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何从汉至隋皇帝一般称为帝,唐宋为宗,明清直接称年号?

为何从汉至隋皇帝一般称为帝,唐宋为宗,明清直接称年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968 更新时间:2024/3/8 12:33:28

这个涉及到皇帝的称号问题。

从夏商周开始。中国王朝对帝王的称呼一般有六种。

1、讳:即名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帝皇也不例外。如汉武帝的原名是刘彘,后改名叫刘彻。

2、日名。也有说是在家中的排行。或者是祭祀方法+祭祀日期。这个一般都是在天干前面加一个字构成。比如盘庚武丁,太乙等等。

为什么这么叫呢?

现在的学者,有的说是因为古人的太阳崇拜,所以将天干引入对帝王的称呼。当然,这个是死后用的。类似于后来的谥号。比如盘庚。庚就是一个天干。盘是用来区别同一个天干的帝王的。比如后面还有太庚等等。

商王武丁与妇好

也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在家中的排行的。比如太甲,应该就是在家中的众多儿子中排行老大的。前面的那一个字,是用来区分在家中相同排行的人的。

还有学者认为,这是祭祀方法+祭祀时间的。比如盘庚。就有可能是在庚时,用盘子来祭祀。所以叫做盘庚。

当然,现在的学者还是比较赞同第一种说法的。

3、谥号

从周穆王开始,基本上每一个帝王都有谥号(秦始皇除外)。所谓的谥号,就是帝王死后后人给予的评价。比如汉武帝的“武”,汉灵帝的“灵”就是后人给刘彻,刘宏所起的谥号。

汉武帝

4、庙号

在唐朝之前,一般的君王死后,都会都会有自己的家庙进行祭祀。但是几代之后,就会毁去家庙,进入太庙一起祭祀。而如果对家族有特殊贡献的帝王,则会特别追上庙号,永远立庙祭祀。

5、年号

从汉武帝开始,每一个皇帝一般都会用年号来纪年。如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武德九年。“武德”就是唐高祖的年号。我们经常听到的康熙,雍正等等都是年号。

6、特殊称号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帝王还有另外的一些特殊的称号。比如在秦朝,就有秦始皇,秦二世,在汉朝,有汉废帝,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有前后废帝。这些都是特殊的称号。

秦始皇

那么,这么多的称号,我们怎么来统一对帝王的称呼呢?

首先,称呼帝王的名称,这个现在看起来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在古代却是对帝王的大不敬。是砍头的重罪。所以是绝对要避免的。而且不仅仅不能称呼帝王的名字,连作为帝王的姓名的那一个字,也是不允许平民百姓叫的。要用到这一个字,得用别的,这叫做“避讳”。比如在唐朝,大名鼎鼎的虎牢关就因为要避唐高祖的祖父李虎而被改称“武牢关”。三省六部当中的“民部”要避李世民的讳因而改成“户部”。比较特殊的,汉宣帝刘病己因为认为要百姓避讳“病己”太过麻烦而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刘询”了。所以,皇帝的名字一般是叫不得的。除非你是明朝的马皇后或者是皇帝的老爹。

朱元璋

其次,一般只有夏朝和商朝的帝王称呼日名。后世因为起日名太麻烦,在周朝就不用了。特殊的称号也不是所有皇帝都拥有的。

所以,对帝王的称呼,一般就只有谥号、庙号和年号了。

而人们对帝王的称呼,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诚如悟空问答所问,在汉至隋一般称为什么什么帝,也就是称呼帝王的谥号,唐至明初一般称为什么祖或者什么宗,用庙号,明中后期以后一般用年号,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皇帝的好大喜功和人们追求简便造成的。是文明发展的结果。

首先,从汉朝到隋朝,一般都是用谥号。这是因为汉朝初年,恢复谥号和庙号。每一位皇帝死后都有自己的谥号。比如汉文帝汉景帝等等。称呼起来非常方便。而且这些谥号还包含着对皇帝的评价。

在汉朝,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拥有庙号的。汉朝严格遵循“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说法,只有对汉朝有大功的帝皇才有自己的庙号。汉朝只有七位皇帝有庙号。分别是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东汉的世祖刘秀、显宗刘庄、肃宗刘。

汉朝一开始还没有年号。而且自有年号开始的一千多年间,帝王的年号更变比较频繁。汉武帝就用了多个年号。每当遇到大喜事或者天灾人祸的时候,就要改变年号。称呼起来不方便。

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到隋朝。

到了唐朝的唐高宗时期,这样的状况发生了变化。李世民的谥号本来是“文皇帝”,庙号“太宗”。但是武则天向唐高宗建议,这样的谥号不足以表达李世民的伟大,应当加一些字。所以,唐太宗的谥号被加为“文武圣皇帝”,后来又被加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这样的称呼显然叫起来非常不方便。唐朝包括唐朝之后的一些帝皇,为了歌功颂德,往往给自己的祖宗上的谥号字数很多。比如唐宪宗的谥号是“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宋仁宗的谥号是“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这样称呼起来非常不便。

武则天剧照

另外,从唐朝开始,皇帝的为何彰显自己的功德,每一位皇帝都有自己的庙号。而且庙号都是比较短小精悍的,比如唐太宗,唐哀宗,宋仁宗,宋孝宗等等。称呼起来非常方便。而且跟唐之前的谥号一样,能对皇帝有所评价。

而唐到明初,皇帝的年号虽然总体上不像以前一样更改频繁了,但也还是有所更改的。称呼起来不是特别的便利。比如唐高宗就有很多个年号。明英宗也有两个年号。

这样的状况,到了明朝时期有所改变。

首先,明清时期的皇帝的谥号更是空前绝后了。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乾隆的谥号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这样的谥号,叫起来更麻烦了。

清圣祖康熙

而明清时期,除了明英宗因为两次即位,有两个年号“正统”和“天顺”之外,皇帝的年号都只有一个。生前可以用这个皇帝的年号多少年来称呼,死后用这个年号来称呼这个皇帝,非常方便。比如康熙十五年,康熙帝等等。比称呼皇帝的庙号要方便得多了。因为称呼庙号的话,皇帝死后还要改口,称呼这个皇帝的庙号,不太方便。

所以,对皇帝的称呼,要合乎礼仪,不能直接称皇帝的名讳,而汉至隋称呼皇帝的谥号,唐至明初称呼皇帝的庙号,明中后期到清朝称呼皇帝的年号,它的原因最为主要是方便。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汉朝著名的事件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经历过29位帝王,期间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很多,下面我来介绍下西汉时期的几大事件。1:楚汉争霸。这个大家应该比较了解,这是发生在秦朝灭亡,项羽分封完诸侯后,刘邦被分封到汉中,心中很是不爽,决定起兵攻打项羽,由此开始了历史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最终在垓下之

  • 河北发生过哪些著名的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河北作为燕赵大地,历史悠久,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肯定少不了历史典故。因为本人是秦皇岛的,所以就大体介绍一下秦皇岛比较有名的历史事件。1.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季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继位,先后都逃往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

  • 秦始皇有年号、庙号、谥号吗?还有哪些皇帝没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谥号秦始皇之前是有谥shì()号的。秦始皇和秦二世胡亥是没有谥号的。溥仪死后清朝后人给他上谥号为愍,史学界不予承认,所以严格来说溥仪也是没有谥号的,倒是继续叫类似于谥号的清废帝还是大家比较认可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女皇帝武则天也是有谥号的,武则天临死时归政于李氏,所以唐皇室依然依照了武则天的遗诏

  •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姓名和当朝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1、宗神夏禹??年2、帝启9年3、太康29年4、仲康l3年5、帝相28年--(羿-寒浞)40年6、少康22年7、帝抒17年8、帝槐26年9、帝芒l8年lO、帝泄l6年l1、不降59年l2、帝扃2l年l3、胤甲2l年l4、帝孔甲3l年l5、帝皋l1年l6、帝发l9年17、履癸53年。周;分西周、东周,

  • 帮忙列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人物及事件。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历代名人之春秋篇姬宜臼(?-前720)一名宜咎。东周第一代国王,幽王之子,前770-前720年在位。周平王即姬宜臼。秦襄公(?-前766)春秋初年秦国国君,嬴姓,名已失传。前777-前766年在位。姬称(?-前677)春秋时晋国国君。曲沃庄伯之子。前710-前677年在位。晋武公即姬称。卞和春秋时楚

  • 春秋战国都有哪些有名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多了去了!晏子使楚将相和完璧归赵卧薪尝胆吴越同舟头悬梁锥刺股庄子戏妻三家分晋指鹿为马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人物发生的一些事情

  •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历史人物的故事,要详细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屈原投江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

  • 被称为“春秋三杰”的是哪三位历史人物?都有哪些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悟空邀请春秋三杰:介子推、伍子胥、管仲。他们均有各自的特色,介子推忠于主人;伍子胥忠于君主;管仲忠君爱国。一、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出身于贫寒之家。为了养家糊口便去了晋国公子重耳的家里当了一名家丁。春秋时期战乱不断,晋国内部也发生了争斗,当时的晋献公昏庸无道沉迷美色,特别是丽妃千方百计想废掉太

  • 划分春秋战国的历史事件是?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春秋战国的分界及战国的起始时间,不外乎下列几种说法:1.公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这是主流观点;2.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资治通鉴》纪事始于此年;3.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68年,《春秋》纪事终结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左传》纪事终结于周贞王元年(前468年

  •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历史人物的事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邀请!春秋和战国是社会性质不同的两个时代,春秋从总体上来说属于奴隶制的社会形态,而战国则属于封建制的社会形态。由干春秋和战国之交是我国历史由奴隶制进入封建制的大转换时期,这个转换的过程,就各方诸侯国来说,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不仅各诸侯国进行封建变革的时间有先后,而且变革的程度也有深浅的不同。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