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964 更新时间:2024/2/28 6:42:58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被引起的关系。“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相识燕归来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4.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乱和治、怯和勇、弱和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哲学专业(Phil)是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现实问题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哲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人类学、心理学、管理哲学、中国现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选读、中外哲学原著导读等。他们具有一定的哲学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口头与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理论研究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基本信息中文名哲学外文名Philosophy专业代码010101专业层次本科学科门类哲学专业培养专业概论哲学专业学什么?哲学(Phil)是理论学科和人文学科领域内的最深邃学科,是一门非古老的学问,它的本质是认识和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在希腊文中,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学哲学,就是学习智慧。对此,吉林大学哲学系教授孙正聿曾提出较深刻的见解:“学习哲学,最重要的就是锻炼和培养一种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进行‘前提批判’的理论思维能力。哲学的爱智,无论是对自然的惊讶,还是认识人自己,都不仅仅是一种对知识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一种对生活意义的关切,对生活境界的陶冶。哲学,是使人崇高起来的学问。为学与做人,其道一也。哲学的爱智,还是一种反思的、批判的思想活动,它要追究各种知识的根据,思考历史进步的尺度,询问真善美的标准,探索生活信念的前提。”[1]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诗中蕴含的哲学原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富有哲理的诗句汇总如下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3、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戴复古《寄兴》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5、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蚁》6、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杨万里《读陈蕃传》

  • 古诗句及对应的哲学原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

  • 谈谈古典诗词的哲理意蕴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古代有着浩如烟海的诗词,其中有不少诗词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在学习中,剖析其中哲理,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比如陆游写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诗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原理。学习书本知识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

  • 白居易和陈与义的古诗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1)白居易的古诗: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也说明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2)陈与义的诗:大意是,“静”是运动中的“静”,并不是“不动”;“动”中存在相对静止,动中有静,静

  • 关于古诗中隐含着的哲学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说的是联系入若耶溪王籍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说的是对立统一1、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简析:景物依旧,人事迥异。

  • 简谈我国古典诗词中的哲理意蕴(联系诗句)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一般有哲理的一般是宋朝的诗句最典型的莫过于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

  • 白居易的古诗和王夫之的名言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白居易: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

  •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这首古诗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这首古诗反映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哲学思想.这首诗经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

  • 中国古代文人是如何通过书法和国画来体现自己的哲学观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书法跟国画之所以可以在大众之间经久不衰的流传,就是因为它有帮助人们修身养性,沉着冷静的作用。学习书法跟国画的人都能进入一个恬静淡然的境界,追求宁静致远,人跟自然合一的观念。而这个观念最早起源于我国春秋时期的老子。书法跟国画中也体现了很多哲学的观念,例如不争不抢,保持宁静淡然的处事态度。一、书法中的哲

  • 中国哲学经典中有什么逻辑上的明显缺陷?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本人自认为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但感觉这是一个回答起来容易招骂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缺乏逻辑思维传统,所以中国传统哲学家们的哲学经典基本都无法自洽成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充其量只能算是闪耀着哲学思维的思想火花。所以,不是逻辑上有无缺陷,而是较少有逻辑。当然,作为中国人承认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