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商鞅,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商鞅,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374 更新时间:2024/4/5 12:41:01

导语:商鞅是一个刻薄寡恩、为人行事功利性极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商鞅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改革家,商鞅变法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典范。因此,商鞅受到后世的善遍赞颂。

但是,商鞅在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严厉措施,也反映出他的性格缺陷。

商鞅在变法中未能对秦国百姓进行系统完整的教化,只是简单粗暴地要求秦国百姓完全遵守和执行变法条令,甚至对违犯法令的人采取极其残酷的刑罚。所以,商鞅在秦国并没有赢得秦国百姓的衷心拥戴,而是落下了刻薄寡恩、执法严酷的名声。

商鞅在推行变法的进程中,对保守派贵族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丝毫不留情面。同时,他对于违犯法令的普通百姓也是毫不手软,动不动就是严刑峻法,使得秦国上下都对他心里很抵触。

但是商鞅亳不在乎,他只要求变法得以顺利推行,不管人心的背。他的功利性太强,导致自己一味用严酷法令来强力推行变法,力求变法早日成功。

最后,变法成功了,商鞅却留下了刻薄寡恩的坏名声。在支持他的秦孝公病死以后,商鞅失去了政治上的靠山,自己又在秦国没能赢得民心拥戴,所以,商鞅很快就被打倒了。

另外,商鞅在世人眼中名声最为败坏的一件事,就是他为取得战争胜利,夺取河西之地,对魏军主帅、自己的老朋友公子采取了欺骗手段,卑鄙地赢得了胜利,达到了战略目的。

可是在这件事上,商鞅也被世人看透了,大家都清楚地知道商鞅这个人功利性极强,为达到目的,是毫无顾忌、不择手段的。

结语:商鞅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变法改革家,他的功勋千秋传颂。但是由于商鞅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了他的悲剧下场。刻薄寡恩,功利心太重,使得商鞅失去了人心,没有支持他的群众基础,因此,在失去了政治靠山以后,他就被守旧贵族势力很轻松地打倒了。

关于商君,我认为其功绩可延续到封建统治结束,现在我们的法条还有一些他的影子,毕竟我们是大陆法系。商君,在当时顶着压力,自己做一位孤臣,在秦国积弱的时候披荆斩棘,亲嬴渠梁和其的”君为轻山,我为松柏,生死相扶,永不背弃“也是一段千古佳话。君臣之间和和睦睦,商鞅以自己的命来续秦国的命,真的是佩服呀!

其敢做敢当,大刀阔斧的在秦国推行新法,一腔孤勇,法制绵延不绝。

在大秦帝国之裂变这部剧,商君很是浩浩汤。

严刑酷罚,天子与庶民同罪。

徙木立信。提高政府公信力。

实行军功制。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还。这种精神绝对值得敬重。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是什么?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是在大约:商鞅(大约公元前390年到338年)卫国人,本来叫卫鞅或公孙鞅,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入秦,秦孝公三年开始变法,历任“左庶长”、“大梁造”,秦孝公二十二年被封为“商君”,历史上称商鞅。他是秦国前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政治主张在后人辑录的《商君书》。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1)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重新定制尊卑爵秩等级。(2)废除以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买卖。(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4)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编户籍、设县、统一度量衡等。“商鞅变法”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是秦国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度的转折点。变法以后,秦国逐渐走向强盛,为后来的统一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变法前,商鞅受到了几个旧贵族代表人物的拼命反抗。但他依靠秦孝公等上层人物的支持,后来变法得以顺利的进行。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嬴驷即位(秦惠王),旧贵族势力一度抬头,商鞅虽然被车裂,但经过商鞅20年的变法,封建制度在秦国已经形成。所以秦惠王虽然为他师父老师出了一口气,但还是顾全了大局,沿用了商鞅制定的法律。即:“商君之法”。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自由买卖;实行军功爵制,并实行什伍保甲制度,估计贵族和平民建立战功,促进国家军事力量发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国家经济交流和发展;实行郡县制,这有利于国家经济和政治管理;为了使人们相信新法,商鞅醒木立信,树立政府说到做到权威,对于反对变法的守旧保守势力,商鞅采取强硬的手段进行镇压,这为商鞅最后惨死埋下了伏笔。

商鞅变法总体上是顺应历史发展一次变法,这促进了秦国的强大和崛起,并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做出了组织保证和物质条件,正因为商鞅新法的顺应历史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商鞅虽然惨死,但秦国后继之君并没有废除商鞅新法,而是继续推行新法促进国家发展。

通过商鞅变法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才能做出伟大的事业,同时需要在组织保证,物质基础保证,民心向背等这些方面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认真准备才有可能做成事业!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贵洲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孙应鳌一代帝师孙应鳌(1527-1586),字山甫,号淮海,溢文恭,明朝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著名朝廷大臣、学者、诗人、教育家和贵州教育的先驱.自幼聪颖,好学上进,喜读诗文,善作文章.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公元1546年)举人,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为江西按察司

  • 北魏为什么打不过刘宋 揭历史上北魏和刘宋和亲过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战前准备1、东路军6万人由辅国将军、青、冀2州刺史萧斌为统帅,以宁朔将军王玄谟率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镇军谘议参军申坦等水军1万为先锋,经淮、泗入河,进攻镐礅、滑台等地。镇军将军、徐、兖2州刺史武陵王刘骏率水陆继进,并兼统东路青、冀、徐、兖4州之军。可以看魏书魏书,北齐魏收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

  • 深圳盐田区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深圳以盐业著称,居民们在海边造田晒盐,盐田的名字与此有关。来源于盐田村和盐田墟。盐田的记录最早出现于清康熙年间的《新安县志》当中。盐田村位于梧桐山下,清朝初年清政府设立盐田汛(“汛”是明清时期基层军事机构的名称),派兵25人驻扎在那里。后来在现在盐田港区东北角的海滩上出现了一个交易墟市场,墟

  • 八仙中的哪一个历史上真有其人?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管生活还是工作中,这句话都很实用,大白话就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才知道,别尽说好听的,手底下要见真功夫。这是民间喜欢八仙的原因之一,接地气。玉帝、如来那都是高高在上的神,谁都不想去见,就如同老外不喜欢见到上帝一样,八仙带着人间味,所以讨人喜欢,这是第二个原因。人间味是什么

  • 历史 秦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秦朝没有太监这个称呼。太监是明朝的宦官的一个官名,只有达到一定的品级才能被成为太监,后来这称呼沿用了,秦朝的宦官当然也要净身,一般的传统的阉割敌国战俘或者掳掠来的敌国人口,那时候人口宝贵,一般很少用自己国家的人。君主姓名生卒在位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在位54年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在位2

  • 历史人物中你最喜欢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人物中,我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民一样,最喜欢的是开国领袖,一生大公无私,全心全意在人民服务的毛主席。中国人民高呼的:毛主席万岁!是发自内心的希望。毛主席逝世时全国人民的悲痛啼哭是发自内心的。有些小人诋毁毛主席搞个人崇拜是彻头彻尾的阴谋家。最喜欢开国领袖毛主席,是劳苦大众的大救星,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

  • 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跟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意思同孤注一掷相近。论其典故出处,文献资料中可查得如下两则:《孙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

  • 吴三桂怎么没被编入《贰臣传》?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那是因为还有一本比《贰臣传》罪名严重得多的书《逆臣传》,以吴三桂的反复无常,降而复叛,罪大恶极,早已不是“贰臣”可以形容,只有“逆臣”才更贴切。《贰臣传》编撰于乾隆四十一年,是乾隆为了确保统治稳固,缓解满汉民族矛盾,向群臣和百姓昭示,要忠君爱国,不能做“贰臣”。所谓“贰臣”,就是先后在明清两朝为官之

  • 茂名有什么历史名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茂名市辖茂南、电白2个市辖区,代管高州、化州、信宜3个县级市。介绍几位从茂名市走出来的名人,他们是:△廖盖隆(19182001),广东信宜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新华社副总编辑,中央宣传部报刊处处长,朱德秘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全国党史研究会第一、二届常务副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等职。

  • 谁可以称得上广东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广东出了很多名人,特别是近现代广东更是星光熠熠,人才辈出。广东十大名人,应该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才算名人,我认为十大名人是:1、六祖慧能。六祖惠能大师(公元638713年),中国禅宗杰出大师。他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形成了影响久远的南宗禅,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六祖惠能的思想,集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