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哪一位名人遇事不慌不忙?

历史上哪一位名人遇事不慌不忙?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002 更新时间:2024/1/22 5:36:57

古有孔明先生,现代有毛泽东主席!不管是指挥千军万马,南征北讨,还是对付敌方史臣及元首,不慌不乱,沉着有序,运筹自若,把对手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掌之中。多少王侯将相,兵马大元帅等都是远远不及的。但孔明先生与人民的领袖毛主席比起来,相差又甚远,比如,失街亭后怒马谡,无奈设下空诚计等,说明决策不细,用人不当,犯了大忌大错,导制三军受损元气下伤,又比如,明知恢复汉室统一天下没有把握,甚至不可能的事而为之,导制六次出师伐魏失败等等,而毛主席指挥的几次井岗山反围剿,在红军生死存亡时刻自若地红军四渡赤水,成功突围,以及在延安的保卫战,全面总指挥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因而才创建了新的中国等。还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抗美援朝、对印度和对苏修的自卫反击战,都做到百战百胜。就是孔明在世,也是根本做不到的。特别是抗美援朝,下面的将帅及其他的文职官员,有几个不感到心慌意乱,怀疑出兵是不是能够制胜。都担心甚至极力反对出兵,但毛主席却力排众议,坚决出兵,并能胸有成竹地在北京策划指挥前线几次战役,结果战胜了以强大的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确保了祖国几十年的和平建设,被称之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以上略举的几个事例,确确实实可以足够证明有史以来,只有毛泽东主席才能称得上是在任何情况下,包括国际风云动荡的年月,总是做到胸有成竹,临危不惧;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其雄才伟略无处不在。

伟人就是伟人,前无古人,后暂无来者。

回答完毕!

胸有成竹主要讲的人物是谁?

主要讲的是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擅长画竹,他对竹子在不同时期和各个角度细心观察,了然于心,然后画出来的竹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成语意思是在做事情前对这件事情了解清楚,规划详尽,很有成功的把握。

哪个历史人物让你读了他的故事以后,发奋读书,立志做大事?

毛泽东的读书誓言:“40岁前学遍中国学问;40岁后吸收西学精华。”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前两年,他花了很多时间用在读古文和中国古典经史子集上面。

这同他那时候崇拜的偶像康有为、梁超和杨昌济先生耳提面命的影响有关。

加上儒家四书五经,青年毛泽东自幼就大多数能背诵,也便于钻研。

1916年《新青年》在北京出版,青年毛泽东和其他有志青年一样,读书的热情就被《新青年》所倡导的新思想,新思潮吸引过去。

而这时候杨昌济先生也开始讲解与东方思想哲学迥然不同的《伦理学原理》二元论思想哲学,进一步把青年毛泽东的目光吸引过去。

青年毛泽东的目光开始转向西学,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直到“五四运动”后组织学生赶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仍然认为“略通国学大要”是自己读书学习方面和研究社会基本国情方面应当做到的基础之一。

关于传统思想文化知识的重要,以及如何获得这种知识,在当时青年毛泽东跟老师、友人们的通信中有不少反映。

在他1915年6月25日写给湘生的信中这样说:“如言自修,吾举两人闻君。其一康有为,康尝言:吾四十岁以前,学遍中国学问;四十岁以后,又吸收西国学问之精华。其一梁启超。梁固早慧,观其自述,亦是先业经史词章,后治西学各科。……来日之中国,艰难百倍于昔,非有奇杰不足言救济,足下幸无暴弃。”

这里表达了青年毛泽东读书求学的座右铭,那就是40岁前,大力学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40岁后才可以学习西学,吸收西学中思想文化的精华,然后融会贯通,如此才可以说学问学通了。

而且青年毛泽东也认为,要救国必须出现“奇杰”般的人物,而“奇杰”般的人物必定是一个融会贯通中西思想文化的人物,单单只精通中国思想文化或是只精通西方思想文化都是不可取的。

1915年9月6日写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也说过:“仆读《中庸》,曰博学之。读《大学》,曰: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至乎其极。表里精粗无不到,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读《论语》,其上孔子之言,谓博学于文;读《孟子》,曰博学而详说。窃以为是天经地义,学者之所宜遵循。”

这是一封篇幅很长的信,信中洋洋洒洒几千字,青年毛泽东给萧子升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求学经历和方式方法,他先介绍萧子升读《群学肆言缮性篇》,谈论专与全,渊与博的先后关系,还有自己对各学科的研究法等。

然后又谈到“尚有其要者,国学是也”,再一次强调了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性。

青年毛泽东认为经史子集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写好中国思想文化,就必须精通。为此他写了“四部之篇,上下半万载之纪述,穷年竭智,莫殚几何,......顾吾人所最急者,国学常识也。昔人有言,欲通一经,早通群经。......首贵择书,其书必能孕群籍而抱万有,干振则枝披,将麾则卒舞。曾氏《杂钞》其庶几焉。是书上自隆古,下迄清代,尽抡四部精要。”

青年毛泽东认为精通传统思想文化首要原则就是精通一本认真挑选过的关于传统思想文化的书籍,一本作为学习纲领性的书籍。

他挑选的是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在青年毛泽东眼里这本书比《古文辞类纂》、《古文观止》、《昭明文选》都要好,因为后者这几部书虽然是古代著名的综合性书籍,却只侧重于文化辞章,而《经史百家杂钞》里面增加了经世济民的经济类文章,对历朝历代治乱兴衰的原委都能有所触及。

青年毛泽东则如此写道:“国学者统道与文也。姚氏《古文辞类纂》畸于文,曾书则二者兼之。”

其实不仅仅《古文辞类纂》过多的挑选文化辞章,《古文观止》《昭明文选》都有这种问题,《古文观止》篇幅较少,还没有比较清晰的暴露这个问题,《古文辞类纂》和《昭明文选》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

曾国藩一生标榜自己重视思想义理而主张经世致用,在北京做翰林的时候,就很是重视经济之学。

“经济不外看史”,这是曾国藩的老师唐鉴的格言。

因此曾国藩对史学极为爱好,每天都花时间读一读史书,即使后来曾国藩开始领军打仗,事务繁忙,依然在军营中每天要读10页史书,几十年来风雨无阻,坚持不懈,而作为回报,曾国藩史学功底极其深厚。

怎样获得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常识呢?信中继续说道:“为之之法,如《吕刑》一篇出自《书》,吾读此篇而及于《书》,乃加详究焉出于《书》者若干篇,吾遂及于《书》全体矣。他经亦然。《伯夷列传》一篇出于《史记》,......吾遂及于《史记》之全体矣。他史亦然。出于‘子’者,自一‘子’至他‘子’。出于‘集’者,自一‘集’至他‘集’。于是而国学常识罗于胸中矣。此其大略也。为学最忌一陋字。......观曾文正为学,何一二书为主(谓《论语》、《近思录》),何若干书辅之,其它亦然。”

从一部分内容类推到一本书所有内容,然后以一二本中心书籍类推到所有相关书籍,这样类推下去,传统思想文化无所不知也。

青年毛泽东还归纳总结了相应的读书方法:“其法曰‘演绎法’,察其曲以知其全者也,执其微以会其通者也。又曰‘中心统辖法',守其中而得其大者也,施于内而遍于外者也。各科皆可行之,不独此科也。”

几个月之后的1916年2月29日,青年毛泽东写给萧子升的另一封信中,列出了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经、史、子、集,多达77种的阅读书目:“经之类十三种,史之类十六种,子之类二十二种,集之类二十六种,合七十有七种。据现在眼光观之,以为中国应读之书止乎此。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然读之非十年莫完,购之非二百金莫办。”

可以看出,这77种关于传统思想文化的书籍目录,必定是综合了前人(比如曾国藩、姚鼐等学者)和师友的各种意见,并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而进行严格筛选过的,能够代表他自己对“国学大要”的见解。

非常可惜的是,这封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完整的保存下来,已经残缺了很大一部分,青年毛泽东所列出来的书籍目录没有完整的保存下来。

而且青年毛泽东也没有完整的读过这些书,因为当时的他“身无半文”,买不起书。

为此萧子升还答应过青年毛泽东,准备送他一些书,被他拒绝了:“大不敢当,一则赠而下读,读而无得,有负盛心;一则吾兄经济未裕,不可徒耗。”

看来,青年毛泽东对自己列出来的书籍目录也感觉太过庞大,所需要的时间与金钱都很成问题,他自己也感到遍读这77种书是很难办到的。

在1917年8月23日写给老师兼好友黎锦熙的长信中,虽然青年毛泽东读书治学济世的思想已经开始转向“大本大源”的哲学和伦理学:“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人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

然而从未放弃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弟久思组织私塾,采古讲学与今学校二者之长,课程则以略通国学大要为准,过此即须出洋求学,乃求西学大要,归仍返于私塾生活,以几其深。”

看来,青年毛泽东曾经也准备在学术研究上有番作为,可惜造化弄人,梦想成为“教员”的青年毛泽东最后却成为了一位革命家。

然而就算如此,毛泽东身上依旧有着浓厚的“教员”风范,对世人孜孜不倦的进行教诲。

文正公曾国藩。年轻时,他又懒又流氓,而立过后才知奋发。后来,大家都知道了,成为了“千古完人”。当然,俺的目标,仅仅仅仅是成为万万万万分之一曾国藩。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柳永是词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宋史的文艺大家传中,无柳永传。凡列官司马,也同样找不到柳永。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他曲折仕途背后的无限辉煌。一般认为词的发展分为那么几个阶段:五代花间及其以前、柳永时期、苏轼时期、周邦彦时期、辛弃疾时期、南宋格律派时期,宋后不提。而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个时期,其北宋词第一人(

  • 历史中真实的商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一、秦是不是法家?不完全是。秦发源地甘肃,陕西不过是当年东出最先征服的地方。秦王仁厚,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秦王灭六国,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几个?人屠白起败坏秦王名声,被秦王直接赐死。秦王嬴姓赵氏,秦王杀白起是为赵报仇;白起死后,秦王四

  • 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有:鲁迅、郭沫若,、朱自清、郑振铎、冰心、王蒙、徐志摩、余光中等。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有:鲁迅、胡适、林语堂、郑振铎、梁实秋、周作人、戴望舒、许地山、叶圣陶、朱自清、俞平伯、郭沫若、茅盾、郁达夫、冯雪峰、林徽因、徐志摩、张爱玲、梁玉春、萧红、丰子恺、冰心、季羡林、何其芳、丁玲、沈从

  • 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就应当严肃认真、敬慎处事;讲求信用;节省开支,爱护百姓;役使百姓应该在农闲时间。春秋时代看个诸侯国的大小强弱,战车多少是一个重要指标,那时诸侯国中拥有千辆战车的不多,在这里千乘”指大国。在这句话中

  • 高分:简述《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表、书所对应的记录内容?_百度...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本纪”是全书提纲,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

  • 铜山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彭祖彭祖,先秦道家先驱之一。姓名铿,一作彭铿,陆终第三子。彭祖建国于彭,子孙以国为氏。又彭亦为姓。大彭国第一代始祖彭祖铿本为尧舜时人,由于经常和神农时神巫巫咸、黄帝时神医巫彭、夏彭伯寿、商彭伯考、商贤大夫彭咸、周柱下史老子混为一谈,遂有“长年八百,绵寿永世”、“非寿终也、非死明矣”等传说,清人孔广森

  • 你曾经读过哪些给你感触很深的历史伟人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毛泽东传,真正的一代伟人!刘源上将所著畅销新书《梦回千古,少奇永在:漫忆父亲刘少奇与新中国》(上集),让中国人民感触极深,思考万千的刘少奇传记之一!该书是退休后的刘源上将又一部书写刘少奇传记性的力作,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据出版社推荐介绍,该书内容充实感人,形式新颖别致,既有对新中国重大历史

  • 世界历史上智商最高的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横跨文理加艺术的赵神仙所谓天才这玩意大抵就是同时得到一台电脑,你还在研究怎么开机,人家已经熟练的开启了迅雷。那么本篇的主人公必然是一个正面人物,所以我决定写中国人,略微满足一下小小的民族自尊心。1892年11月3日,一个天蝎座男孩出生在天津,父亲赵衡年中过举人,擅长吹笛子,母亲冯莱荪擅长诗词,还精通

  • 商鞅写过什么书?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袁氏当国孙文创制,宣统退位,袁氏当国,畅论民国开国史,当代寥寥可数的历史畅销书大家唐德刚。袁本是一个旧官僚,但他毕竟是个智商很高的政客,经受了两年现代政党政治的磨炼,搞起新的寡头政治来,作法自便,出手也颇为不俗。袁世凯在赶走了孙文,增修了约法,做上了终身制的大总统之后,其权力之大在民国史上,可说是尚

  • 历史名人传记的读后感,8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岳飞传读后感》人们都说岳飞是抗金大英雄,很伟大,开始我一直不相信他有多大能耐,而且就算他再厉害,最后还不是死在奸人手中,并且因愚忠而死,实在很没有价值。他如果真是为人民好,那就应该自立为王,邀集一帮好汉,为老百姓做些实事。但是看了岳飞传后,我终于懂得了岳飞的伟大,他所看中的是为百姓谋福,也不在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