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从天生的秉赋来说,人是可以成为善良的人,这就是我所说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至于有些成为不善良的人,这不能归于天生的秉赋。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耻厌恶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人都有;是非之心,人人都有。同情之心本于仁,羞耻之心本于义,恭敬之心本于礼,是非之心本于智。仁义礼智,并不是外界给与我的而是我天生固有的,只不过人们不注意罢了。
1.以本心论本性,以人皆有四端论证人皆有善的本性。2论证人性本善是其情可以为善,非谓善是现成的。同时指出恶的原因是后天影响,不能尽其才的缘故。3.从人的共性出发进行推论,指出理义是心之所同好。人性本善是因为人有好理义的自然倾向。4.从家庭伦理的角度,指出爱父母兄弟是人的良知良能。人有爱人的本能故人性本善。
谁是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人性”问题的思想家?谁是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
孟子是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人性”问题的思想家。他的“性善论”对整个封建社会的伦理学说都有深刻的影响。孟子的“性善论”,也是他的“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孟子认为,每个人生下来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为“四端”。“四端”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端绪、萌芽。“四端”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仁、义、礼、智“四德”(《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是“四端”之首,“仁”是“四德”之首。孟子认为统治者把内心固有的“恻隐之心”发扬出来,推行到行政措施中去,“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公孙丑上》),这就是“仁政”了。孟子说的人性善是一种先天就有的道德观念,这是唯心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