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天人关系的哲学思想有哪些

天人关系的哲学思想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408 更新时间:2024/4/8 20:11:38

你好。天人关系即指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此相应的哲学观点大致分为两派.1、一部分人,例如道家,特别是庄子学派中的一些人物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消极被动的.因而提倡无为,绝对地顺应自然过程.2、另一部分人,例如战国时代的荀子、唐代的刘禹锡等,肯定人对自然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制天命而用之”,即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显示出开发自然的进取精神.中国古代哲学家讨论天人关系,目的在于寻求人生目标.3、如果由于指导思想不同,或对天人关系的实际状况的判断不一致,采用上述方法论原则并不一定导致相同的结论.4、在古代汉朝,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关系,宋朝理学家朱熹则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特点

古代教育思想精粹解读(转载)教育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过程,教育的内容是适应现代人的发展,教育的方法永远都在更新与变革之中,这是勿庸置疑的。虽然教育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并不长,但中国的教育实践已有丰富的经验,教育哲学思想称得上是源远流长。我们今天追求理想的教育,渴望“诗意地栖居”,倡导“最优化的教学”(巴班斯基),提倡人本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些差不多都可以从远至先秦的诸子百家中找到理论与实践的雏形。而这些历经久远至今仍熠熠生辉的思想,仍在给当代的教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诸多深刻的重要的示。一、“天人合一”中的人性化思想古代的教育思想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的“天”是宇宙最高的抽象本体,同时又是一切价值的源头。从天与人的关系到人与教育的关系,《中庸》作了最概括的阐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几句非常清晰地勾勒出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基本脉络。“人者天地之心也。”(《礼记·礼运》)人要做到“尽心”与“知性”,这样才能达到天人浑然一体的最高境界。传统教育注重德育问题,关注人的内心。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发展成一种以“内省”和“反身”为特征的心性修养理论。到了宋明儒家那里,“知性”与“天理”又成为理学家们身心性命之学的指导思想。王守仁说:“必欲此心纯乎天理”。就是极端重视本心的作用。尽管传统教育思想缺乏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比如现今教育所主张的“人化”教育理念在传统教育思想中或隐或显地贯穿始终。从外在的规范向人心的心灵深处探寻意义,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存在价值。注重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和谐,是传统教育思想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二、“开拓胸次”、“圣者气象”的教育境界。传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圣贤之人。这种人既能克己复礼,独善其身,又能推己及人,兼济天下。中国的思想家和道德家们大多以“圣人”的后继者自许,道德培养也因此成为古代教育的核心和宗旨。《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韩愈以“道统”的继承者自命,宋明理学家们向往的是“孔颜乐处”,“处处表现圣者气象”。他们也都着重培养气节和操守,主张发奋立志与自我节制的结合,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想抱负自我砥砺。这种教育的理想目标经常和伦理道德结合在一起,但前者又有着更高的思想境界。...

伦理与宗法关系的紧密结合伦理与宗法关系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以“忠”和“孝”为核心内容的宗法体系,这是中国伦理思想最突出的和最基本的特征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老子哲学思想及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是道家始祖,是我国古代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由于他生活在奴隶制没落、新兴封建势力成长时期,反映在思想领域中的是重民轻天思想的高涨,作为担任过周守藏史的老子,虽然一方面笃信天命鬼神,另一方面又以极大的勇气,废黜了天帝鬼神的神圣权威,提出了一个新的宇宙本体枣道。在他看来,“道”是“万物之宗”、“象帝之

  • 中国古代性善论与性恶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是什么?国外的思想家关于人的本性是如何论述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打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以来,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一直就是思想家讨论人性的焦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善源来自于恻隐之心,而荀子却以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所有的善都来自于后天的人为。孟子的性善论有本源、有主张,而且可以解释人之所以性善的可能,而荀子的性恶论却屡被后世的思想家批评不够周延,而且

  • 儒家的孟子主张人性善,儒家的荀子主张人性恶,人性善、恶,先贤争论不休,到底那个对呀?求大神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通过亲身经历,我觉得人性本恶。是后天所接受的教育,让人向善,变得善良。因为我发现,越是没文化的群体,恶人的比例越高。小孩子只是看起来单纯可爱,那是因为他们容易被大人控制住。如果不受控制,也会干不少小坏事。基督教文化也认为人性本恶,所以西方社会制度的设计是把人往最坏处想的。结果反而他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

  • 中国古代儒家和法家关于“人性”假设与管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儒家有一句话很能反映这个哲学。“天地之性人为贵”。所以贵人的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根本观念。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这同奴隶

  • 人性本善的观点孟子是如何说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孟子说:“从天生的秉赋来说,人是可以成为善良的人,这就是我所说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至于有些成为不善良的人,这不能归于天生的秉赋。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耻厌恶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人都有;是非之心,人人都有。同情之心本于仁,羞耻之心本于义,恭敬之心本于礼,是非之心本于智。仁义礼智,并不是外界给与

  • 从哲学角度分析勤俭朴实,自力更生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1)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2)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按照年代划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由此判定,1840年之

  • 为什么人性善的观点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流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学术以重人道而重人性,并以性善论为主流思想.晚清以降,西学东渐,性善之论日趋式微.近儒刘咸通古今、贯中西,对传统性善论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与发挥.他把“生”确立为绝对价值和评判善恶的根本尺度,并继承了《易传》“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的思想传统,认定大自然本善,故人与万物之性皆善;而人得天

  • 人性理论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一)对人性假设理论的理解(1)人性假设理论由西方管理学家提出来的,其内容包括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它有其科学的成分,但也有其片面性。中国有自身的民族特征和文化传统,因此,不能对西方的东西照抄照搬,而应根据我国的实际,对这些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扬弃。(2)马克思主

  • 节俭办博的哲学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1,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现象和本质是密切联系,密不可分的。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现象的根据就在于本质。这要求我们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

  • 战果时期主张勤俭的思想家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孔子儒家思想仁,克己复礼,宁所不欲勿施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儒家思想性本善,仁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儒家思想性恶论商鞅法家家想依法治国老子道家思想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庄子道家思想清净无欲墨子墨家思想非攻,兼爱,尚贤一、是墨子。二、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另外,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