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吃饭怎么说(现代的日常用语放到古代怎么讲)

古代吃饭怎么说(现代的日常用语放到古代怎么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404 更新时间:2024/2/2 19:26:31

一些现代的日常用语放到古代是怎么讲或咋称呼?

古代是一个较久远的时间,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多东西都和我们现在的不一样,很多日常的用语和叫法和我们今天的大不相同。今天来列举一些日常常用语来看看古时候是怎么说的或是怎么来称呼的。

吃饭

1.用膳,一般是皇家贵族使用。

2.小酌。随便的饮宴;谦称请人饮宴。

3.过堂。佛门中的"吃饭"。早晨、中午到"五观堂"或"斋堂"用食。

4.进食。指吃饭。出处:唐·元稹《连昌宫词》:“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5.赴宴。亦作“ 赴燕 ”。参加酒宴。

睡觉

1、坐着打瞌睡叫“睡”;

2、闭上眼睛,但是不一定睡着叫“眠”;

3、躺在床上睡觉叫“寝”;

4、伏在矮几上睡觉叫“卧”;

6、睡着了叫“寐”;

7、睡醒了叫“觉”或“寤”。

洗澡

1、沐澡(洗头洗澡);

2、沐濯(洗头洗澡)

3、沐浴

刷牙

1、梳洗,洗漱,

2、涤齿。(牙刷的名字在南宋就有了,俗称刷牙子: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第十三卷写道:“诸色杂货中有刷牙子。”子是表示东西,刷牙古今同意。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

工作

1、”劳作“(劳作的意思就是在干活,如辛苦劳作。)

2、”谋生计“。 谋:策划 生计:生活、生存的方法。

3、“谋事”。“事”指的是职业,谋事指的是找职业。

4、“差”。差遣——被分配一个工作岗位。差人——意味差遣某人去做某件事、差役——被官府指派到某个工地服劳役、差使——在工地上被工头使唤、出差——离开工地单独去办事。

5、“业”。古代文言文中“业”也可以解释成“职业”的意思, 又有“使从事于,以…为职业。”的意思。

婚姻、夫妻

1、配偶。夫妻双方互为配偶,亦指男女相配为夫妇。

2、结发。源于苏武诗“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结发”本指年轻束发之时,后据此诗“为夫妻”语,作结婚解;也指妻子。俗称元配为结发。也有人说:“结发夫妻”一词源于古婚礼中的“合髻”。

3、结缡。亦作“结褵”。原指古代女子出嫁时,母亲把悦(佩中)结在女儿身上,后来用为结婚的代称。

4、结丝萝。《古诗十九首》:“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和女萝都是蔓生植物,纠结一起,不易分开。

5、结朱陈。“朱陈”原是一个古代村名。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苏轼《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婚娶图》诗:“何年顾陆回丹后,画作朱陈嫁娶图。”后遂用为联姻的代称。

学生

1、学子。春秋时代,学生就被称为“学子”。

2、弟子。对于老师,学生就是弟子,《论语·雍也》中有“ 弟子孰为好学?”

3、学童。年幼的学生。

4、门人。门,意为师门,门人即使弟子。

5、门生。东汉时“门生”则指再传弟子,后世也指亲授业的学生。

6、门下。指门生、弟子,《淮南子·道应训》:“ 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

7、门下士、门下生、门下客。指学生、弟子;刘大櫆《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遂以授徒为生,教授宗党及前溪、洵川间。其门下士数十百人”。

8、门徒。指弟子或徒弟。徒,意为弟子、门徒;所以,学生的一些别称也就冠以“徒”字。诸如徒人、徒弟、徒役、徒侣、徒人。

9、门弟子。及门的弟子,门弟子又省称“门弟”;《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

10、小子。“小子”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也可用作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标签: 用语吃饭古代现代放到日常怎么

更多文章

  • 贝尔摩德为什么保护新一(贝尔摩德和新一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贝尔摩德,关系,保护,为什么

    神秘的女人:贝尔摩德保护柯南的真正原因,原来他俩是命运共同体。导读:从暗杀到保护,贝尔摩德对待柯南的态度是如何一点点改变的?今天西柚酱就来带领大家解开这一谜团。《大话西游》中菩提老祖曾质问悟空: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悟空回答到:需要吗?用反问回答反问,悟空的意思是:答案就在大家心中,每个人的想法不同,

  • 自由女神像简介(高46米的自由女神像耗时10年打造)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耗时,简介,女神像,打造,自由,10年,46

    自由女神像高度多少米?法国雕塑家耗时10年,为美国打造的礼物。自由女神像高度多少米:1、美国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座基达93米(305英寸);2、它是法国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3、法国雕塑家巴托尔迪耗时10年打造;4、位于美国纽约州自由岛上;5、原型是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6、是一

  • 古代的匈奴是现在的哪个民族的人(古代匈奴是现在的什么人)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匈奴,民族,古代,现在,哪个,什么

    令古人头疼的“匈奴”,到了今天是哪个民族?你可能永远想不到。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作为农耕社会的典型,中原王朝控制的地区经常要禁受游牧民族的侵袭。匈奴,作为一个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游牧民族,从秦汉时期一直屡屡侵犯中原地区,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游牧民族的凶悍善战在匈奴人身上发挥到极致,统一战国的

  • 刘禹锡是中唐还是晚唐的诗人(刘禹锡出名的8首七律排行榜)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禹锡,七律,中唐,排行榜,诗人,出名,晚唐,还是

    刘禹锡水平最高的8首七律排行榜,他称得上是唐朝七律第三人吗?“诗豪”刘禹锡,中唐著名诗人,唐朝“十大诗人”之一。刘禹锡各个诗体均擅长,尤其是七绝和七律,曾写出过众多佳作。那刘禹锡水平最高的8首七律都是哪些?如何排名?本文即将揭晓谜底,分享刘禹锡的精品好诗和朋友们一起欣赏。 行尽潇湘万里余,

  • 志南的《绝句》古诗意思翻译(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志南,古诗,绝句,意思,翻译,思想,理解,表达,感情

    南宋僧人春游时写下一诗,短短4句,便美艳了整个春天。春游,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历代相沿不衰,特别是唐宋,尤为盛行。“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这两句诗描绘的就是唐人春游的盛况。“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在六十五岁时,还不忘写诗调侃春天不去春游的人,恐怕是傻子。总之,在春游尤

  • 陶罐和铁罐是寓言故事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铁罐,陶罐,寓言,道理,故事,告诉,这个,我们

    《陶罐与铁罐》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几个?三年级学生真的能读懂吗?部编版(也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陶罐与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它主要通过对话形式来表现陶罐与铁罐的“品质”的。无论是翻阅教科书,还是在网络上搜索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答案几乎是完全一致的:陶罐和铁罐让我们明白了,人人都有长处

  •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什么史书(周亚夫军细柳作者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周亚夫,细柳作者,史书,什么

    读《周亚夫军细柳》后谈当时的背景《周亚夫军细柳》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作者司马迁,先看《史记》原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

  • 明朝朱棣皇后徐氏介绍(朱棣对徐皇后有多深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徐氏,介绍,徐皇后,深情,明朝

    朱棣对徐皇后有多深情?子女几乎全是皇后所生,在她生前未立一妃。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在金陵即位,年号永乐。在位期间,朱棣主持编修《永乐大典》,让后人对明朝历史更加了解;经营东北,让中国北部边境防线更加稳固;迁都北京,兑现天子守国门的诺言;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中原文化;占领安南,五征漠北,完成勒石

  • 清平乐宋黄庭坚的翻译和中心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庭坚,翻译,中心,思想,清平乐宋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黄庭坚《清平乐》。北宋黄庭坚有一首《清平乐》,写得凄婉而美好: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以问句起笔最容易引发思绪。而他又问了一个奇特的问题:春归何处。这个问题问得太无端了。春天回到哪里去

  •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作者是谁(李之仪卜算子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头君,长江,李之仪,卜算子,赏析,作者

    每日一诗|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很多思念无奈,很多相思凄美,可是也有一些诗歌里的告白,充满了永恒的遗憾和深情。比如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诗歌很像民歌,情绪饱满直接,真如长江之水,奔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