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功伟男,1949年生,贵州遵义市人。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擅长中国画。现为玉溪市艺术系讲师,云南美协会员、中国艺术研究所创作研究员、中华名人书画院院士、东方美术研究院客座教授、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名誉院士兼高级荣誉顾问。作品数十次入选全国及省级美展,并多次获优秀奖和一等奖,《傣洒的彩虹》在韩国展出,《高原旋风》获新加坡美展优秀作品“金龙奖”,《澜沧江畔》入选《世界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获铜奖,《香格里拉牧歌》获“中国跨世纪书画大展赴日展”银奖,《腊苏汉子》为国际奥委会收藏。被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等16个国内外艺术社团联合评审为“世界书画艺术名人”及“国际银奖艺术家”。作品传略被收入《世界名人录》、《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并获“世界优秀艺术家”称号、《中国当代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国际现代书画名家教授大辞典》、《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世界美术作品选集》(1)、《中国美术选集》、《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20世纪国际现代美术精品荟萃》等十余部辞书和大型画册。1994年《民族画报》第9期“红土地上的小草”作了专题介绍,部分作品被英、日、美、新加坡等国收藏。
贵州省大方县历史人物(清朝)?
刘玉泉
字源公,贵州大定(今大方县)人。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举人。官山西夏县知县。著有《适悄斋诗集》八卷。
我知道的只有这个,其他的你在大方县的官网
里面找找看,是否会有你要找的资料!
贵州最吸引人的传统文化
贵州傩文化:傩戏是自先秦时期起便口传相授的祭祀仪式,“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疠之鬼”,如此精髓,全凝聚于色彩碰撞强烈、表情呈现夸张的傩面具。贵州布依八音:起源于北宋时期的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大成国学院研究“布依八音”因用月琴、牛角胡、葫芦胡、牛腿骨胡、芒胡、刺鼓、小马锣、直箫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
贵州籍的…宋代,南宋北宋都可以,要求是文人…有作品…后世评价!
冉从周,南宋时期珍州(今贵州省遵义市)人。播州自杨价出袭安抚使后,好学善文,请命于朝廷,得岁贡3人,才开始得考进士。南宋理宗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冉从周考中进士。当时,乡人引以为荣,欢呼本地人才“破天荒”高中。冉从周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历官为珍州守。南宋时,自冉从周后,考中进士的还有杨震、李敏之、白震、杨邦彦、杨邦杰、犹道明、赵炎卯等人。
关于贵州甲秀楼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人文景观?
甲秀楼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内小型人文风景区,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成都的望江楼,昆明的大观楼一样,甲秀楼是贵阳的市徽和标志.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诗书画三决”闻名于世的杨世友,清代的两个状元,文状元赵以炯和武状元曹维城。所以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碑坊,上面题词是“城南胜迹”,各位朋友可以在这里留影。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在全国的风景桥中,浮玉桥是有名的,它与杭州苏堤上的“六桥烟雨”,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可以媲美。浮玉桥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两岸杨柳依依,非常美丽。浮玉桥上的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约20米,四个角上刻有珍禽异兽的图案,低层有12根石柱托檐,四周护以雕花汉白玉栏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浮玉桥原先有九个桥孔,桥下的寒碧潭在此回旋荡漾,形成“长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观。桥山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刚好是个正圆,桥、亭、楼的影子一齐映在水中,恍恍荡荡,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诗人更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副楹联,用“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的诗句点出了它的神韵。甲秀楼为贵阳主要名胜,素有“小西湖”之称,历代文人墨客往来于此,触景生情,留下很多墨宝,其中尤以清人刘玉山所撰长联最为著名,洋洋洒洒174个字,凝结了贵州的历史文化,开头便是:“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辉煌,成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聚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