳”。没有这么的说法。书法是技艺的精熟,人为的增加一些玄奥虚妄的元素,只会把简单的事物弄复杂。对于学习本身来说,没有任何益处。
书法的“阴”与“阳”是易经中对立与统的的一种象征,是中国书法艺术中最和谐,最科学的艺术审美。
书法是以线条现表的象形艺术,与自然情态相契合,有阴阳才里和谐,就家有白天必然有黑夜一样,所以便产生行笔用墨之中的枯与润,钢与柔,大与小,藏与露,顾与,呼与应,气与韵等等的表现方式,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诠释了中国书法的自然之美。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要具备以上特点,从谋篇布局,结体构成等方面都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不能一味的用饱墨,用润笔,那样写出的字必然是,中规中矩,死板呆致,豪无生气,所以,要枯润相生,虚实结合,钢柔并济,大小错落,前后照应,左右顾盼,只有这样才能气韵生动,雅逸清明。
中国书法体例众多,各有风骨,有的含金石之气,有的若龙风舞,有的如铁骑奔腾,但都与阴与阳分不开的,这才符合中国书法的自然规律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