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国西凉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三国时候西凉的具体位置)

三国西凉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三国时候西凉的具体位置)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950 更新时间:2024/1/23 21:35:44

如今的西凉,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小小区县。

可是古代的西凉,却是历朝历代想要占领的要地,而且从西凉也走出了不少名人。匈奴占河西走廊时称西凉为姑臧,西汉占据后称其为西凉。

东汉末年西凉一带一直战乱不断,从西凉走出的几位名人,对当时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董卓率西凉铁骑入东汉,立新帝继位。

西凉的马腾,既当过地方军,又当过西凉叛军,董卓和马腾双方既有合作又有斗争,具体局势皆由利益决定。马腾是谁?

马腾东汉末年凉州军阀,身长八尺,深受众人尊敬。据传马腾是汉将军马援的后代,马腾年轻时贫穷无产业,经常去深山砍伐木材,再拿到城里卖钱养活自己。

公元187年四月,时任凉州刺史信任奸佞小人,导致凉州羌族部落起义造反,当时的凉州刺史召集凉州地区的勇士,意图平定叛乱。

此时马腾应征入伍,正好解了当下凉州刺史需要人手的近渴,很快马腾便被委以重任。后来马腾更是一路高歌,屡屡立下战功。

后来凉州刺史被杀,马腾联合韩遂等人,推举另一人为凉州城主帅,后被朝廷派来的中央军打败。此时的马腾和韩遂等人废了旧人,又立了新人为主帅。

不久之后,主帅病死,马腾与韩遂两人不断争权,而后实力不断衰弱。

后来马腾被张既劝说放弃自立为王的想法,入朝为官。虽然刚开始的马腾有些犹豫,但最后迫于压力,答应了张既的要求,而后来到邺城。

曹操上书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为偏将军,封另一子为都尉,一家老小全部迁往邺城。公元211年,马腾之子马超起兵被曹操击败,曹操因马超起兵一事诛杀马腾,并迁怒其三族,一并诛杀。

董卓是何许人?

史料记载,董卓为陇西临洮人,东汉末年平定黄巾起义和凉州之乱。

公元185年,韩遂等人率领叛军,进攻三辅地区,西凉人董卓被东汉的汉灵帝指派前往西凉平定叛乱。经过两年的拉锯战,董卓整体压制住了叛军。

公元187年,马腾也加入了西凉地方军参与平定叛乱。

可不久之后,马腾转头倒戈加入叛乱,原本和董卓是一队的马腾,如今各自为敌人。

这时,马腾和韩遂率叛军一路进攻,董卓和皇甫嵩一直死命坚守,最后成功击败了马腾和韩遂等人的叛乱。

公元189年,汉灵帝突患重病,临死前汉灵帝赐董卓伟担任并州牧,将董卓的军权交给皇甫嵩。

此时的董卓非常不愿意交出军队,一旦交了军权,自己的主动权全部会烟消云散。

董卓迟迟未交兵权,这时的汉灵帝居然驾崩了,董卓奉朝廷高官之命入京诛杀宦官,他成功地控制住了朝廷大权,并协助刘协称帝。后来董卓被曹操等人击败,无奈的董卓迁都至长安。

因为长安距离西凉特别近,董卓又与马腾恢复了合作关系,两人联合应对曹操等诸侯的步步紧逼。公元192年,董卓反遭吕布诛杀,此时的马腾到长安之后,才发现董卓已经死了。

二者的利益合作也停止了,马腾又率部回到了凉州。董卓马腾谁是老大?

虽然董卓和马腾同样出自西凉,可是二人都不是西凉的老大。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凉州羌族部落受黄巾起义的影响也开始造反,西凉的很多汉人也加入了造反的阵营。

凉州的军阀之一韩遂也揭竿起义,这一次反叛的规模相当之大,一度打到了长安附近。

朝廷文武百官被吓得够呛,汉灵帝下诏命凉州官员自己筹集军队镇压叛乱,另一方面调集董卓,孙坚和皇甫嵩一起率中央大军镇压。

中央和地方一起联手,终于击退了长安各部的叛军,而后又将叛军击退回了凉州。

当将领率众部想进一步歼灭叛军时,河北又有叛乱分子出现,汉灵帝召回了中央军平定河北叛乱,凉州的叛军交由西凉地方军平定。

当时的马腾还未加入叛军的队伍,作为西凉地方军响应朝廷号召,一起平定了叛军叛乱。此时的马腾还有一颗上进的心,在西凉做了官。

没成想中央军离开不久,叛军又一次反扑,凉州地方军没有了中央军队的帮助,居然没能打败叛军。

当时的凉州刺史被叛军杀死,凉州区域群龙无首。而后的局势超出了汉灵帝的判断,凉州地方军干脆和叛军一起造反,当时的马腾也顺势加入了叛军的队伍。

自此,整个西凉地区完全被叛军占领了。

中央终于收到了西凉失守的消息,汉灵帝再次派出董卓和皇甫嵩等人参与平定叛乱,中央军又一次大胜西凉叛军,又一次将叛军赶回了陇西地区。

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汉灵帝突发疾病去世了。董卓收到朝廷高官的授意,带兵进京,最后攻下长安,拥新帝继位。总结

都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董卓和马腾虽同出自西凉地区,可是一个做了朝廷将领,一个成了西凉叛军。

最开始,马腾并未加入西凉叛军,而是西凉地方军的一员,立下了一些战功,深得西凉刺史赏识。

可一切都在西凉刺史被杀之后改变了,西凉群龙无首,羌族部落带头叛乱,西凉地方军转投叛军的队伍,此时的马腾也加入了进去。

这时的董卓作为朝廷命官中央正规军的首领,和皇甫嵩一起去西凉地区平定叛乱。虽然叛乱被平定了,可是汉灵帝却因病去世了。中央又延续了西凉的局势,朝廷上下群龙无首。

后来的董卓迅速回京带兵立了新帝继位,正当董卓想要继续征战之时,却被另一个猛将吕布斩杀了,董卓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这边的马腾也没好到哪去,被劝降归顺了朝廷,全家被曹操委以重任。

不知是教子无方还是其子有样学样,马腾之子居然率兵进攻曹操部,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不仅马腾被斩杀,其三族都被连累了,马腾的故事也结束了。

标签: 西凉位置地方具体三国时候现在什么

更多文章

  • 司马懿通过什么掌握曹魏实权(如何清除曹魏老臣夺取政权)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魏实权,政权,司马懿,曹魏老臣,清除,夺取,掌握,通过,如何,什么

    司马懿能成功夺权,确实要感谢蜀将王平。 魏明帝驾崩后,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一开始,曹爽有事都要请教司马懿,二人合作还算顺畅。然而,一山岂容二虎,很快,曹爽与司马懿的竞争就开始了。权力竞争的关键,自然是军权竞争。曹爽的动作很快,其弟曹羲为中领军,弟曹训为武卫将军,又废除中军五营中的中垒、中坚二

  • 谁点兵多多益善的历史人物(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故事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内容,历史,人物,故事

    我们常常听到民间传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而在《秦时明月》里,也上演了一幕“韩信点兵”的场面,而且还出现了多多益善的台词,本以为韩信这次能够旗开得胜,但是没想到的是,他好像是出师不利。韩信赢得农家掌控权想要指挥农家弟子,那么必须要求农家弟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侠魁,为此韩信专门找田言

  • 郝昭为什么能抵挡诸葛亮(三国演义诸葛亮打不过郝昭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郝昭吗,抵挡,为什么,不过,三国演义

    228年冬十二月,诸葛亮率数万军,急攻陈仓,去被仅有千余人的郝昭所败。郝昭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如何以千余人击败数十倍于己的诸葛亮的呢?建有如此功勋的郝昭,为何后来又没有得到大用?他的结局如何呢? 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受挫。诸葛亮并不气馁,他严肃军纪、励兵讲武。通过整顿,“戎士简练,民忘

  • 多尔衮怎么把皇太极大儿子害死的(长子豪格为何没能即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太,豪格,多尔衮,长子,即位,害死,儿子,极大,为何,怎么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他勇武善战,军功卓著,威望非常高。皇太极去世后,豪格获得了两黄旗和正蓝旗主要大臣的支持,与多尔衮实力相当,是皇位有力的竞争者。然而,很快,他就险些遇害,靠着6岁弟弟福临的力保才保住了性命。此后,尽管他再次立下大功,但仍然无法逃过打压,最终死于狱中,连老婆都被多尔衮抢走了。能力杰

  • 丁奉斩杀张辽是真的吗(三国时期张辽和丁奉谁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张辽,丁奉斩杀,时期,厉害,三国

    没有比当曹军将领更惨的事情了。好端端的得以善终,老罗非要把人家搬出来挨一箭。想正常死亡?没门!五子良将,不论是否得以善终,都要被老罗安排成死于非命。没有比作东吴将领更幸运的事情了。老罗总会安排几个名将,硬塞给东吴将领,给他们刷一刷功绩。正史中的丁奉没有杀张辽,然而,他确实是被低估的猛人。 ”五

  • 胡服骑射是哪位君王的改革(春秋战国时期采取的军事改革)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改革,骑射,君王,胡服,军事,采取,时期,战国,春秋

    春秋战国,群雄并起,诸侯争霸,有这么一个诸侯国,他们缔造了这个时期最强大的骑兵部队,也制定了极为完善的骑兵作战体系。甚至这个诸侯国差一点就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这个国家就是三晋之一的赵国。我们在阅读《战国史》时,对于赵国的印象多是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赵括的“长平之战”,还有那众志成城的“邯郸

  • 诸葛亮为何不采用魏延奇袭子午谷(他给诸葛亮计策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子午谷,诸葛亮,计策,魏延,奇袭,采用,为何,什么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要向诸葛亮要几千兵马,为什么不敢一试?许多朋友对“子午谷奇谋”有误解,以至产生各种疑问。 228年春,诸葛亮进驻汉中,与众将僚属商议进军方略。督前部、丞相司马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主要包含3个步骤。1、魏延率5000精兵、5000背粮人,沿秦岭南麓,出子午

  • 明朝开国六公为什么没有汤和(开国功臣汤和什么爵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六公,爵位,功臣,明朝,开国,没有,为什么

    在开明功臣中,汤和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人。他是朱元璋的发小,也是朱元璋参加造反的“领路人”,更少有的,得以善终的功臣。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汤和也是独当一面,领军讨平方国珍、陈友定,可谓功勋卓著。然而,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汤和却只被封为侯。论资历,他是开国功臣第一。论战功,他独当一面,平定方

  • 唐太宗pk汉武帝一辈子都在打仗(喜欢打仗但宗谁更有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打仗,汉武帝,唐太宗,pk,作为,喜欢,一辈子

    汉武帝常年对匈奴用兵,战果虽辉煌,但也导致“海内虚耗,天下户口减半”,国力消耗极大。唐太宗也是一直在用兵,但既打出了“天可汗”的威名,又使国力持续上升。这其中的差别何在呢? “不误农时,不伤民本”,尽量减少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减轻人民负担,是古代进行战争的重要原则。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有这个认识

  • 历史上曹植怎么活下来的(曹植最后究竟落得什么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植,下场,历史,下来,最后,究竟,什么,怎么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很有名的七步诗,被广为流传。做出这首诗的人,名叫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除了七步诗,还有洛神赋也被广为流传。虽是曹一代霸主曹操的儿子,但曹植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关于曹植的记忆,原本只停留在