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研读大理国历史,应该读哪些书?

研读大理国历史,应该读哪些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684 更新时间:2024/1/4 5:30:16

《南诏和大理国》

作者:邵献书著

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1

邓承礼《南诏大理国军事史略》,载1988云南人民出版社年出版

《大理彝族绽奇葩》电视专题片(1997年撰,大理彝学会拍摄《赞邓小平理论》长诗,2001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其它如

《大理文化》《大理民族研究》《大理史论文集》《白族学研究》《下关师专学报》《云南民族学院报》《大理师专学报》《云南文史丛刊》《大理方志通讯》《大理方志》《云南文物》等

《南诏和大理国》

其它如

《大理文化》《大理民族研究》《大理史论文集》《白族学研究》《下关师专学报》《云南民族学院报》《大理师专学报》《云南文史丛刊》《大理方志通讯》《大理方志》《云南文物》等

大理段王爷真实身份是什么?

#了不起的城市#

在历史研究上,云南古大理王国是一个冷门,然而在世俗社会,大理王国却颇为有名。这都是由于香港武侠小说巨匠金庸先生的著作《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十分畅销、影响巨大的原因。作为西南白族政权,大理王国的版图与西北地区的西夏相仿,是一个佛教国家,存在了300多年,几乎是与两宋同始终。其继承了唐末的南诏与后继的大宁、天兴等短命王朝。至北宋开国时,大宁将领段思明联合一部分贵族发动政变,登基夺位,改国号为“理”,号称“大理”。

而帮助段氏夺位的李、高、董等姓贵族,成了段姓皇族不得不借重的依靠。他们仿佛成了《射雕英雄传》里的渔樵耕读四大臣子。段姓皇族的统治,就是在这些贵族之间纵横周旋而取得成功的。

段正明在位。在段正明执政后期,高姓贵族已战胜其他诸姓,成为大权在手的一派。段正明遂避位为僧,禅位于高升泰。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高升泰在位2年,卒时,瞩其弟高泰明将帝位还于段氏。高泰明遵其遗命,将帝位还于段正淳。段正淳复国号大理,史称“后理”,但大权已由高氏所掌控。此后高姓贵族世袭为相,执政大理国政大权。段姓有国无权,高姓有权无国,有点类似于幕府日本的天皇。段正淳在位12年,后亦避位为僧,传位于段正严(又名段和誉)。

而这里的段正淳便是题主提到的段王爷了。段和誉在位时勤于政事,有心揽权,政局为之一新。但最后成效不大,更因诸子的内争(主因是高家各派各拥一子争夺帝位与相位),终心灰意冷,即亦避位为僧,传位于段正兴。段正兴后来又传位于段智兴(也就是《射雕英雄传》中的南帝,后一灯大师)。说到这里,一灯段皇帝即是段誉的孙子

大理段王朝短命的原因:各个皇帝都是情种,最后为情所困,选择逃避,导致外敌入侵,不战自败。段的世外桃园梦也不可能长久。

大理国一共有几代王?

大理今天只是个白族自治州,古代的段氏大理国,其疆域要远比现在大理大得多,它涵盖云南省全境、贵州西南部、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等广大地区。

当中原王朝身陷“三百年魔咒”不能自拔时,大理国一口气活到了317岁,只比两宋加起来只少2岁。如果算上段氏去帝号,实际统治大理的时间,段氏“土皇帝”一共在位450年,横跨五代、北宋、南宋、元朝和明朝。

大理国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37年1094年,史称“前大理”,第二阶段从1094年1254年,史称“后大理”,第三阶段从12551387,为段氏世袭总管阶段。

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有两年被高氏夺位,改国号为“大中”。第一和第二阶段,段氏称皇帝,第三阶段去帝号称总管。

前大理国有14位皇帝,后大理国8位皇帝,世袭大理总管13位。

大理国历史概述隋末唐初,云南那里有六个小国,分别是蒙诏、越析诏、浪穹诏、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史称“六诏”。其中蒙舍诏地处南边,所以也叫“南诏”。

后来南诏国灭掉其它五国,统一了洱海地区,立下汗马功劳的段俭魏,被南诏王赐名忠国,位居宰相。从那开始,段氏一族成了洱海地区最牛的世家大族。

到段俭魏六世孙段思平时,南诏国走向没落,国内起义不断,国家走向分裂,豪门郑氏、赵氏、杨氏等,先后建立各自的小政权。

时任通海节度使的段思平,也发动了农民起义。由于兵力不够,段思平的起步并不顺利,这时候,他的好友善巨县令高方,向段思平发出邀请,借给他滇东三十七部武装。

在高氏、董氏等豪族的支持下,段思平“八年抗战”,终于建立了段氏王朝大理国,时年为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就是大理国的开国之君“神圣文武皇帝”,庙号太祖。

在《天龙八部》中,段思平被描绘成武林高手,是枯荣禅功、一阳指和六脉神剑三大绝世武功的创始人。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大理国发生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群臣集体奏请第十四位皇帝段正明,禅位给善阐侯高升泰。段正明为人宽厚,崇尚简朴,是个与世无争的“佛系毕业生”,他不做任何反抗,接受了众臣的建议,禅位后跑到崇圣寺出家了。

高升泰即位后,改国号为“大中”,在位两年后病逝。临死前,高升泰出人意料地叮嘱儿子,把皇位还给段氏,高家做段氏永远的忠臣。就这样,大理复国,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登基称帝,后大理时代拉开帷幕。

大元天定四年(南宋宝二年,1254年),蒙古人攻破大理,虏获末帝段兴智,并将他送到蒙古汉庭,拜见蒙哥。没想到段兴智因祸得福,蒙哥不光没杀害他,还将他送回大理,赐金符世袭总管,替蒙古人管理大理地区。

段兴智感恩戴德,在蒙古平定大理、安南的反抗势力中充当急先锋。段家总管的大帽子,虽然没有皇冠炫目,但是戴得相当稳,元帝国被灭亡了,他们依然“总管”大理。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后,于洪武十四年派付友德和沐英进攻大理,末世总管段世兵败投降,给段氏大理王国画上了句号。

段氏真的是鲜卑后裔吗?有一种观点认为,段氏是鲜卑族。其实这个观点受了《天龙八部》的影响,金先生的作品里,段誉(段正淳之子)与萧峰、慕容复关系密切,这二人都是鲜卑贵族,鲜卑族有个“段氏部”,自然大理段氏就是鲜卑段氏部后裔。

人们还从段氏皇族的名字里看出了蹊跷父子连名。所谓父子连名,就是儿子的名字中,要有与父亲相同的字。比如段正淳,他的儿子叫段正严,孙子叫段正兴,曾孙叫段智兴。开国皇帝段思平,其子叫段思英。

这一点跟我们的邻国朝鲜一模一样,跟汉民族避讳的规矩完全相反,似乎这也佐证了段氏出身鲜卑的说法。

其实还真不是这样,白族跟朝鲜族一样,流行父子连名,这个情况只能说明段氏入乡随俗了,并不能证明他们是鲜卑人,相反鲜卑人汉化严重,还真没有父子连名的习俗。

那么,段氏的先祖是谁呢?按史料记载,大理段氏是汉族人,祖上世居凉州,西汉武威太守段贞就是其先祖。东汉时期,凉州段氏出了很多名人,比如段、段煨。至于段氏从什么时候迁居大理,已经无从考证。

再往前推,段氏其实与周王室姬姓同祖,他的第一代先祖是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共叔段,姓姬,名段,“共”是指他的封地,“叔”是指兄弟间的排行。

叔段自幼仗着老妈的偏心,总想从哥哥郑庄公手上夺位。郑庄公大耍阳谋,故意顺从老妈,纵容叔段,结果叔段越玩越出格,最后被哥哥以谋反罪干掉了。叔段的后人,有一支就以段为氏,迁居武威,即大理段氏的先祖。

大理与两宋令人惊异的神同步大理国22位皇帝中,很多都没有庙号,甚至连谥号也没有。庙号是皇帝死后,入太庙享受祭祀时的称号。不过庙号出现的比较晚,人们把获得庙号当作殊荣,所以,唐以前并非所有皇帝都有资格获得庙号。大理国只有9位皇帝有庙号:

前大理国3位,分别是:太祖段思平、太宗段思良、兴宗段思廉;后大理国6位,分别是:中宗段正淳、宪宗段正严、景宗段正兴、宣宗段智兴、英宗段智廉、神宗段智祥。

后大理国时代,只有两位末帝没有庙号,很显然,庙号在大理国跟中原一样,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谥号是皇帝去世后,大臣们根据他的一生表现,给予的评价,有表扬也有批评,“人人有份”,不要都不行。可大理国有4位皇帝,连谥号都没有。

这是什么情况呢?这就代表,这四位根本不被承认皇帝的身份!

另外,大理国不光在时间上与两宋基本重合,而且还有一件神同步的事皇嗣嫡系转移。

我们知道,太祖赵匡胤驾崩后,即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弟弟太宗赵光义。靖康之变后,赵构登基恢复大宋,可他唯一的儿子不幸夭折了。

民间有传闻,说当初赵光义夺了哥哥家的皇位,如今遭了报应,要想延续赵宋王朝,必须将皇位还给赵匡胤一脉。

于是赵构从民间找到两位太祖后人,择其中之一赵过继为子,即后来的宋孝宗,从此赵宋江山神奇地又回到了赵匡胤子孙手中。

同时代的段家,居然同步“copy”老赵家!太祖段思平驾崩后,其子段思英即位才一年,就被叔叔段思良夺了皇位。

皇位在“段二”一系传了八代后,新皇帝段素兴像只小蜜蜂,喜欢整天扎进“花丛”风流快活,被宰相高智升废黜。段素兴被废后,高智升拥立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为帝,皇位又回到了“段大”一脉。

段氏皇帝为何频频出家?段氏22位皇帝,居然有一半出家为僧!而且段氏“皇家和尚”不像梁武帝,袈裟和龙袍换着穿,人家可是真出家。

为何出现这么奇特的情形?这跟大理国的文化有关,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他们将儒学与佛学合二为一,形成儒教,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家家设佛堂。

在大理国,儒生想要入仕,必须精通佛教,同样佛家僧侣也精通儒学,僧侣和普通儒生一样,都有资格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坛。

因此,段氏皇帝都是佛家信徒,他们的出家,你也可以理解成放弃政治去专研学术了。当然,他们之所以“甘愿”当学者,很多也是被迫禅位,因为大理国还有一个很畸形的现象段氏搭台,高氏唱戏。

段氏搭台,高氏唱戏高氏就是指前面提到的,帮段思平取得天下的高方一族。高方因为立国之功,被封鄯阐侯,成为领土最大的一方诸侯。

后来高智升通过政变,废黜“花皇”段素兴,拥立段思廉,从此权倾朝野。段思廉的儿子段廉义在位期间,被杨义贞杀害夺了皇位。高智升利用家族影响力,令其子高升泰举兵灭了杨氏,又拥立段寿辉即位。

从那以后,大理国的实权,落入高氏手上,段氏几乎等同于傀儡。

后来高升泰逼段寿辉,禅位给他的堂弟段正明。十三年后,段正明被群臣要求,禅位给高升泰,前大理国历史终结。

高升泰去世前令其子把皇位归还给段氏,留下一个谜团,自古哪有夺了皇位又归还的?高升泰自己的解释是,当初俺就不想当皇帝,是段正明逼我这么干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高升泰当了皇帝第二年,突然患上头风病,且一病不起。高升泰认为,是自己夺位遭了天谴,吓得赶紧归还皇位。

不过,我认为这都是打哈哈的说辞,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高氏得位不正,遭到反对派势力的抵制,他不得不做出让步。

试想一下,段氏即便是傀儡,也有一大批与段氏紧紧绑定的利益集团,以及与高氏利益冲突的集团。高升泰篡位,就打破了原有的势力平衡,遭到反击是不可避免的。

站在高氏集团角度,其实高升泰除了多一顶皇冠,权力并没有增加。高氏已经获得了世袭宰相的权力,又何必为了名,而冒天下之大不韪?

一个偏远的大理国,虽然与中原王朝交流不多,其政治文化核心,与母体却息息相通,不能不感慨,我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之巨大!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要慢慢来说。唐代的云南各部落,在大唐扶持下建立南诏国,是大唐的藩属国。唐末中原大乱,南诏国权臣郑买嗣趁机篡位,建立大长和,结束了长达120年历史的南诏国。

大长和没有维持太久,很快陷入战乱中。大概30多年后,五代十国时期,段思平建立大理国,以佛教立国。

大理国维持了150年,到宋代宋哲宗期间,权臣高升泰篡位,但很快被段誉老爸段正淳搞定,恢复了大理国。这个大理国一般被称为后理。后理维持了50多年,被蒙古大军消灭,由此大理彻底灭亡。

大理国包括后理,一共长达310多年时间。

所以,你要说大理国有多少代国王,那是说不清的。

在高升泰篡位之前,大理国有15个国王,最后一个就是保定帝段正明。

高升泰后面还有8个国王,最后一个就是天定贤王段兴智。

那么,我们比较关心的段誉呢?

段誉的真实历史原型叫做段和誉,做了39年大理国王,但是才能平庸,没什么建树。在位期间,大理国的权力其实掌握在高升泰的后人手中,段和誉的权力有限,几乎相当于傀儡。

段和誉的孙子就是段智兴,也就是射雕里面的一灯大师,南帝。

其实段智兴也是一个混用的皇帝,在位28年,除了新建寺庙以外,没有做什么正经事。

他一心向佛,但没有像祖辈一样放弃皇位给儿子,自己出家。

由于段智兴修建了60座大寺庙,对大理国国力有很大破坏。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大理国强大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想当年段思平文治武功,建立大理,又创枯荣神功、一阳指、六脉神剑,从此大理段氏威震武林,成为江湖上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想必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风流多情的段誉,以及保定帝段正明、镇南王段正淳、“恶贯满盈”段延庆,还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女》的一灯大师段智兴皆是段氏一脉。其实我们都被金

  • 卧薪尝胆、破釜沉舟、闻鸡起舞、三顾茅庐、入木三分和乐不思蜀。这些成语的背后的故事的人物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这么多,都是我以前整理的文学常识,你自己找找,里面都有一字千金吕不韦退避三舍重耳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入木三分王羲之孺子可教张良马革裹尸马援凿壁偷光匡衡东山再起谢安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老当益壮马援讳疾忌医蔡桓公南柯一梦淳于棼三顾茅庐刘备七步之才曹植不贪为宝子*望梅止渴曹操闻鸡起舞祖*乐不思蜀刘禅

  •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和那位历史人物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这句话的原话是:“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这句话中提到了一个人,叫文同,他生于1018年,卒于1079年,寿62。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又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善画竹,开创“湖州竹派”。一年四季画竹,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都要画竹,对竹子的习性,

  • 冰心人物小传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的喜爱。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冰心出生后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

  • 简单概括以下乐不思蜀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蜀后主刘禅投降以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在放到蜀国的音乐时,蜀国的官员都掉眼泪了,只有刘禅还笑嘻嘻的,司马昭问刘禅,想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快乐,不想。这就是乐不思蜀的由来你问的应该是乐不思蜀吧。这个典故说的是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昏庸无

  • 你印象最深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人民公仆为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回家乡调查研究、体恤民情的故事,感人致深的故事!1961年,我国的经济处于建国后最为严重的困难时期,饥饿成为普遍问题。4月2日至5月15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回湖南老家农村蹲点、调查研究、摸清实情。44天中,多次与基层各界群众座谈。一连几天的调查座谈,大家都

  • 人物传记的定义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人物传记”中的“人物”都是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名人(政治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甚至艺术家等)。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

  • 贵州有那些现代和古代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张仪(前?~309年)战国时魏人。相秦惠王,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使六国背叛纵约以事秦。惠王卒,六国复合纵以背秦,群臣谗之,乃去秦而为魏相,一年后卒。张良(前?-前186年)字子房。汉初名臣。本是韩国公子,秦灭韩,良欲为觊仇,乃使人击始皇于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隐于下邳,而受太公兵法于圯上老人。后为

  • 历史上的大理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段誉是个好皇帝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大理国(973年一1094年1096年一1253年)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疆土覆盖今中国云.南丶贵州、四川西南郅,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后为元朝所灭。段誉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被设定为一个风流倜傥舟才子,还过在历史中段誉‘的原型其

  • 林则徐这部电影有关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林则徐《林则徐》由上海电影制片厂1958年摄制,郑君里、岑范执导,赵丹、岑范主演的历史人物传记片。该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十九世纪中叶,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州水师提督关天培联合起来扣留中国鸦片船,于1839年在虎门把烟土全部焚烧的事情。《林则徐》是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十部献礼影片之一。中文名林则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