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邦的“约法三章”是怎么回事?

刘邦的“约法三章”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44 更新时间:2024/1/19 4:40:45

“约法三章”这个典故,我看了不少人的讲解,有些存在一定的误解。

刘邦进驻霸上,也就是今天的白鹿原之后,其实和咸阳城就咫尺之遥了。秦王子婴只好投降。

此时刘邦显示出了他冷静、隐忍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三件事上。一是在将士们纷纷进城抢夺金玉珠宝时,虽然他也很想立刻享受宫中的富贵生活,但在樊哙张良劝说后,迅速整饬军队从城中回到霸上。第二件是,有人劝他杀掉已投降的秦王子婴,他也没有采纳。第三件则是,回到霸上,他又召集关中各县的豪强、有威望的老人,与他们约法三章,这一系列行动,可能都是他为了顺利成为关中王的战略,以此来在关中树立一个宽容、仁慈的王者形象。

这里我们稍稍解释一下“约法三章”这件事。因为这个词的现代语义,可能会让我们误解,重点是在“约法”上,以为是在夸奖刘邦的言出必行、说一不二。

其实这里的重点不是“约法”,而是“三章”,众所周知,秦朝在李斯的法家政治下,法令是非常细致严苛的,条条框框,无所不备,以致百姓怨声载道。刘邦此举正是废除了所有秦朝原先的法令,只用“三个”法令来临时管理关中:杀人者死、伤人和作乱按轻重入罪。刘邦希望反秦朝之道,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来迅速赢得关中民心。

尽管汉朝真正立国之后,基本继承了秦朝的法制,严苛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临时的措施显然奏效了,关中百姓欢天喜地,视刘邦为仁者,无不希望他能留下来当关中的治理者。

前有车,后有辙,但有时会改弦易辙。进入秦朝腹地、结束赢秦的刘邦,为了站稳脚跟、树立形象,抑制了私欲、实施了“约法三章”,从而稳定了关中,为后期的帝王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关中,覆亡暴秦。公元前二零六年十月,刘邦率领大军,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进占了咸阳附近的霸上(今陕西省西安东南)。秦王子婴一看大势已去,只好乘着素车白马,脖子上系着绳索,捧着象征国家政权的玉玺和兵符、节杖,来到了刘邦的军营,俯首请罪,听候处置。

于是,有的将领主张宽大处理子婴;有的主张杀死子婴。刘邦说:当初,怀王派我进关,就是认为我有容人之量。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杀了他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刘邦就接受了子婴的玉玺、兵符和节杖,然后把他看管起来。随后,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秦朝的京城咸阳。

至此,嬴政建立于公元前221年的秦王朝,走过了功过、毁誉并存的十五年后,覆亡于农民起义。

迷恋关中,心旌荡漾。进入咸阳城后,将士们认为多年的征战总算胜利地结束了,以后就该享享清福了。于是,他们纷纷跑到皇宫里争夺财宝。刘邦也在将士们地陪同下,来到了豪华的阿房宫。他看到了富丽堂皇的宫殿、五颜六色的幔帐、价值连城的珍宝、稀奇古怪的摆设,还见到了许多粉面桃腮的宫娥美女。刘邦赞叹着、羡慕着,越看越爱看,越看越不想离开。后来,好像是身处美妙仙境的刘邦,竟迷迷糊糊地躺在了寝宫的床上。

这时,刘邦的部将樊哙闯了进来,高声说道:沛公,你是想得天下呢,还是只图一时的享受呢?暴虐的秦王朝,就是因为贪腐奢侈、横征暴敛才灭亡了。你怎么能迷恋这花花世界呢?还是赶快回到军营吧!刘邦听了不耐烦地说:别罗嗦了,让我歇歇再说!

路过这里的张良,听见了樊哙说的这番话,并发现刘邦很不高兴,就劝诫刘邦说: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樊将军说得很对,应该以天下大事为重。六国的军队正在向咸阳逼近,可千万大意不得呀!

刘邦一向是很敬重张良的,听了他的话才转嗔为喜,立刻从床上跳起来,吩咐部下查封了皇宫的府库,带领将士们回到霸上的军营。

约法三章,稳定关中。农民出身的刘邦是比较了解人民疾苦的。他知道,老百姓经过连年的战争,渴望太平。为了争取人心,他回到霸上以后,就召集了咸阳附近的一些父老乡亲和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你们在暴秦的统治下,受苦、遭罪了。议论一下朝政,竟然就定成诽谤罪,拉到市上处死,甚至全家抄斩,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继续下去了。现在,我要解除你们的痛苦,并且和大家约法三章:杀人的偿命;伤人的和偷盗的严惩。除此之外,秦国的一切法律、禁令全部废除。从此以后,所有官员、百姓,都要安心过日子,放心做事,不要惊慌。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约法三章”。

这可是受到秦法迫害已久的老百姓,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没想到秦法能被废除,没想到关外来的刘邦对他们这样好。于是,父老乡亲们都争先恐后地抬着酒肉、粮食,来慰劳这些帮助他们打碎暴秦统治枷锁的将士。但是,刘邦让他的部下再三辞谢,好言好语地跟人们说:仓库里有的是粮食,乡亲们不要再破费了。当地老百姓看到刘邦这样体贴民情,他的军队又这样爱护老百姓,就更拥护他了,都愿意他留下来,成为秦地之王。

明确形势,严守关中。是的,关中地势险要,富甲天下,的确是建立基业的好地方。“谁先打进关中,谁做关中王。”这是楚怀王和各路起义将领事先约定好了的。

但是,刘邦意识到,项羽不可能让他长久呆在这里。因为,项羽收降了秦将章邯后,把他立为管辖雍地的雍王。雍地在咸阳西部,立章邯为雍王,就意味着要分出关中的部分地域让章邯管辖,这是明目张胆地违背事先的约定,要把刘邦逼走。

鉴于形势的严峻,刘邦与谋士们反复商议,最后决定:派兵严守各处关口,没有刘邦的命令,不论是哪路军队都不准进入关中。

这样一来,楚、汉相争的前奏“鸿门宴”,就要开席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人物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

  • 大家能推荐下好看的历史正剧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朱元璋,大秦赋历史正剧,我首推24集电视连续剧《长征》。《长征》是2001年首播的,由唐国强、金韬、陆涛、舒崇福等人导演,编剧是军史专家王朝柱。该片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史料翔实,故事性强,全面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长征、怎样长征以及如何取得长征伟大胜利的雄伟画卷,真实可信,感人

  • 祖冲之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圆周率的创始人!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南朝宋、齐时人,为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生于建康(今南京市),仕宋、齐为官,历任南徐州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江苏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职。祖冲之的成就不在政绩上,而重在科学贡献上其主要

  • 如何评价孙皓晖所著《大秦帝国》,可信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孙老的《大秦帝国》全集我都看过,2010年用DVD看的第一部黑色裂变。等了好多年才出第二部,然而等来的却是失望。索性抛开影视剧,买来全套《大秦帝国》。一口气看完。来说说我对这部历史巨著的感悟。跟随孙浩辉的笔墨来到战国时代。以秦国的兴亡为主线串联起整个战国时代。了解那个时代的军事,文化,政治,社会等等

  • 苏州与徐州各有怎样的历史文化,哪个更深厚?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苏州和徐州,现在都是江苏省下辖地级市,同样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有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那这两座古城相比,哪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更加深厚?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苏州徐州根据我了解的资料显示:1.苏州,古称吴,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苏州,以城西南姑苏山得名,沿用至今。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40

  • 描写历史上身残志坚的名人励志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霍金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

  • 历史上少年得志并福禄一生的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军政的话最出名的莫过于霍去病了..年仅17岁北击匈奴为西汉立下赫赫战功,可惜英年早逝。另外,项羽24岁起兵反秦,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三国演义小说形象我觉得江东的孙策,孙权、周瑜了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历史简单的概括就是:以前发生的对社会发展有重

  • 刘禅真的扶不起吗,对于乐不思蜀有何见解?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是肯定的,但是在做了亡国君时说*此间乐,不思蜀*!是智慧的表现,明哲保身。经常是这样的:姜维、钟会、邓艾已死,张翼也死于乱军之中。太子刘璇、汉寿亭侯关彝都被魏军所杀。是军民大乱,互相践踏,死伤无数。第二天,贾充到了,贴出安民告辞。卫留守成都。蜀国后主刘禅被押至洛阳,只好尚书令樊建、

  • 刘禅贵为蜀汉帝王,为何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安乐侯而乐不思蜀?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猫叔说历史,我来说几句。我觉得刘禅之所以“乐不思蜀”,得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第一,从亡国之君的角度说起。诚如问题所言,刘禅虽然贵为蜀汉皇帝,可他说出“此间乐,不思蜀也”这句话的时候,蜀国已经灭亡,他哪里还有什么资格谈“尊贵”呢。放眼望去,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有几个善终的?几乎都是死于非命。而刘禅在洛

  • 刘邦的约法三章可信吗?还是宣传高手、或史书粉饰?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我感觉汉王刘邦的“约法三章”是可信的,并非夸大的宣传或粉饰。我们应该全面客观来看:第一,积极性:甲,“约法三章”有众多历史文献做支撑依据。(1)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上记载:“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2)汉荀悦《汉纪》载:“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