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帮忙列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人物及事件。谢谢

帮忙列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人物及事件。谢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05 更新时间:2024/3/8 11:32:55

历代名人之春秋篇姬宜臼(?-前720)一名宜咎。东周第一代国王,幽王之子,前770-前720年在位。周平王即姬宜臼。秦襄公(?-前766)春秋初年秦国国君,嬴姓,名已失传。前777-前766年在位。姬称(?-前677)春秋时晋国国君。曲沃庄伯之子。前710-前677年在位。晋武公即姬称。卞和春秋时楚国人。一作和氏。和氏璧的发现者。曹刿(guì)即曹沫,一作曹。春秋时鲁国大夫。姜小白(?-前643)春秋时齐国国君,即齐桓公。襄公之弟。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管夷吾(?-前645)字仲,一字敬仲,颖上人。春秋初年政治家,任齐国上卿四十余年,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现存《管子》七十六篇,多为后人伪作。管仲即管夷吾。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齐桓公欲任为上卿而不受,力劝释管仲之囚,以代己位。管鲍知交为朋友相交之典范。隰(xí)明春秋时齐国大夫。征战途中缺水,他根据蚂蚁冬居山阳之习惯,觅得水源,人称“多智”。宁戚春秋时齐国大夫。一作宁武,原为卫国人。怀才不遇,桓公识之,任为大田(农官)。陈完春秋时陈国公族。厉公之子。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后奔齐任工正,改陈氏为田氏。传九世至田和而代齐。田敬仲即陈完。易牙春秋时齐桓公嬖臣。一作狄牙,即雍巫。擅长调味,性谄媚。后与竖刁等诛群吏,饿死桓公,立公子无诡。竖刁春秋时齐桓公嬖臣。刁一作刀、貂。官为寺人。姬辟疆(?-前635)春秋时卫国国君。后改名毁,前659-前635年在位。卫文公即姬辟疆。子兹甫(?-前637)春秋时宋国国君。前650-前637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即子兹甫。骊姬(?-前677)春秋时骊戎之女,晋献公爱妃,一作丽。生奚齐。姬申生春秋时晋献公太子,以孝行见著。后被骊姬被逼自杀。姬重耳(前697-前628)春秋时晋国国君,前636-前628年在位。献公妃狐姬所生。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即姬重耳。狐偃春秋时晋国卿,重耳舅父。字子犯,史称舅犯,一作咎犯。先轸(?-前627)春秋时晋国正卿,因采邑在原,又称原轸。介之推春秋时晋国人。一作介子推、介推。曾随重耳长期流亡。重耳即位而携母隐居山林。传说文公欲使出山,放山焚山,他抱木而死,寒食节因此而来。嬴任好(?-前621)春秋时秦国国君,前659-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即嬴任好。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一作百里。少以养牛谋生,后为虞大夫,被楚人所执。秦穆公以五张黑牡羊皮赎回,故号“五大夫”。向穆公推荐蹇叔,共襄国政。孟明视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子。一说即百里奚。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夫。一作宫奇、宫子奇。曾劝虞君勿假道于晋,不从,乃率族人出奔西山。由余春秋时秦国大夫。一作繇余。献计穆公,而霸西戎。伯乐春秋时相马家。一作孙阳。一说他乃赵简子御者,善相马,字子良,又称王良。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家。一作九方堙。伯乐荐之于秦穆公。弦高春秋时晋国商人。曾假托君命献牛于秦兵犒师而救晋。芈(mǐ)旅(?-前591)春秋时楚国国君,即楚庄王,又称荆庄王。旅,一作吕、侣。前613-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即芈旅。斗於菟春秋时楚国令尹,斗伯比之子。传其母生而弃之云梦,虎乳而不死。楚人谓“乳”为“”,“虎”为“於菟”,因而得名。三仕三黜,不形于色。孔子评以为忠。令尹子文即斗於菟。敖春秋时楚国令尹,字孙叔,一字艾猎。辅佐楚庄王大败晋军,代晋称霸。孙叔敖即敖。臧孙辰春秋时鲁国正卿。臧孙乃复姓。历事庄、闵、僖、文四朝。臧文仲即臧孙辰。展获时鲁国大夫,即柳下惠。字禽,食邑柳下,一称柳下季,“惠”是谥号。柳下惠即展获。庆父(?-前660)春秋时鲁国公族。庄公之弟,一作仲庆父、共仲。惯于制造内乱,故有“庆父不死,鲁难未己”之说。季孙行父(?-前568)春秋时鲁国正卿。季文子即季孙行父。季孙夙(?-前535)春秋时鲁国正卿。名夙,一作宿,季文子之子。季武子即季孙夙。荀林父春秋时晋国正卿。字伯。中行桓子即荀林父。赵盾春秋时晋国正卿。赵衰之子。赵宣子即赵盾。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一称史狐。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士会春秋时晋国正卿。士之孙,字季,因食邑在随、范,又称随会、范会、随季。范武子即士会。魏绛春秋时晋国卿。魏庄子即魏绛。缺(?-前597)春秋时晋国大夫。芮之子,因随父食邑于冀,又称冀缺。成子即缺。华元春秋时宋国大夫。任右师。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大夫。一作养游基。食邑于养,善射。向戌春秋时宋国大夫。任左师,食邑在合,一称合左师。韩厥春秋时晋国正卿。以抵制屠岸贾,营救赵氏孤儿闻名于时。韩献子即韩厥。士(gài)春秋时晋国正卿。文王之子,武王之孙。著《刑书》。范宣子即士。羊舌(xī)春秋时晋国卿,即叔向,一作叔响。因封邑在杨,又称杨。提倡尊贤使能,不以貌取人,为孔子所赏识。叔向即羊舌。晏婴(?-前500)春秋时齐国正卿。字平仲。执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战国中叶,有人集其言行,编成《晏子春秋》。杞梁(?-前550)春秋时齐国大夫。一作杞殖。战死,传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倒塌。后人编造“孟姜女哭长城”故事,误其为万杞良或范杞梁、范喜良。孟姜春秋时齐大夫夫杞梁之妻,姜姓。相传杞梁战死,她哭夫尽哀,十日不绝声,城墙为之崩塌。后世以讹,编造“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田穰苴(rángjū)春秋时齐国大夫。即司马穰苴。田姓,司马是官名。其用兵之书,后人整理为《司马穰苴兵法》。司马穰苴即田穰苴。掩春秋时楚国大夫。一作远掩。老聃(dān)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氏,名聃。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聃”是谥号。其思想载于《道德经》(即今本《老子》)老子即老聃。孔丘(前551-前479)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字仲尼。其生平言行散见于《左传》、《国语》和诸子著述中。现存《论语》二十篇,记孔子师徒问答实况。孔子即孔丘。少正卯(?-前498)春秋末鲁国“闻人”,少正是复姓。其论与孔子相反。后孔子为鲁司寇,将其诛杀。颜回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得意门人,以德行见称。后人称为“复圣”。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末鲁国卞人,字子路,孔子得意门人,以政事见称。子路即仲由。曾参(shēn)(约前505-前435)春秋末鲁国人。字子舆,曾点之子,孔子得意门人,以孝行见称。后世称为“述行”。端木赐(前520-?)春秋末卫国人,字子贡,端木是复姓,孔子得意门人,以言语见称。子贡即端木赐。冉雍春秋末鲁国人。字仲弓,孔子得意门人。以德行见称。卜商(前507-?)春秋末晋国人,一说卫国人。字子夏,孔子得意门人。以文学见称。李悝、吴起皆出其门下。子夏即卜商。言偃(前506-?)春秋末吴国人,字子游,孔子得意门人。以文学见称。子游即言偃。冉求(前522-前489)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又称冉有。孔子得意门人。以政事见称。子有即冉求。颛孙师(前503-?)春秋末陈国人。字子张,面面孙是复姓。孔子得意门人。子张即颛孙师。宰予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我,又称宰我。以言语见长。子我即宰予。阳虎春秋末鲁国季孙氏家臣。又称阳货。专权克主。赵鞅春秋末晋国正卿。即赵简子,后名志父,史称赵简主。赵简子即赵鞅。子驷(?-前563)春秋时郑国正卿。穆公之子,名。公孙侨(?-前522)春秋时郑国正卿。字子产,一字子美。明确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观点,对发展我国古代无神论思想作出重要贡献。子产即公孙侨。游吉(?-前507)春秋时郑国正卿。继子产执政。子太叔即游吉。邓析(前545-前501)春秋末思想家,郑国人,“形名之学”的倡始者。蘧(qú)伯玉春秋末卫国大夫。名瑗。相传他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史鱼春秋末卫国史官。名,字子鱼,以正直著称。临死嘱家人不要“治丧正室”,以劝戒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弥子瑕)。史称“尸谏”。姬僚(?-前515)春秋时吴国国君。一名州于,吴王余昧之子。前526-前515年在位。吴王僚即姬僚。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吴王诸樊之弟,即公子札。受封延陵、州来,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专诸春秋末吴国堂邑人。一作设诸。曾以匕首置鱼腹中,刺杀吴王僚。姬光(?-前496)春秋末吴国国君,即吴王阖庐,一作阖闾。吴王诸樊之子。前514-前496年在位。吴王阖庐即姬光。孙武春秋末军事家。所著《十三篇》为我国最早的兵法,后人整理为《孙子兵法》。孙子即孙武。伍员(?-前484)春秋末吴国大臣。字子胥。受封于申,故又称申胥。伍子胥即伍员。申包胥春秋末楚国公族。以申为氏,即王孙包胥。包胥,一作鲍胥、勃苏。因是冒后裔,又称冒勃苏。欧冶子春秋末著名冶匠。传为越国人,工于铸剑,与干将齐名。干将春秋末著名冶匠。传为吴王阖庐时人,曾著雌雄双剑干将、莫邪。莫邪传为吴王阖庐时人,干将之妻。姬夫差(?-前473)春秋末吴国国君。姬姓,吴王阖庐之子。前495-前473年在位。吴王夫差即姬夫差。伯(pǐ)春秋末吴国大臣,一作帛喜、白喜,楚大夫伯州犁之孙。夫差时任太宰,又称“太宰”。为人谄佞,曾陷害伍员致死。越王勾践(?-前465)春秋末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前496-前465年在位。以卧薪尝胆名传后世。一说春秋五霸中有越王勾践。范蠡春秋末越国大夫,字少伯。佐越王勾践灭吴。传其化名“鸱夷子皮”,离越适齐,治产获千万,受任为齐相,后弃官散财,间行至陶,再度致资千万,号陶朱公。《计然篇》为其代表作。文种春秋末越国大夫。原为楚国人,字伯禽,一作子禽,即大夫种。西施春秋末年越国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施姓。以家住苎萝浣纱村西得名。越王勾践将她献之于吴王夫差。传吴亡后与范蠡同隐五湖,不知所终。白公胜(?-前497),春秋时楚国公族。以白为氏,即王孙胜,楚平王之孙。沈诸梁春秋末楚国大夫。字高,沈尹戌之子。因封地在叶,故称叶公。曾问政于孔子。叶(shè)公即沈诸梁。姜杵臼(?-前490)春秋时齐国国君。庄公的异母弟。前547-前490年在位。齐景公即姜杵臼。田常春秋时齐国正卿。一作陈恒、陈成子。田成子即田常。赵无恤(?-前425)春秋末晋国正卿。即赵襄子,赵鞅之子。知瑶春秋末晋四卿之一。即智襄子。一称荀瑶。知伯即知瑶。豫让春秋末晋知氏家臣。曾漆身吞炭,谋刺赵襄子。公孙般春秋末著名木工匠。即公输子,名般,一作班。鲁国人,故称鲁班。鲁班即公孙般。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都有哪些有名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多了去了!晏子使楚将相和完璧归赵卧薪尝胆吴越同舟头悬梁锥刺股庄子戏妻三家分晋指鹿为马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人物发生的一些事情

  •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历史人物的故事,要详细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屈原投江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

  • 被称为“春秋三杰”的是哪三位历史人物?都有哪些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悟空邀请春秋三杰:介子推、伍子胥、管仲。他们均有各自的特色,介子推忠于主人;伍子胥忠于君主;管仲忠君爱国。一、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出身于贫寒之家。为了养家糊口便去了晋国公子重耳的家里当了一名家丁。春秋时期战乱不断,晋国内部也发生了争斗,当时的晋献公昏庸无道沉迷美色,特别是丽妃千方百计想废掉太

  • 划分春秋战国的历史事件是?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春秋战国的分界及战国的起始时间,不外乎下列几种说法:1.公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这是主流观点;2.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资治通鉴》纪事始于此年;3.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68年,《春秋》纪事终结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左传》纪事终结于周贞王元年(前468年

  •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历史人物的事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邀请!春秋和战国是社会性质不同的两个时代,春秋从总体上来说属于奴隶制的社会形态,而战国则属于封建制的社会形态。由干春秋和战国之交是我国历史由奴隶制进入封建制的大转换时期,这个转换的过程,就各方诸侯国来说,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不仅各诸侯国进行封建变革的时间有先后,而且变革的程度也有深浅的不同。在这个

  • 春秋战国的历史大事件有哪些 谢谢 麻烦理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朝君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控制能力,禁止诸侯国之间互相攻击或兼并。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l)更详细地介绍了诸子百家的情况:关于老子,首先讲了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介绍“无为”主张的同时指出了他反对严刑酷法;在小字部分中明确提到他的政治思想影响了后来西汉的政局。关于孔子,明确指出了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指出了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 求历史年表事件春秋结束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东周伊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

  •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最早始于哪个事件或者战争?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礼崩乐坏”的始作俑者,并不是诸侯国,而是周王室自己,标志性事件是“平王弑君”和“二王并立”。第一次“二王并立”西周末年,周宣王死后,13岁的周幽王继位,国丈申侯把持朝政。周幽王21岁时奋起反抗,废了申侯外孙太子宜臼。申侯在西申国立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竹书纪年》记载,“先是,申侯、鲁(缯)侯、许

  • 春秋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1)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2)政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