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阴阳学说,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形成,《易经》八卦中的阴阳爻一符号即代表阴阳。阴阳学的观点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全在阴阳二气的运动,它所总结出来的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是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系辞〉中“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为父,坤为母,生震、艮、巽、离、兑为六子,六子分男女。即天地生万物,万物都分为两性即阴阳。阴阳在自然界事物的现象中,是有互相对立,也有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联系。也就是说如没有阴,也就没有阳,没有阳,阴也不能存在。所以说,阴阳是互相依存,互相为用而存在的。阴阳的对立与统一,也正是一切事物的始终。
由此说来,阴阳学说正是中华民族古人智慧的结晶,古人通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把宇宙间自然界的万物万象,归纳为阴阳两大类,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朴实的唯物论和辨证法的思想。现今,我们每个人都生长在自然界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大自然界的影响,所以说一定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易经的阴阳观不是说有阴阳就大吉,通篇精华就两个字,和谐,易经的通篇观点是世间的一切物质总是有阴就有阳的样式生存着,如何把本来就生成的万物以阴阳形式生存于大虚中的万类物质和谐化,使万类万质在阴阳生成的同时和谐化,而形成全息,万物负阴而抱阳,比如男人和女人是阴阳生存于自然中,我们必须引导平等地配对,老男人就配老女人,中年男人就配中年女人,少年男人就配少年女人,还样就是人类的年龄和谐了,和谐是互相拥抱,互相需要,互相依赖,这个是万物相佐相成之自然之理,易经的终极目的就是把死板的阴阳万物通过天理,地理,人理调挤成和谐的阴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