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从古至今,历史上有哪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从古至今,历史上有哪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548 更新时间:2024/1/26 1:15:03

赵括纸上谈兵

太平天国时期的洪仁提出的《资政新篇》,但人家是先进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只是因为没有同太平天国这场农民战争发生共鸣,也不能说人家是空想王莽改制吧!他违背了历史潮流,最终失败。但我个人认为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选错了方法。虽然最终失败,但也不是一事无成。

还真就不知道还有谁

纸上谈兵的主要历史人物

赵括。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扩展资料:”纸上谈兵”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赵括

史记中纸上谈兵的故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连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与“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

赵括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纸上谈兵和那位历史人物有关?

国时期赵国的将领。也叫马服子,其父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年幼时在其父赵奢的影响下熟读兵书、能言善辩,却无实战经验。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上任后便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引兵出击,被秦军包围。期间曾组织多次突围,但均不...赵括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也叫马服子,其父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年幼时在其父赵奢的影响下熟读兵书、能言善辩,却无实战经验。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上任后便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引兵出击,被秦军包围。期间曾组织多次突围,但均不成功。在被围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杀,40余万赵兵只得投降,后被秦将白起全部坑杀。此役为著名的长平之战。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史上另一位赵括:出现在春秋时代“下宫之难”中,是赵朔的弟弟。在这次赵氏家族的劫难中被诛杀。收起全部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王阳明的传记哪本好?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目前其实还没有特别好的王阳明传记,那些各种出版社的王阳明传,大传,都是市面流行的所谓通俗化解读的普及读物,把人物事迹和所谓思想略作介绍,根本谈不上人物与时代的分析,更进入不了王学的门径,相对来说,朝着一本好的传记方向去写的,只有南京大学出版社的王守仁评传,这是中国思想家系列传记中的一本,介绍王阳明生

  • 修家谱时该如何编写人物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1、首先明确其标准以及范围由于家族迁徙等原因,编写人物传记基本不考虑人物籍贯与其所处地域的问题。只要是本族之人,都能够为其立传。2、确定人物传记的格式人物传记的格式也没有定型。在家谱文化的发展演变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传记样式,有通讯式、文学式、鉴定式、履历式等。根据历代家谱中的经验,对于那些拥有感人

  • 史书都是后朝人编写的,其中关于前朝大段人物对话是怎么写出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的史官是非常严谨的,有个成语叫“秉笔直书”,就是说史官在记载事件的时候大部分都能遵循一个实事求是的原则。所以史书上的大段对白一般会有出处可考的。我国是具有悠久的历史的国度,几千年前就设置了史官,记录帝王和大臣的言行,这是历朝历代都有的。其中有一个官职叫起居舍人,是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举止的。在州县

  • 研读大理国历史,应该读哪些书?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南诏和大理国》作者:邵献书著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01邓承礼《南诏大理国军事史略》,载1988云南人民出版社年出版《大理彝族绽奇葩》电视专题片(1997年撰,大理彝学会拍摄《赞邓小平理论》长诗,2001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其它如《大理文化》《大理民族研究》《大理史论文集》《

  • 历史上的大理国强大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想当年段思平文治武功,建立大理,又创枯荣神功、一阳指、六脉神剑,从此大理段氏威震武林,成为江湖上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想必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风流多情的段誉,以及保定帝段正明、镇南王段正淳、“恶贯满盈”段延庆,还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女》的一灯大师段智兴皆是段氏一脉。其实我们都被金

  • 卧薪尝胆、破釜沉舟、闻鸡起舞、三顾茅庐、入木三分和乐不思蜀。这些成语的背后的故事的人物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这么多,都是我以前整理的文学常识,你自己找找,里面都有一字千金吕不韦退避三舍重耳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入木三分王羲之孺子可教张良马革裹尸马援凿壁偷光匡衡东山再起谢安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老当益壮马援讳疾忌医蔡桓公南柯一梦淳于棼三顾茅庐刘备七步之才曹植不贪为宝子*望梅止渴曹操闻鸡起舞祖*乐不思蜀刘禅

  •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和那位历史人物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这句话的原话是:“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这句话中提到了一个人,叫文同,他生于1018年,卒于1079年,寿62。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又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善画竹,开创“湖州竹派”。一年四季画竹,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都要画竹,对竹子的习性,

  • 冰心人物小传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的喜爱。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冰心出生后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

  • 简单概括以下乐不思蜀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蜀后主刘禅投降以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在放到蜀国的音乐时,蜀国的官员都掉眼泪了,只有刘禅还笑嘻嘻的,司马昭问刘禅,想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快乐,不想。这就是乐不思蜀的由来你问的应该是乐不思蜀吧。这个典故说的是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昏庸无

  • 你印象最深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人民公仆为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回家乡调查研究、体恤民情的故事,感人致深的故事!1961年,我国的经济处于建国后最为严重的困难时期,饥饿成为普遍问题。4月2日至5月15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回湖南老家农村蹲点、调查研究、摸清实情。44天中,多次与基层各界群众座谈。一连几天的调查座谈,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