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建立者是嬴政。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施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唐雎出使秦国有何意义?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攻城掠地,时常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经过多轮洗牌,实力弱小的小诸侯国逐渐被啃食殆尽,只剩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国因依附周边的大国,才得以侥幸生存。
安陵国是魏襄王分封给兄弟安陵君的封地。只有区区方圆五十里的面积。秦灭魏后,秦王出于缓解魏国人仇秦情绪的考虚,暂时保留了安陵国,安陵国才得以苟延残喘。
安陵国地处洧水东岸,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这么一块肥肉老在眼前晃,着实让秦王心痒难耐。硬吃吧,自己以前靠虚情假义包装出来的好形像,可就要付诸东流。那就换个吃法一一用以地易地的方法让安陵君滚蛋。如此一来就能吃得名正言顺,吃得正气十足。
安陵君这个人并不傻,与秦王换地无异于与虎谋皮。秦王再怎么厉害,自已也不能一点脾气就把国家让给他。所以安陵君就来个死猪不怕开水烫,让我自动自觉地扛铺盖卷滚蛋,门都有。面对秦王的使者,安陵君翻来覆去就只有一句话:受地先王,不敢交易。
秦使的铁嘴都磨吐噜皮了,也能说动安陵君,只能蔫头耷脑的回去复命。秦王很意外,一个区区安陵小国,竟敢违抗上邦大国君王的意志,这还得了。秦王还来得及发作,又有人来报:″安陵君的使臣唐睢求见。秦王一时搞不清安陵君要跟自已玩什么花样。便令人让唐睢进见。
秦王傲慢的对唐睢说:我好意用五百里土地来换安陵,安陵君却推三阻四,他难道是瞧不起我么?唐睢恭恭敬敬的答道:″安陵君是从先王那儿继承的土地,只想老老实实守着。您就是拿出千里土地,安陵君他也不敢跟您换。
秦王被唐睢的话给激怒了:“先生你见过天子发怒么?唐睢笑了:″这我还真没见过。秦王按了一下剑柄:″天子发怒,将横尸百万,血流千里。唐睢咂了咂舌:大王您听说过普通人发怒么?秦王蔑视道:老百姓发怒不过是摘帽脱鞋,拿头往地上撞而已″。唐睢正色道:您说的是那些什么出息的人发怒的样子,这可不是壮士发怒的样子,壮士发怒的场景不是您能想像得到的。如果您一定要逼我发怒,那么就将有两具尸体倒在这里,五步之内将鲜血四,今天就是这样了。唐睢双眼圆睁,挺剑而起。
秦王万万没料到唐睢竟如此强硬,他可不想跟一个小国使者在大殿上拼命。只好陪着笑脸说:″先生请坐,何必这样呢。我知道了,韩国和魏国都亡国了,而安陵只有五十里土地却还存在,就是因为有先生你啊。
唐睢的这次出使意义极大,他以过人的胆识迫使雄才大略的秦王认错,以一人之力保全了一国,实属不易。唐睢同时也让秦王见识了平民的力量。可惜的是秦王当时只是从自身安全考虑,临时采取权宜之计,来化解血溅五步的危险。他并未深入思考忽略平民之怒的后果。当秦王横扫六国,荡平天下后。仍旧延用过去的严刑峻法,视民众如刍狗,一味强力压制。毫不考虑天下百姓疾苦,强加负担,大建豪华宫殿。
秦王天真的以为焚书坑儒,禁民之口,天下人就不敢妄议自已的是非。收了民间的兵器,就不会有人再敢起来造反。他的头脑开始膨胀,以至于把唐睢这个布衣带给他的警示忘得一干二净。秦王的盲目自信,使他严重低估了布衣百姓的力量,以至于不可一世的大秦,二世而亡。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句话放在哪个时间段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谁无视布衣百姓的的疾苦,藐视平民的力量,谁就将自取灭亡。
:说服秦王,维护国土疆域的尊严。
目的是:希望通过外交途径缓和并解决矛盾,保住国土,避免秦王武力侵犯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