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桃花屋里桃花庵是哪首诗词(唐伯虎《桃花庵歌》赏析)

桃花屋里桃花庵是哪首诗词(唐伯虎《桃花庵歌》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712 更新时间:2024/2/2 15:44:52

唐伯虎诗作《桃花庵歌》:

唐寅,字伯虎,人称唐伯虎。因他出生时恰好是寅月寅时寅日,故取名唐寅,因属虎,故取字为伯虎。

唐伯虎是明代的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人称“江南第一才子”因为一出《唐伯虎点秋香》的戏剧为百姓人所共知。

他在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在诗文上,他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原本唐伯虎也是一心奔着科考的路子走,想中举然后进入仕途为官的。但是,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遭遇了一场大风波——1499年,他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以考场作弊罪入狱。出狱后被贬为浙藩小吏。从此他丧失科场进取心,埋没于诗画之间,最终成为一代名画家

下面这首七言古诗《桃花庵歌》,是唐伯虎的著名诗作。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世人笑我忒风颠,我咲世人看不穿。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直译:

桃花坞里有一座桃花庵,桃花庵里则有一个桃花仙。

桃花仙人自然种了很多桃花树,他还把桃枝折拿去换酒来喝。

酒醒了也只是在桃花树前静坐,睡觉时也要在桃花树下安眠。

就这样花前花后日子一天又一天过去,如这般酒醉又酒醒不知不觉一年又一年逝去。

只希望在赏花饮酒的日子中死去,也不想鞠躬弯腰在那些官员的车马前。

车前马后的日子是富人的兴趣所在,酒盏与花枝则是穷人命中之缘。

如果将富贵与贫穷相比,自然是一个在平地上,一个在天宇间。

如果将清贫生活与车马劳顿相比,他们得到了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闲适之乐。

世人都笑看我太过于疯疯癫癫,我却嘲笑他们看不穿尘世的真相。

还记得汉代五位帝的陵寝,如今没酒也没花都已锄做了农田。

赏析: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505年。距离唐伯虎科场遭诬仅六年。唐伯虎早先曾中过解元,后来受到徐经科场舞弊案牵连,功名被革仕途道路被封堵。在长期的生活磨炼中,他逐渐看穿了功名富贵的虚幻,所以自由自在地卖画度日,过着以花为朋、以酒为友的闲适生活。这首诗表达的就是他乐于归隐、淡泊名利的思想。

前八句:描写诗人的生活状态。他住在一个叫做桃花坞的山里,其中有一个桃花庵就是他的住所。他自比桃花仙人,既在桃花庵里种桃树,又把桃花枝折下来去换酒喝。没喝酒的清醒时分,就在桃花树下静坐欣赏,喝高了就躺在桃花树下安眠。

如此这般花前花后一天又一天过去,酒醉酒又醒一年又是一年消逝。对于古人来说,醉酒似乎不是什么丑事,李白、苏东坡等名家也都是酒后出诗篇,纵酒当歌等等。唐伯虎在这里描述的尽管看来是醉生梦死的放荡生活,但其中折射出他的归隐田园,淡薄名利的生活态度。

中间八句:诗人直抒胸臆,说出了自己心中对于人生的感悟。他只希望在赏花饮酒的平凡生活中死去,也不愿意天天委身于高官的车马前弯腰屈膝。每天过着车前马上前呼后拥的日子是富人们的乐趣,经年与酒盏和桃花为伍则是穷人的缘分。

如果比较富贵和贫贱的生活,自然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如果把清贫日子与车马生活相比,他们得到的是驱车奔驰之快意,我享受的是闲适舒心之乐。诗人告诉读者,富贵与贫穷虽然有着天壤之别,但贫穷的生活中那些自由和闲适的心情,是富人们所不能体会到的。

末尾两句:诗人点明了自己的思想。世人都说我疯疯癫癫,只知道赏花和醉酒,但他们根本不懂我的处世之道。我也笑他们没有看穿人生的真谛。

全诗通过“桃花”与“饮酒”两个载体,表达了诗人的一种脱离尘世的生活态度。他把官场的富人和以自己为代表的穷人做了鲜明的比较,得出了富贵并不能让人绝对幸福和快乐的结论。富人因有车马自以为高傲无比,穷人自有穷折花喝酒的乐趣。

自由自在的闲适生活才是生命最本真的状态。最后得出结论——即使是皇帝又怎么样?经历改朝换代后,他们的陵寝也早已荒芜被人遗忘了。

标签: 桃花庵庵歌赏析诗词唐伯虎屋里

更多文章

  • 80岁叫什么之年的称呼(鲐背之年指的是多少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鲐背,称呼,多少,什么,80

    “鲐背之年”,指的是多少岁?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中国古人在对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称呼或雅称。比如:30岁称“而立之年”、60岁称为“花甲之年”。这些称呼让人们一听就可以很快知道对方的年龄,同时也这些称呼也显得十分优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雅称“鲐背之年”,这指的又是哪个年龄段?为什么会有这样

  • 清朝一共多少年历史(清朝共276年其实里面很有深意)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深意,历史,清朝,276年,里面,多少,一共,其实

    清朝共276年,为何从大金改国号为“大清”,其实里面很有深意。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国祚是276年。在1616年,努尔哈赤就建立了政权,定国号是大金。所谓的大金,其实就是后金。为什么叫后金呢,因为1115年完颜阿骨打成立了大金国,也是女真人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政权,后来大金被蒙古铁骑灭掉,金朝也

  • 关于花的诗句名句大全(10首赏花的唯美古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古诗,名句,诗句,大全,唯美,关于,10

    赏花只会说“哇,好漂亮”?10首赏花诗词,助你成为文艺咖。三月到,百花开,一起来赏花呀。桃花艳丽,杏花温柔,牡丹雍容、海棠可爱……看到一朵花开,心中会惊讶地喊:好漂亮!古人也喜欢花,诗人们是怎么赏花的呢?一起来读一读这10首赏花诗词,让你也瞬间变成诗意的人。 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 海棠宋·苏轼

  • 故宫有多大面积(北京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却寸草不生)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故宫,占地,面积,寸草不生,北京,平方米,72万

    北京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大部分地方寸草不生,为什么?悠久的历史给中国留下多处皇宫,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的当属北京故宫。数次到北京旅行,每次都会尽量安排时间到故宫游玩,这座占地面积高达72万平方米的明清皇城如果仔细欣赏的话,半天时间也走不完,每次来都有新的收获。之前到故宫游玩,有个问题总

  •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两种诗词形式概念形成于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体诗,近体诗,朝代,诗词,形式,概念,区别,形成,哪个

    古典诗词中,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有哪些,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明白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什么,多数人有个错误的认识,误以为民国以后的诗叫近体诗,清末以前的诗是古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虽都是古典诗词的一种,但在时间、用韵、格律、字数和句数等五个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时间。1.古体诗。古体诗,是指在近体诗

  • 古诗登鹳雀楼全文解释(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意思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鹳雀楼,古诗,王之涣,赏析,全文,意思,解释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赏析之八: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视野广阔,哲理深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流传千古。王之涣,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

  • 公孙胜的绰号是什么(公孙胜的性格特点及主要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公孙胜,事迹,绰号,特点,性格,什么,主要

    梁山108好汉,以一敌百的好汉只有3人,其他人都办不到!梁山108好汉,武功高强的很多,但能够以一敌百的只有公孙胜、鲁智深、李逵三人,其他人都办不到。公孙胜公孙胜,外号“入云龙”,是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的高徒,一身道术,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堪称“神仙”。在梁山上,除了公孙胜,也只有混世魔王樊瑞稍微会

  • 格物致知的意思解释简短(王阳明为什么反对格物致知)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格物,致知,王阳明,意思,反对,简短,解释,为什么

    王阳明为什么反对格物致知?朱熹的格物致知错了吗?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格物致知”一词的意思是:探求事物的原理、法则,从而获取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按我们现代人的观点看,这不是很简单明了的道理吗?然而明朝的大思想家王阳明实践了“格物致知”的方法,“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然后啥也没格出来,还大病一场。王

  • 敦煌壁画飞天仙女介绍(此辉煌笔画满壁风动天衣飞扬)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满壁,笔画,壁画,仙女,风动天衣飞扬,飞天,敦煌,介绍,辉煌

    辉煌的敦煌壁画之飞天仙女:满壁风动,天衣飞扬!敦煌壁画是中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是中国历代壁画集大成的艺术。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作为吉祥物之一的欢欢,头部纹饰就是取材于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把它比喻成"墙上博物馆"是实至名归的,让我们从瞻仰的视角去探索发现民族瑰宝的魅力。最具代表性的当

  • 新凉古诗意思翻译(新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凉古诗,意思,诗人,翻译,新凉,表达,心情,怎样

    两首《新凉》,南宋诗人与清代才子的对决,令人享受一片清凉之意。入秋之后,天气依然极其闷热,冷水管中流出的竟然是热水,空气也好像被炙烤出一股焦味。人们只要稍微活动,就会大汗淋漓,一点也感受不到秋天的凉意。老天爷可能也睡糊涂了,似乎忘记了让白帝与炎帝交接班。人们渴望秋雨降临,就连天边飘来几片云彩,也会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