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lèbùsīshǔ),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乐不思蜀历史背景及社会背景
历史背景:西晋。西晋吞没蜀国跟吴国之后。主要是说蜀国国君刘禅投降,在晋王面前表现出来的样子是毫无悲伤之感,整天饮酒作乐,看起来就是昏君一样,根本对蜀国灭亡没有一丝的伤心。社会背景:当时正是三分归一的时候,蜀国因为实力不足,貌似是投降魏国还是晋国,忘记了呵呵。总之刘禅在之后表现出来就是没有一丝悲伤,只知道每天饮酒作乐,仿佛活在天堂一般。当时正是君王对投降的前君主的怀疑期,要是被君王看得像是想谋反的话,肯定不得善终。(真不知道什么是社会背景,所以乱说一通--!)
乐不思蜀的故事35字
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之后,刘禅亲自到司马昭府下拜谢。司马昭设宴款待,以魏乐舞助兴,蜀官而后主有喜色,司马昭又让蜀人演奏蜀乐,蜀官尽皆落泪,而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亡国之痛在他心中荡然无存。
乐不思蜀对应的人物
刘禅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