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破釜沉舟”的我国古代将领为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译文: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都把船沉了,破了釜甑,烧掉庐舍,只持有三日粮,来表示士兵们必死,无回的决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扩展资料:破釜沉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孙子兵法》所说的“焚舟破釜”虽然也表示誓死决战的意义,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谈的典故故事。破釜沉舟的故事: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当时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巨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求救。项羽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破釜沉舟的简介
史记》所载“项羽破釜沉舟”事,才具备了典型性:项羽前锋军救巨鹿,初战少利,项羽便率大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厉士气。终于杀苏角,虏王离,大败秦军于巨鹿之野。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顾。
破釜沉船的主人公是谁
破釜沉船【名称】:破釜沉船【解释】:破:打破;釜:锅;沉:击沉。比喻下定必死的决心,不顾一切地战斗到底。【出处】:梁启超《南学会叙》:“震撼精神,致心命,破釜沉船,以图自保于万一。”【近义词】:破釜沉舟【反义词】:瞻前顾后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